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多种经营的优势和劣势
2005-10-24 16:54:10 来源:
A-
A+
电力18讯: 随着社会主义国有企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电力企业的产业体制也在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由于历史原因,和大多数传统国有企业一样,电力企业改革遇到的主要问题依然是如何分流冗余人员,解决其再就业的问题。以武汉供电局为例,在本次改革中,需要分流和解决再就业的人员人数达到将近一千人。除了正常退休和自谋职业的少部分人外,多种产业将成为最主要的分流途径。那么如何搞好多种产业,如何让多种产业不仅能养活自己,更能为主业贡献效益,就成为改革成败的关键所在。应该说,电力企业多种产业的发展在全国电力行业中是不乏成功的例子的,如山东省,河南省三门峡市等地区的多种产业就取得了令人艳羡的成果,以至这些地方都出现了主业人员争着要去多经的奇怪现象。因此电力企业的多种产业不仅不会成为企业的包袱,而且有可能成为企业利润的源泉。
电力企业发展多种产业具有如下一些优势:一、 相对雄厚的资金实力。电力企业多经大多有传统的电力行业的背景,因此在初创阶段均不乏资金的支持;二、 较高的专业生产技术水平。依托电力行业本身的专业技术优势,电力企业多经均拥有较扎实的技术基础。三、 资源占有上的垄断优势。基于电力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电力多种产业也拥有一定垄断优势。
虽然电力企业多种产业拥有上述这些优势,但其一些先天性的不足也是不容忽视的。首先,由于多种人员大多是从主业分流的人员,大多数员工的自身素质堪忧(与主业员工相比有一定的差距),亟待提高。其次,由于刚被改革的大浪打入水中,大部分员工均人心思动,对前途感到茫然,或者把多经当作暂时的落脚,得过且过,这种不团结氛围对今后工作的开展是极其不利的。最后,吃了多年大锅饭的员工,突然要迎接市场经济大潮的洗礼,将会对管理工作提出严峻的挑战。可以看到,电力种产业面临最严重的问题就是人的问题,而人的问题,绝不是简单的几个措施可以解决的。下面是我对多经企业发展的一些初步的想法。
从大多数电力多种产业的机构设置来看,仍就是参照主业的机构设置来进行的,多经的法人或领导大多由主业的负责人兼任。这样虽然有助于规避多经企业初创时的经营风险,但由于主业负责人身兼多职,难以统筹兼顾,而多经自身的一些负责人因其平行的职位关系,互相间沟通不够,且多依赖于上级领导,往往造成职责不清,管理效率低下的问题,客观上也对下属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起着消极的影响。而每当主业领导调整时,由于新任领导需要一个熟悉的过程,多经的经营也必然受到影响,甚至陷入停顿。另外,按照传统电力企业设计的组织结构,也无法发挥出公司制企业在应变市场机会和危机的优势,不利于多经企业的长远发展。
因此,我认为在电力企业多经的组建中,应严格按照《公司法》的要求,在组建之初就形成一套正规、完整的公司制组织形式,为今后的发展铺平道路。特别是,为了克服主业领导兼任所带来的问题,在主业领导与多经负责人之间应设置一个专门协调任务,沟通信息的岗位。按公司制中的习惯称谓,称之为总经理助理或总经理秘书。总经理助理应直接对总经理(也即主业负责人)负责,切实履行好沟通和协调的作用,及时的将任务和信息上传下达,力争不因一时的信息不畅而使多经的工作停滞,在较短时间内使多经的工作步入正轨。所以此岗位应专人专责,不应由主业人员兼任。这样将有助于多经的员工明确思想,找准目标。
在多经产业的制度建设上,由于国有企业遗留的问题,多经的员工中大多存在"混"的思想,因此需要建立强有力的制度措施保障工作的顺利开展和任务完成。这里最主要的就是合理的利润分配制度和严格的奖惩制度。为了使多经企业长远发展,在按劳取酬、多劳多得的基础上,允许多经的员工拿到比主业更高的收入。而与之相配合的奖惩制度应比主业更加严格和更具操作性,真正的让制度发挥效力,按制度办事,按制度取酬,按制度受罚。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让员工稳定思想,建立起一种积极的工作态度。另外,多经企业还必须改变电力企业中传统的"安全生产"为企业目标的惯有思想。而应把"安全生产"作为企业生产的一个基本要素,以"效益"为企业目标思想,以效益求生存,以效益求发展。
电力企业发展多种产业具有如下一些优势:一、 相对雄厚的资金实力。电力企业多经大多有传统的电力行业的背景,因此在初创阶段均不乏资金的支持;二、 较高的专业生产技术水平。依托电力行业本身的专业技术优势,电力企业多经均拥有较扎实的技术基础。三、 资源占有上的垄断优势。基于电力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电力多种产业也拥有一定垄断优势。
虽然电力企业多种产业拥有上述这些优势,但其一些先天性的不足也是不容忽视的。首先,由于多种人员大多是从主业分流的人员,大多数员工的自身素质堪忧(与主业员工相比有一定的差距),亟待提高。其次,由于刚被改革的大浪打入水中,大部分员工均人心思动,对前途感到茫然,或者把多经当作暂时的落脚,得过且过,这种不团结氛围对今后工作的开展是极其不利的。最后,吃了多年大锅饭的员工,突然要迎接市场经济大潮的洗礼,将会对管理工作提出严峻的挑战。可以看到,电力种产业面临最严重的问题就是人的问题,而人的问题,绝不是简单的几个措施可以解决的。下面是我对多经企业发展的一些初步的想法。
从大多数电力多种产业的机构设置来看,仍就是参照主业的机构设置来进行的,多经的法人或领导大多由主业的负责人兼任。这样虽然有助于规避多经企业初创时的经营风险,但由于主业负责人身兼多职,难以统筹兼顾,而多经自身的一些负责人因其平行的职位关系,互相间沟通不够,且多依赖于上级领导,往往造成职责不清,管理效率低下的问题,客观上也对下属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起着消极的影响。而每当主业领导调整时,由于新任领导需要一个熟悉的过程,多经的经营也必然受到影响,甚至陷入停顿。另外,按照传统电力企业设计的组织结构,也无法发挥出公司制企业在应变市场机会和危机的优势,不利于多经企业的长远发展。
因此,我认为在电力企业多经的组建中,应严格按照《公司法》的要求,在组建之初就形成一套正规、完整的公司制组织形式,为今后的发展铺平道路。特别是,为了克服主业领导兼任所带来的问题,在主业领导与多经负责人之间应设置一个专门协调任务,沟通信息的岗位。按公司制中的习惯称谓,称之为总经理助理或总经理秘书。总经理助理应直接对总经理(也即主业负责人)负责,切实履行好沟通和协调的作用,及时的将任务和信息上传下达,力争不因一时的信息不畅而使多经的工作停滞,在较短时间内使多经的工作步入正轨。所以此岗位应专人专责,不应由主业人员兼任。这样将有助于多经的员工明确思想,找准目标。
在多经产业的制度建设上,由于国有企业遗留的问题,多经的员工中大多存在"混"的思想,因此需要建立强有力的制度措施保障工作的顺利开展和任务完成。这里最主要的就是合理的利润分配制度和严格的奖惩制度。为了使多经企业长远发展,在按劳取酬、多劳多得的基础上,允许多经的员工拿到比主业更高的收入。而与之相配合的奖惩制度应比主业更加严格和更具操作性,真正的让制度发挥效力,按制度办事,按制度取酬,按制度受罚。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让员工稳定思想,建立起一种积极的工作态度。另外,多经企业还必须改变电力企业中传统的"安全生产"为企业目标的惯有思想。而应把"安全生产"作为企业生产的一个基本要素,以"效益"为企业目标思想,以效益求生存,以效益求发展。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