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蠡县供电:多措提升设备运维管控水平
2013-08-11 16:12:06 来源:田光辉
A-
A+
电力18讯: 为不断适应快速发展的电网和持续深化“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国网蠡县供电公司围绕标准化设备运维建设和运检配合效率提升,积极谋划、部署设备运维规范化、标准化、精益化管理工作,努力营造安全的工作环境,提升设备运维管理水平。
强化“设备属地制”管理 提高设备运维水平
一是建立健全设备资产管理台账。对固定资产进行了全面清理,及时更新设备台账,规范新建和改建线路设备的验收、投运、交接、资产报废工作流程,设备管理帐、卡、物相符率达到100%,同时结合生产管理系统应用逐步实现设备台账和图纸的动态管理。二是明确丝饼、线路运维单位分界点。建立了分界点台账和分界点示意图,变电站和各供电所管辖区明确每个设备运行维护管理人,层层签订设备属地管理责任书,强化运维过程的检查和考核。三是强化设备关键指标管控。结合公司设备现状制定了线路跳闸率、及时查找率等输电配电运维指标,通过开展指标数据纵横向对比分析,及时掌握了解运行单位管理状况和设备运行情况,对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点有针对性的采取防范措施,实现指标的动态闭环管理,运行管理水平逐步提高。四是积极推进输变配设备标准化管理。借助“安全风险体系建设”和基础达标平台,公司设备巡视、检修、缺陷管理、设备完好率、设备台账、继电保护、电气设备预防性试验、电测仪表和仪器效验等方面均按照上级运行标准执行。同时开展标准化巡视,对巡视的周期、计划、巡视内容、巡视质量作了规范,针对架空线路和电缆设施不同分别编制了巡视记录表,明确了巡视内容和重点,进一步提高了巡视到位率和巡视质量。
强化设备隐患排查治理 提高设备健康水平
一是充分运用凤险体系评价方法,按照PDCA的原则,开展设备安全性评价和风险辨识,建立和修编《设备固有风险数据库》、《设备主要风险和重点维护策略》,明确设备风险管控措施,制订重点维护策略,通过技术分析、指导、检查等多种手段,对公司设备运行状况及时进行“诊断”,为设备检修、技改计划和反事故措施计划的制订提供科学依据。二是强化设备隐患排查和治理工作。除定期巡视检查外,结合季节性特点和特殊保电工作开展专项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制订措施和整改计划。三是组织开展了防雷接地检测、配变、杆塔、办公和生产建筑物接地检测,完成线路杆塔台区地网整改。四是深入开展设备评级,有效掌握设备运行状态。输变电主设备完好率达100%,配电设备完好率达97%;定期开展设备试验,严格按试验标准周期及时开展设备试验。编制印发《降低10线路故障跳闸率活动方案》细化设备故障及时查找措施,加大人员责任设备故障考核力度,设备责任制进一步得到落实,至7月底10kV线路故障跳闸53次,故障跳闸率为6.01次/百公里.年,故障跳闸率及故障查找率得到明显提高。严格执行缺陷管理流程和消缺时限,应用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缺陷处理模块来规范缺陷从发现到验收重点环节,提升缺陷闭环管理能力。
强化工程项目管理 提高设备装备水平
一是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先后组织实施电网改造工程,新建(改造)35kV变电站4座,35kV变电站实现双电源供电、备用电源自投装置投入运行,10kV线路实现了转供电, 安装负控终端263台,集抄表7991户。二是千方百计筹集大修、技改项目资金,对公司35kV变电站软、硬件设施进行了改造,对变电站进行安健环、电缆沟防火、直流系统等大修和技改,截7月,公司35kV变电站全部实现安健环标准化、微机五防闭锁功能、综合自动化功能,主变全部实现绝缘化处理。三是认真开展35kV及以下输配电线路安健环标准化建设,截止7月,公司完成35kV、10kV线路、配变台区低压线路杆塔编号牌、警示牌安装、警示语喷涂。
加快生产信息系统建设 提高设备信息化管理水平
一是全面落实省市公司信息登高计划,制定生产管理系统建设推进工作方案,对各阶段工作进行细化落实,编制系统管理办法明确各生产单位职责、责任,以保障生产管理系统有效运用。二是加快推进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和GIS系统建设。截止7月,公司生产管理信息系统12个模块通过市公司级验收,顺利实现生产管理系统上线运行,各功能某块得到有效应用。GIS系统沿布图、单线图上图完成率100%,完成站、房详图绘制台区完成率100%,0.4kV线路上图率100%,户表上图完成率90.94%,配变-低压线关系详图绘制台区完成率89.11%。三是加强对员工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应用培训,全面推广实施信息业务流程应用,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设备信息化管理水平。
蠡电公司将进一步巩固和深化设备管理取得各项工作成果,不断提升公司设备管理运维能力和工作水平,为实现公司安全发展、快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田光辉)
强化“设备属地制”管理 提高设备运维水平
一是建立健全设备资产管理台账。对固定资产进行了全面清理,及时更新设备台账,规范新建和改建线路设备的验收、投运、交接、资产报废工作流程,设备管理帐、卡、物相符率达到100%,同时结合生产管理系统应用逐步实现设备台账和图纸的动态管理。二是明确丝饼、线路运维单位分界点。建立了分界点台账和分界点示意图,变电站和各供电所管辖区明确每个设备运行维护管理人,层层签订设备属地管理责任书,强化运维过程的检查和考核。三是强化设备关键指标管控。结合公司设备现状制定了线路跳闸率、及时查找率等输电配电运维指标,通过开展指标数据纵横向对比分析,及时掌握了解运行单位管理状况和设备运行情况,对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点有针对性的采取防范措施,实现指标的动态闭环管理,运行管理水平逐步提高。四是积极推进输变配设备标准化管理。借助“安全风险体系建设”和基础达标平台,公司设备巡视、检修、缺陷管理、设备完好率、设备台账、继电保护、电气设备预防性试验、电测仪表和仪器效验等方面均按照上级运行标准执行。同时开展标准化巡视,对巡视的周期、计划、巡视内容、巡视质量作了规范,针对架空线路和电缆设施不同分别编制了巡视记录表,明确了巡视内容和重点,进一步提高了巡视到位率和巡视质量。
强化设备隐患排查治理 提高设备健康水平
一是充分运用凤险体系评价方法,按照PDCA的原则,开展设备安全性评价和风险辨识,建立和修编《设备固有风险数据库》、《设备主要风险和重点维护策略》,明确设备风险管控措施,制订重点维护策略,通过技术分析、指导、检查等多种手段,对公司设备运行状况及时进行“诊断”,为设备检修、技改计划和反事故措施计划的制订提供科学依据。二是强化设备隐患排查和治理工作。除定期巡视检查外,结合季节性特点和特殊保电工作开展专项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制订措施和整改计划。三是组织开展了防雷接地检测、配变、杆塔、办公和生产建筑物接地检测,完成线路杆塔台区地网整改。四是深入开展设备评级,有效掌握设备运行状态。输变电主设备完好率达100%,配电设备完好率达97%;定期开展设备试验,严格按试验标准周期及时开展设备试验。编制印发《降低10线路故障跳闸率活动方案》细化设备故障及时查找措施,加大人员责任设备故障考核力度,设备责任制进一步得到落实,至7月底10kV线路故障跳闸53次,故障跳闸率为6.01次/百公里.年,故障跳闸率及故障查找率得到明显提高。严格执行缺陷管理流程和消缺时限,应用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缺陷处理模块来规范缺陷从发现到验收重点环节,提升缺陷闭环管理能力。
强化工程项目管理 提高设备装备水平
一是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先后组织实施电网改造工程,新建(改造)35kV变电站4座,35kV变电站实现双电源供电、备用电源自投装置投入运行,10kV线路实现了转供电, 安装负控终端263台,集抄表7991户。二是千方百计筹集大修、技改项目资金,对公司35kV变电站软、硬件设施进行了改造,对变电站进行安健环、电缆沟防火、直流系统等大修和技改,截7月,公司35kV变电站全部实现安健环标准化、微机五防闭锁功能、综合自动化功能,主变全部实现绝缘化处理。三是认真开展35kV及以下输配电线路安健环标准化建设,截止7月,公司完成35kV、10kV线路、配变台区低压线路杆塔编号牌、警示牌安装、警示语喷涂。
加快生产信息系统建设 提高设备信息化管理水平
一是全面落实省市公司信息登高计划,制定生产管理系统建设推进工作方案,对各阶段工作进行细化落实,编制系统管理办法明确各生产单位职责、责任,以保障生产管理系统有效运用。二是加快推进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和GIS系统建设。截止7月,公司生产管理信息系统12个模块通过市公司级验收,顺利实现生产管理系统上线运行,各功能某块得到有效应用。GIS系统沿布图、单线图上图完成率100%,完成站、房详图绘制台区完成率100%,0.4kV线路上图率100%,户表上图完成率90.94%,配变-低压线关系详图绘制台区完成率89.11%。三是加强对员工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应用培训,全面推广实施信息业务流程应用,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设备信息化管理水平。
蠡电公司将进一步巩固和深化设备管理取得各项工作成果,不断提升公司设备管理运维能力和工作水平,为实现公司安全发展、快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田光辉)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