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机制 深化改革
2006-03-15 17:20:12 来源:
A-
A+
电力18讯: 作者:阳新县供电公司总经理 姜焰池
阳新县位于湖北东南部,承幕埠山脉北麓,居长江中游南岸,处在湖北经济主轴“黄石-武昌-宜昌”的终端和长江经济开发带中心。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承东启西的优越区位,物阜藏丰的资源,方便快捷的交通。是全国有名的富矿县,全国林业示范县,饮誉海内外的苎麻之乡,长江流域鱼、蟹、鳖、鳝高产区,名符其实的“百湖之县、鱼米之乡”,发展潜力巨大。
阳新县供电公司现有固定资产2.91亿元,110千伏变电站10座,担负着全县21个镇、场、开发区的工农业生产和城乡22万户98万居民的生活用电。2005年公司完成售电量3.8亿千瓦时,直供电量11.2亿千瓦时,全县年用电量达15亿千瓦时。
建设坚强电网
经过近年一、二期农网改造工程及县城网改造工作,阳新电网结构布局明显趋向合理,供电能力和供电可靠性大大提高,尤其是姜家垅220千伏变2004年增容改造投运后,全县基本形成了以姜家垅变电站主电源网络为中心,110千伏网络为骨架的较为完善的主电网。
坚强的电网和可靠的电力供应,是创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发展、服务百姓生活的有力保障,也是供电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和服务水平的强有力保证。阳新电网“十一五”规划将坚持适度超前的原则,以满足阳新经济社会发展的电力需求为目标,重点加强110千伏电源支撑能力建设;着力解决单电源单线、网架不合理,供电半径大,迂回供电造成线损增大及电源质量达不到要求的问题;逐步更新装备水平,改造老化、陈旧、高消耗、低配置的装备;增加无功补偿容量,提高供电质量、供电可靠性;加强二次系统的建设与改造,增强通讯联络和远动功能,使电网的调度反应更快,减少故障引起的停电时间,通过逐步努力,把阳新电网建设成结构合理、设备健康、运行安全可靠、供电能力强的一流电网,为阳新经济的发展提供坚强的电力保障。
提高管理水平
去年,阳新公司推行大变电管理模式,将全县变电站划归变电工区管理,使变电生产管理走上了专业化、规范化道路,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下一步,公司将继续走生产专业化的道路,推行大线路、大调度生产管理模式。大线路,首先把城区及周边几个站所的6-10千伏线路划归线路工区来维护管理,各站所只维护变压器及以下的低压线路,各供电所推行双月抄表,抽出部分从事过线路维护的农电工成立专门的线路及电表维护班,实行农电低压营销和维护分开的管理模式,使线路和表计的维护更专业化;大调度,先把线路工区管理的6-10千伏线路的调度权划归调度,经过一段时间的运作后,等RTU逐步完善,通信逐步开通,再想办法把所有变电站的6-10千伏线路调度权划归调度管理。逐步理顺生产管理体系,从体制上确保安全生产。
面对严峻的安全生产形势,在逐步理顺生产管理体系的同时,公司要狠抓安全管理,确保安全生产目标的实现。一是开展“爱心活动”、实施“平安工程”。二是切实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三是加强制度建设。四是强化现场管理,严格奖惩兑现。
全面实施台区精细化管理,推广“议标揭标、竞争上岗”,将个人工资收益与台区管理质量挂钩,提高台区管理员的积极性,各供电所把公司下达的有损线路线损和低压线损指标分解到各条线路和台区,严格考核到人;通过采取低压手拉手运行、动力用户实行大容量直通表、三相负荷平衡调整、台区低压分相分线分析等技术手段有效降低线损;加强营销稽查和反窃电工作,开展了以电价执行、零度户、供用电合同、以及电能计量管理为重点的营业普查,努力做到“颗粒归仓,滴水不漏”。
公司还充分利用当时当地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多经产业,为公司多产业发展多做新贡献。
实施“人才强企”
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企业第一资源的认识,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切实加强企业人才工作。
一是结合公司实际,继续完善按需设岗、按岗聘任、竞争择优、岗位竞争的人才选拔机制实行全员竞争上岗,同时不断建立和完善中层干部动态管理机制,进行业绩考核;二是按照公司组织机构设置情况,全盘考虑人才的合理分配问题,出台相关优惠政策鼓励城区骨干人员到边远站所工作;三是针对职工素质参差不齐的状况,以“创争”活动为载体,全面推进开展首席员工评选工作,营造学习技术、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加强职工岗位教育培训工作。
2006年,我公司将围绕“一强三优”发展目标,落实“三抓一创”工作思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扎实工作,锐意进取,以全新的生产经营管理理念、塑造崭新的公司形象,以高标准高质量的工作业
阳新县位于湖北东南部,承幕埠山脉北麓,居长江中游南岸,处在湖北经济主轴“黄石-武昌-宜昌”的终端和长江经济开发带中心。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承东启西的优越区位,物阜藏丰的资源,方便快捷的交通。是全国有名的富矿县,全国林业示范县,饮誉海内外的苎麻之乡,长江流域鱼、蟹、鳖、鳝高产区,名符其实的“百湖之县、鱼米之乡”,发展潜力巨大。
阳新县供电公司现有固定资产2.91亿元,110千伏变电站10座,担负着全县21个镇、场、开发区的工农业生产和城乡22万户98万居民的生活用电。2005年公司完成售电量3.8亿千瓦时,直供电量11.2亿千瓦时,全县年用电量达15亿千瓦时。
建设坚强电网
经过近年一、二期农网改造工程及县城网改造工作,阳新电网结构布局明显趋向合理,供电能力和供电可靠性大大提高,尤其是姜家垅220千伏变2004年增容改造投运后,全县基本形成了以姜家垅变电站主电源网络为中心,110千伏网络为骨架的较为完善的主电网。
坚强的电网和可靠的电力供应,是创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发展、服务百姓生活的有力保障,也是供电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和服务水平的强有力保证。阳新电网“十一五”规划将坚持适度超前的原则,以满足阳新经济社会发展的电力需求为目标,重点加强110千伏电源支撑能力建设;着力解决单电源单线、网架不合理,供电半径大,迂回供电造成线损增大及电源质量达不到要求的问题;逐步更新装备水平,改造老化、陈旧、高消耗、低配置的装备;增加无功补偿容量,提高供电质量、供电可靠性;加强二次系统的建设与改造,增强通讯联络和远动功能,使电网的调度反应更快,减少故障引起的停电时间,通过逐步努力,把阳新电网建设成结构合理、设备健康、运行安全可靠、供电能力强的一流电网,为阳新经济的发展提供坚强的电力保障。
提高管理水平
去年,阳新公司推行大变电管理模式,将全县变电站划归变电工区管理,使变电生产管理走上了专业化、规范化道路,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下一步,公司将继续走生产专业化的道路,推行大线路、大调度生产管理模式。大线路,首先把城区及周边几个站所的6-10千伏线路划归线路工区来维护管理,各站所只维护变压器及以下的低压线路,各供电所推行双月抄表,抽出部分从事过线路维护的农电工成立专门的线路及电表维护班,实行农电低压营销和维护分开的管理模式,使线路和表计的维护更专业化;大调度,先把线路工区管理的6-10千伏线路的调度权划归调度,经过一段时间的运作后,等RTU逐步完善,通信逐步开通,再想办法把所有变电站的6-10千伏线路调度权划归调度管理。逐步理顺生产管理体系,从体制上确保安全生产。
面对严峻的安全生产形势,在逐步理顺生产管理体系的同时,公司要狠抓安全管理,确保安全生产目标的实现。一是开展“爱心活动”、实施“平安工程”。二是切实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三是加强制度建设。四是强化现场管理,严格奖惩兑现。
全面实施台区精细化管理,推广“议标揭标、竞争上岗”,将个人工资收益与台区管理质量挂钩,提高台区管理员的积极性,各供电所把公司下达的有损线路线损和低压线损指标分解到各条线路和台区,严格考核到人;通过采取低压手拉手运行、动力用户实行大容量直通表、三相负荷平衡调整、台区低压分相分线分析等技术手段有效降低线损;加强营销稽查和反窃电工作,开展了以电价执行、零度户、供用电合同、以及电能计量管理为重点的营业普查,努力做到“颗粒归仓,滴水不漏”。
公司还充分利用当时当地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多经产业,为公司多产业发展多做新贡献。
实施“人才强企”
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企业第一资源的认识,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切实加强企业人才工作。
一是结合公司实际,继续完善按需设岗、按岗聘任、竞争择优、岗位竞争的人才选拔机制实行全员竞争上岗,同时不断建立和完善中层干部动态管理机制,进行业绩考核;二是按照公司组织机构设置情况,全盘考虑人才的合理分配问题,出台相关优惠政策鼓励城区骨干人员到边远站所工作;三是针对职工素质参差不齐的状况,以“创争”活动为载体,全面推进开展首席员工评选工作,营造学习技术、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加强职工岗位教育培训工作。
2006年,我公司将围绕“一强三优”发展目标,落实“三抓一创”工作思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扎实工作,锐意进取,以全新的生产经营管理理念、塑造崭新的公司形象,以高标准高质量的工作业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