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廷亮:“电力”为农民减负助推新农村建设
2006-03-22 01:15:48 来源:新华网德阳分频道
A-
A+
电力18讯: 中央1号文件中发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召。只有发展好农村经济,建设好农民的家园,让农民过上宽裕的生活,才能保障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才能不断扩大内需和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而电力是重要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是带有公共事业性质的基础产业,对整个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德阳电业局作为建设运营电网和确保德阳地区电力供应的主体,承担着重要的政治、经济和社会责任。在德阳电业局担负着旌阳区、广汉市、什邡市、绵竹市和罗江县、中江县六个县(市)区的供电任务。在德阳市的供电范围内,中江县地域面积2063平方里,占整个德阳市地域面积的三分之一;人口140多万,占德阳市总人口的36.84%。然而中江县的地方经济和德阳市的其他县市区比较差距较大,电网的现状也不令人乐观,仅有2座110kv变电站和4座35kv变电站,年人均电量仅121kwh左右,大大低于德阳市其他县市区年人均电量2200kwh的水平,中江县经济发展和电网建设的滞后,严重制约和影响着德阳市整体经济水平的提高,成为德阳市委市府最为关心的问题,德阳电力如何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服好务,促进德阳市整体经济水平的提高,同样成为德阳电业局党政领导班子最为关心的大事。根据德阳市的实际情况,电业局党政领导首先将建设社会主业新农村的重点放在了德阳市经济和电网建设相对落后的中江,为改善中江县农村电网的建设和完善中江县农村电网结构,促进德阳市整体经济水平的提高进行了积极的工作 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理顺电力体制关系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建设会主义新农村中创造安定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中江供电公司原属中江县国有企业,执行的是地方电网的相关的电价政策,所以城市和农村电价都普遍高于国家电网的各类供电电价。城市供电电价高于国家电网供电电价,制约影响到中江县的对外招商引资,制约了中江县经济的发展。农村的供电管理,由于原来体制不顺,乡镇电管站是由地方政府直接管理的,业务上接受供电部门业务指导,所以供电管理的环节多,服务监管难以到位,因此导致“三电现象”(人情电、权力电、关系电)和“三乱现象”(乱收费、乱加价、乱摊派)十分严重,个别偏远地区的电费甚至高达2元/kwh多,农民的电费负担过重。同时由于管理体制的原因,国家缺乏对中江县电网的投入,中江县的自身能力又缺乏对电网更新改造资金的投入,中江县的电网建设不能够实现自身的良性循环。
如何改变中江县供电现状的被动局面,改善中江对外的招商引资环节和减轻农民的用电负担,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发挥电力先行官的作用,德阳电业局响应德阳市委市府要求,积极向省电力公司汇报,希望尽快实施对中江县供电公司的改制,省电力公司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同意了德阳电业局上报的中江供电公司的改制方案, 于2005年6月30日完成了对中江供电公司的改制。
中江供电公司在改制过程中大刀阔斧进行了农村供电体制的改革,将原来的 8个乡镇电管站将原来1200多人,改制成21个供电所546人,由原来的层层抄表分摊电量改为由中江供电公司实行统一管理,全面实现“三公开”、“四到户”、“五统一”管理,农村用电透明度极大提高。农村生活电价都已全部按市物价局批准的一县一价执行,农村电价奇高的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农民真正用上了“合格电、放心电、明白电”。人均用电量从54瓦/人提高到63瓦/人,农村居民生活电价从原来的1.0元/kwh以上降低到0.8元/KWH及以下;从2003年至今累计为农民减轻用电负担约1050万元。
城市供电按照改革协议从2003年起对原有大宗工业用户分三年降到目录电价,新上工业用户执行目录电价,几年来共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企业减少收入380万元。
二、加强电网建设 提供安全可靠的电力保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撑
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各行各业乃至现代人的生活对电力的需求和依赖正变得越来越强烈。因此,坚强的电网和安全可靠的电力供应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原中江县电网,由于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农村高低压网络陈旧,建设技术水平低,线路线径小,供电半径严重超长。有的10kV线路长达30公里以上,低压线路长达2公里以上。农村用电能质量差,群众意见强烈。以中江华实9村为例,原来的线路可以用“长藤结瓜” 四个字形象地描绘出当时全村用电线路的“破、旧、乱”现象。农民沿着电线的走向顺势接线入户,私拉乱接的不少,安全隐患突出。电线是小线径的散股线,电杆是竹子里面加钢筋的竹筋杆,大多数农户基本上是全家照明只用一个十几瓦甚至几瓦的灯泡,电视机等电器因为电压低白天无法正常收看,成为好看不好用的摆设,打粉机等加工机器难以正常加工。
德阳电业局在实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程中,逐步理顺农电管理体制,将中江县纳入了全局农村电网改造范围。在一
德阳电业局作为建设运营电网和确保德阳地区电力供应的主体,承担着重要的政治、经济和社会责任。在德阳电业局担负着旌阳区、广汉市、什邡市、绵竹市和罗江县、中江县六个县(市)区的供电任务。在德阳市的供电范围内,中江县地域面积2063平方里,占整个德阳市地域面积的三分之一;人口140多万,占德阳市总人口的36.84%。然而中江县的地方经济和德阳市的其他县市区比较差距较大,电网的现状也不令人乐观,仅有2座110kv变电站和4座35kv变电站,年人均电量仅121kwh左右,大大低于德阳市其他县市区年人均电量2200kwh的水平,中江县经济发展和电网建设的滞后,严重制约和影响着德阳市整体经济水平的提高,成为德阳市委市府最为关心的问题,德阳电力如何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服好务,促进德阳市整体经济水平的提高,同样成为德阳电业局党政领导班子最为关心的大事。根据德阳市的实际情况,电业局党政领导首先将建设社会主业新农村的重点放在了德阳市经济和电网建设相对落后的中江,为改善中江县农村电网的建设和完善中江县农村电网结构,促进德阳市整体经济水平的提高进行了积极的工作 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理顺电力体制关系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建设会主义新农村中创造安定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中江供电公司原属中江县国有企业,执行的是地方电网的相关的电价政策,所以城市和农村电价都普遍高于国家电网的各类供电电价。城市供电电价高于国家电网供电电价,制约影响到中江县的对外招商引资,制约了中江县经济的发展。农村的供电管理,由于原来体制不顺,乡镇电管站是由地方政府直接管理的,业务上接受供电部门业务指导,所以供电管理的环节多,服务监管难以到位,因此导致“三电现象”(人情电、权力电、关系电)和“三乱现象”(乱收费、乱加价、乱摊派)十分严重,个别偏远地区的电费甚至高达2元/kwh多,农民的电费负担过重。同时由于管理体制的原因,国家缺乏对中江县电网的投入,中江县的自身能力又缺乏对电网更新改造资金的投入,中江县的电网建设不能够实现自身的良性循环。
如何改变中江县供电现状的被动局面,改善中江对外的招商引资环节和减轻农民的用电负担,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发挥电力先行官的作用,德阳电业局响应德阳市委市府要求,积极向省电力公司汇报,希望尽快实施对中江县供电公司的改制,省电力公司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同意了德阳电业局上报的中江供电公司的改制方案, 于2005年6月30日完成了对中江供电公司的改制。
中江供电公司在改制过程中大刀阔斧进行了农村供电体制的改革,将原来的 8个乡镇电管站将原来1200多人,改制成21个供电所546人,由原来的层层抄表分摊电量改为由中江供电公司实行统一管理,全面实现“三公开”、“四到户”、“五统一”管理,农村用电透明度极大提高。农村生活电价都已全部按市物价局批准的一县一价执行,农村电价奇高的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农民真正用上了“合格电、放心电、明白电”。人均用电量从54瓦/人提高到63瓦/人,农村居民生活电价从原来的1.0元/kwh以上降低到0.8元/KWH及以下;从2003年至今累计为农民减轻用电负担约1050万元。
城市供电按照改革协议从2003年起对原有大宗工业用户分三年降到目录电价,新上工业用户执行目录电价,几年来共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企业减少收入380万元。
二、加强电网建设 提供安全可靠的电力保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撑
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各行各业乃至现代人的生活对电力的需求和依赖正变得越来越强烈。因此,坚强的电网和安全可靠的电力供应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原中江县电网,由于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农村高低压网络陈旧,建设技术水平低,线路线径小,供电半径严重超长。有的10kV线路长达30公里以上,低压线路长达2公里以上。农村用电能质量差,群众意见强烈。以中江华实9村为例,原来的线路可以用“长藤结瓜” 四个字形象地描绘出当时全村用电线路的“破、旧、乱”现象。农民沿着电线的走向顺势接线入户,私拉乱接的不少,安全隐患突出。电线是小线径的散股线,电杆是竹子里面加钢筋的竹筋杆,大多数农户基本上是全家照明只用一个十几瓦甚至几瓦的灯泡,电视机等电器因为电压低白天无法正常收看,成为好看不好用的摆设,打粉机等加工机器难以正常加工。
德阳电业局在实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程中,逐步理顺农电管理体制,将中江县纳入了全局农村电网改造范围。在一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