平凡岗位显忠诚 行动诠释述真情――红兴隆电业局南横林子供电局优秀共产党员廖巍
2015-07-02 11:30:06 来源:
A-
A+
电力18讯: 在抢修现场,你总可以看到到他带领抢险队员紧张忙碌,在巡线路上,你总可以看到他大步流星走在第一,在检修现场,你总可以看到他亲自爬上变台查看故障的情况,在局里,你总可以看到他夜深了还在办公室里忙碌的身影。他,就是年轻的红兴隆电业局南横林子供电局生产副局长――廖巍。 2000年底从部队复员后便进入电力系统工作,伴随着红兴隆电网十五年间快速发展,他也逐渐从一个初出茅庐的小伙成长为一名电力战线上的中坚力量,他在工作中勤勉认真、敬业奉献,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对电力事业的热爱与忠诚,也展示了新时期青年共产党员的风采。
扎根黑土,无悔选择,以诚挚之心续写电力情结
年龄是80后的廖巍,是十足的北大荒第三代建设者,土生土长的农场人,凭着对家乡深情的爱、对这片黑土地厚重的情,他当兵复员后便选择回家乡发展,接过了父亲手中电力事业的接力棒,把个人目标理想和电力事业紧密结合起来,将做好电力工作,服务好农场人民作为孜孜追求的目标。工作之初,他便给自己确立目标“不仅要把工作做好、更要把工作做精”。为了在短时间内适应工作岗位、熟悉业务技能,他从最基础的理论知识补起,认真学习钻研供电理论及实用技术,并且深刻认识到“实践出真知”的道理,只有练就岗位真功夫才能更好的开展工作,因此,他积极认真参与各项具体工作的开展,测量、开坑、立杆、紧线……坚持干中学,学中干,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面对纷繁琐碎的日常工作,他耐心细致,有时为了高质量完成工作任务,加班加点、任劳任怨,面对不懂的问题虚心向领导同事请教,不断完善工作方式和方法,使自己在一件件小事中得到锻炼,在日常琐碎的工作中得到成长。然而,想要干好电力工作,不单单要求工作认真细致,更要具备吃苦耐劳的毅力和品质。2002年正是国家农村电网改造的关键时期,工作和质量相对要求都比较高,既要保工期、保质量、保安全,又要保证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正常用电。在施工中,为了减少停电时间,他和同事们不分昼夜,加班加点赶进度,每天天不亮就出发,中午在工地上就着咸菜吃包子充饥,一直干到天黑,这样的艰苦环境不但没有让他退缩,反而因其乐观开朗的性格影响到周围的同事,使本来艰苦的工作变得苦中有甜。直到看着一根根杆塔错落有致,一条条输电线路延伸至千家万户,他感到自己辛苦的付出没有白费,虽然简朴的工作服不能和同龄人的西装革履相比,也没有时间参加同龄人的各类聚会,但是他为能够从事电力工作感到幸运,为能够继承父亲的电力事业而感到自豪。小天空撑起大梦想,廖巍在基层岗位为电网事业默默奉献,坚定不移地走在他的电网筑梦之路上,和千千万万的国网人一起,为建设国家电网的美好明天发光发热贡献力量。
爱岗敬业,勤勉担当,以扎实工作回报组织培养
有时候,人会因为热爱一项工作而更加积极,会为回报一份信任而更加奋进,廖巍正是如此,对承担的工作投入百分百的精力,力求精益求精完成。不仅脏活累活抢着干、还善于总结日常工作的方法技巧,做到了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2005年因工作表现出色,他被选派到哈尔滨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进修学习两年,他非常珍惜这次可以系统学习的机会,因此,他比其他学员都要努力,正是基于这两年时间的专业培训,使他为日后开展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他在心里暗暗下决定,一定要用扎实的工作来回报组织的培养。进修结束后,他便紧张投入到66KV饶河线路工程的施工中,后又主持完成农场户户通、水田油改电工程的设计与施工等。工作起来“拼命三郎”的劲头挡也挡不住,永远跑在最前面,仿佛就不知疲倦。七月份在持续的高温中作业,基本每天的工作结束后,衣襟脊背早已被汗水浸湿浸透,脚因出汗多被泡白、泡皱都是常有的事。严冬时节,经常需要顶着零下三十多度的严寒,在杆上连续作业几小时,等从杆上下来时,手被冻麻,脚被冻木,一年中这样的场景数不胜数。虽然因在当兵期间,在施工连落下了腰肌劳损、腰间盘突出的病根,在超负荷作业时便会引发坐骨神经痛,但他从来没有叫过苦、叫过累,最严重的一次是农网改造期间,整整在医院躺了三天,但因为心系施工现场,当病痛刚刚有所缓解,就又迫不及待跑到作业现场进行工作,这种干活拼命的精神,让熟悉他的人不禁都数起大拇指,而他对待同事和群众的夸赞时只是浅浅一笑,对于电力工作,他始终保有用不完的劲头和精力,这些辛苦和付出与承载父亲的信任、完成组织的重托比,都微不足道。
甘于奉献,率先垂范,以优质服务回馈家乡人民
“做为一名党员,就要严格按照党章要求去做。做为一个电力工作者,就要立足岗位、敢于担当、甘于奉献,满腔热情为群众排忧解难”,这是廖巍在工作中对自己提出的要求。2009年初晚上九点左右,95598值班人员接到报障电话,说供热公司变压器出现故障,导致供热中断,请求迅速派人修复。事故就是命令,速度就是时间,接到电话后,他立即带领抢修人员冒着凛冽的寒风,第一时间赶赴事故现场,查明原因后,连夜从分场调换一台315KVA变压器,在冬日深夜11点钟的时候,大多数农场居民都已进入梦乡,但在事故现场,廖巍和同事们没有一丝困意,争分夺秒进行抢修,终于次日凌晨1点钟恢复了供电供热,保证了全场职工的温暖。他就如同永远上紧的发条,总是有着使不完的劲!”。“供电抢修十万火急,我们就是要用最快的速度在最短的时间处理完故障,让客户满意。”朴实的话语诠释了廖巍对责任的理解、对岗位的忠诚。在他身上舍小家顾大家、轻伤不下火线,诸多事例不胜枚举。作为一个腰间盘突出的患者,遇有阴雨变天腰痛更是加重,可他始终坚持在电力抢修的最前沿。一次和外线班在修复受损电缆时,小腿被电缆沟里的废铁皮刮伤,血流不止,他忍住伤痛,简单包扎后又投入紧张施工中。尽管大家一再劝他上医院缝合治疗休息,他却始终坚持说送电要紧。
廖巍把“你用电,我用心”的服务理念,溶入到日常工作中,积极拓展服务内涵。他经常这样说“群众利益无小事”,也确实用实际行动践行了这份承诺,把对职工群众和客户的关爱之情,融入到日常工作之中。一直以来,他把“客户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把客户当成亲人,用心聆听客户意见”当作对待客户的服务宗旨,也是他对供电局的全体员工提出的优质服务基本要求。在担任营销股长期间,一位客户递申请急需新装一台变压器。此时正值连雨天,他二话没说就冒着雨去勘查现场,积极协调,用最短的时间为客户办理了相关手续,及时供上了电,解决了客户的燃眉之急。当客户看到廖巍和他的同事浑身湿漉漉从泥泞的作业现场走出来时,深受感动,紧紧握住他们的手表示感谢,这时他只会说一句“这都是我们该做的”。即使是在老父亲身患重病需要陪伴的时候,也没有阻挡他“任务就是命令”高效的执行力。2011年5月,他的父亲身患癌症做第二次受手术,在放疗期间癌细胞转移到了肺部,医生告诉他:“你父亲最多还有2个月的生存期,多抽点时间陪陪他吧”。但作为生产副局长的廖巍,一面是因农场小城镇发展建设而骤加的工作量,一面是身患重病需要照顾的父亲,他也曾在两者之间徘徊犹豫过,但是从父亲理解的眼神中,他知道了,做好电力工作不仅仅是完成一份任务,更是父子两代人之间的事业延续,更是一名党员干部应有的担当,对逝去亲人的愧疚更是他难舍的痛楚。于是,他更加全身心地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仅三年时间里,他带领的生产团队累计铺设10KV高压电缆18225米;0.4KV低压电缆21690米;架设10KV水田专用配电线路157公里,小城镇建设新投运的配电变压器合计容量10330千伏安。作为南横林子供电局生产副局长,他给人第一印象是“猛男”、“帅哥”,但在用户们的心目中,他却是“电力抢修及时雨”、“供电服务急先锋”。十多年来,他始终以认真的态度和敬业的精神去落实各项工作,始终保有谦虚谨慎的工作态度,不争名,不为利,勤奋务实、甘于奉献的敬业精神受到了全局上下的一致好评,曾先后被评为“岗位能手”、“服务之星”、“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等多项荣誉称号。
俗语说:“打铁还需自身硬。”廖巍以自己扎实的文化基础、精湛的业务技能和不断进取的实际行动为周围的同事树立了一面旗帜。作为党员服务队一分子,“为客户提供一流服务”是廖巍同志的不懈追求。他常说,作为窗口单位,电力抢修是履行供电服务承诺制的具体执行部门,直接代表着供电企业对外的形象,故障抢修能否让客户满意,决定着客户对供电企业的第一印象。因此,他对全体抢修队员严格要求,并自己率先垂范,认真执行《供电服务承诺制》的各项条款。他时常利用工作之余帮助贫困用户检查用电设施和线路。一年365天没有节假日,日复一日为客户送去贴心服务,这就是廖巍工作的真实写照,他带领大家奋战一线,真情处处在,点滴见精神。
作为南横林子供电局党支部组织委员,廖巍头脑里有想法,行动上有作为。他擅于把握党建各项工作的相互关系,积极探索新时期企业党建工作新途径,灵活运用各种新载体、新方法,开展新的工作。而开展与组织好党建、团青工作,更是应付容易、做实不易,保持容易、创新不易。但对于这些,都不在廖巍话下。廖巍,一个多才多艺,全方位发展的能手,他将“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军人气节淋漓尽致的运用到工作当中,他有着军人拼搏的气节,有着军人复命的魂。廖巍,一个正能量的中心,团结着周围的每一个人,畅谈理想,共话未来,开心工作,快乐生活,把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播撒落地。就是这样一个踏实稳重、技艺精湛、乐于奉献、任劳任怨的人,用入行十五年的青春,倾情奉献,铸就的是一个令人叹服的诚信口碑,创造的是一股积极向上的青春正能量。
有耕耘就有收获,有付出就有回报。十几年来他始终坚守在电力事业第一线,用“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工作态度,把全部的精力和心血投入到更好地开展工作和提高服务成效上,用青春的足迹印证了青年共产党员的风采,用无悔的青春在电力事业中贡献力量。
扎根黑土,无悔选择,以诚挚之心续写电力情结
年龄是80后的廖巍,是十足的北大荒第三代建设者,土生土长的农场人,凭着对家乡深情的爱、对这片黑土地厚重的情,他当兵复员后便选择回家乡发展,接过了父亲手中电力事业的接力棒,把个人目标理想和电力事业紧密结合起来,将做好电力工作,服务好农场人民作为孜孜追求的目标。工作之初,他便给自己确立目标“不仅要把工作做好、更要把工作做精”。为了在短时间内适应工作岗位、熟悉业务技能,他从最基础的理论知识补起,认真学习钻研供电理论及实用技术,并且深刻认识到“实践出真知”的道理,只有练就岗位真功夫才能更好的开展工作,因此,他积极认真参与各项具体工作的开展,测量、开坑、立杆、紧线……坚持干中学,学中干,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面对纷繁琐碎的日常工作,他耐心细致,有时为了高质量完成工作任务,加班加点、任劳任怨,面对不懂的问题虚心向领导同事请教,不断完善工作方式和方法,使自己在一件件小事中得到锻炼,在日常琐碎的工作中得到成长。然而,想要干好电力工作,不单单要求工作认真细致,更要具备吃苦耐劳的毅力和品质。2002年正是国家农村电网改造的关键时期,工作和质量相对要求都比较高,既要保工期、保质量、保安全,又要保证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正常用电。在施工中,为了减少停电时间,他和同事们不分昼夜,加班加点赶进度,每天天不亮就出发,中午在工地上就着咸菜吃包子充饥,一直干到天黑,这样的艰苦环境不但没有让他退缩,反而因其乐观开朗的性格影响到周围的同事,使本来艰苦的工作变得苦中有甜。直到看着一根根杆塔错落有致,一条条输电线路延伸至千家万户,他感到自己辛苦的付出没有白费,虽然简朴的工作服不能和同龄人的西装革履相比,也没有时间参加同龄人的各类聚会,但是他为能够从事电力工作感到幸运,为能够继承父亲的电力事业而感到自豪。小天空撑起大梦想,廖巍在基层岗位为电网事业默默奉献,坚定不移地走在他的电网筑梦之路上,和千千万万的国网人一起,为建设国家电网的美好明天发光发热贡献力量。
爱岗敬业,勤勉担当,以扎实工作回报组织培养
有时候,人会因为热爱一项工作而更加积极,会为回报一份信任而更加奋进,廖巍正是如此,对承担的工作投入百分百的精力,力求精益求精完成。不仅脏活累活抢着干、还善于总结日常工作的方法技巧,做到了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2005年因工作表现出色,他被选派到哈尔滨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进修学习两年,他非常珍惜这次可以系统学习的机会,因此,他比其他学员都要努力,正是基于这两年时间的专业培训,使他为日后开展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他在心里暗暗下决定,一定要用扎实的工作来回报组织的培养。进修结束后,他便紧张投入到66KV饶河线路工程的施工中,后又主持完成农场户户通、水田油改电工程的设计与施工等。工作起来“拼命三郎”的劲头挡也挡不住,永远跑在最前面,仿佛就不知疲倦。七月份在持续的高温中作业,基本每天的工作结束后,衣襟脊背早已被汗水浸湿浸透,脚因出汗多被泡白、泡皱都是常有的事。严冬时节,经常需要顶着零下三十多度的严寒,在杆上连续作业几小时,等从杆上下来时,手被冻麻,脚被冻木,一年中这样的场景数不胜数。虽然因在当兵期间,在施工连落下了腰肌劳损、腰间盘突出的病根,在超负荷作业时便会引发坐骨神经痛,但他从来没有叫过苦、叫过累,最严重的一次是农网改造期间,整整在医院躺了三天,但因为心系施工现场,当病痛刚刚有所缓解,就又迫不及待跑到作业现场进行工作,这种干活拼命的精神,让熟悉他的人不禁都数起大拇指,而他对待同事和群众的夸赞时只是浅浅一笑,对于电力工作,他始终保有用不完的劲头和精力,这些辛苦和付出与承载父亲的信任、完成组织的重托比,都微不足道。
甘于奉献,率先垂范,以优质服务回馈家乡人民
“做为一名党员,就要严格按照党章要求去做。做为一个电力工作者,就要立足岗位、敢于担当、甘于奉献,满腔热情为群众排忧解难”,这是廖巍在工作中对自己提出的要求。2009年初晚上九点左右,95598值班人员接到报障电话,说供热公司变压器出现故障,导致供热中断,请求迅速派人修复。事故就是命令,速度就是时间,接到电话后,他立即带领抢修人员冒着凛冽的寒风,第一时间赶赴事故现场,查明原因后,连夜从分场调换一台315KVA变压器,在冬日深夜11点钟的时候,大多数农场居民都已进入梦乡,但在事故现场,廖巍和同事们没有一丝困意,争分夺秒进行抢修,终于次日凌晨1点钟恢复了供电供热,保证了全场职工的温暖。他就如同永远上紧的发条,总是有着使不完的劲!”。“供电抢修十万火急,我们就是要用最快的速度在最短的时间处理完故障,让客户满意。”朴实的话语诠释了廖巍对责任的理解、对岗位的忠诚。在他身上舍小家顾大家、轻伤不下火线,诸多事例不胜枚举。作为一个腰间盘突出的患者,遇有阴雨变天腰痛更是加重,可他始终坚持在电力抢修的最前沿。一次和外线班在修复受损电缆时,小腿被电缆沟里的废铁皮刮伤,血流不止,他忍住伤痛,简单包扎后又投入紧张施工中。尽管大家一再劝他上医院缝合治疗休息,他却始终坚持说送电要紧。
廖巍把“你用电,我用心”的服务理念,溶入到日常工作中,积极拓展服务内涵。他经常这样说“群众利益无小事”,也确实用实际行动践行了这份承诺,把对职工群众和客户的关爱之情,融入到日常工作之中。一直以来,他把“客户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把客户当成亲人,用心聆听客户意见”当作对待客户的服务宗旨,也是他对供电局的全体员工提出的优质服务基本要求。在担任营销股长期间,一位客户递申请急需新装一台变压器。此时正值连雨天,他二话没说就冒着雨去勘查现场,积极协调,用最短的时间为客户办理了相关手续,及时供上了电,解决了客户的燃眉之急。当客户看到廖巍和他的同事浑身湿漉漉从泥泞的作业现场走出来时,深受感动,紧紧握住他们的手表示感谢,这时他只会说一句“这都是我们该做的”。即使是在老父亲身患重病需要陪伴的时候,也没有阻挡他“任务就是命令”高效的执行力。2011年5月,他的父亲身患癌症做第二次受手术,在放疗期间癌细胞转移到了肺部,医生告诉他:“你父亲最多还有2个月的生存期,多抽点时间陪陪他吧”。但作为生产副局长的廖巍,一面是因农场小城镇发展建设而骤加的工作量,一面是身患重病需要照顾的父亲,他也曾在两者之间徘徊犹豫过,但是从父亲理解的眼神中,他知道了,做好电力工作不仅仅是完成一份任务,更是父子两代人之间的事业延续,更是一名党员干部应有的担当,对逝去亲人的愧疚更是他难舍的痛楚。于是,他更加全身心地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仅三年时间里,他带领的生产团队累计铺设10KV高压电缆18225米;0.4KV低压电缆21690米;架设10KV水田专用配电线路157公里,小城镇建设新投运的配电变压器合计容量10330千伏安。作为南横林子供电局生产副局长,他给人第一印象是“猛男”、“帅哥”,但在用户们的心目中,他却是“电力抢修及时雨”、“供电服务急先锋”。十多年来,他始终以认真的态度和敬业的精神去落实各项工作,始终保有谦虚谨慎的工作态度,不争名,不为利,勤奋务实、甘于奉献的敬业精神受到了全局上下的一致好评,曾先后被评为“岗位能手”、“服务之星”、“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等多项荣誉称号。
俗语说:“打铁还需自身硬。”廖巍以自己扎实的文化基础、精湛的业务技能和不断进取的实际行动为周围的同事树立了一面旗帜。作为党员服务队一分子,“为客户提供一流服务”是廖巍同志的不懈追求。他常说,作为窗口单位,电力抢修是履行供电服务承诺制的具体执行部门,直接代表着供电企业对外的形象,故障抢修能否让客户满意,决定着客户对供电企业的第一印象。因此,他对全体抢修队员严格要求,并自己率先垂范,认真执行《供电服务承诺制》的各项条款。他时常利用工作之余帮助贫困用户检查用电设施和线路。一年365天没有节假日,日复一日为客户送去贴心服务,这就是廖巍工作的真实写照,他带领大家奋战一线,真情处处在,点滴见精神。
作为南横林子供电局党支部组织委员,廖巍头脑里有想法,行动上有作为。他擅于把握党建各项工作的相互关系,积极探索新时期企业党建工作新途径,灵活运用各种新载体、新方法,开展新的工作。而开展与组织好党建、团青工作,更是应付容易、做实不易,保持容易、创新不易。但对于这些,都不在廖巍话下。廖巍,一个多才多艺,全方位发展的能手,他将“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军人气节淋漓尽致的运用到工作当中,他有着军人拼搏的气节,有着军人复命的魂。廖巍,一个正能量的中心,团结着周围的每一个人,畅谈理想,共话未来,开心工作,快乐生活,把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播撒落地。就是这样一个踏实稳重、技艺精湛、乐于奉献、任劳任怨的人,用入行十五年的青春,倾情奉献,铸就的是一个令人叹服的诚信口碑,创造的是一股积极向上的青春正能量。
有耕耘就有收获,有付出就有回报。十几年来他始终坚守在电力事业第一线,用“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工作态度,把全部的精力和心血投入到更好地开展工作和提高服务成效上,用青春的足迹印证了青年共产党员的风采,用无悔的青春在电力事业中贡献力量。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