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现代企业制度下地方电力企业的成本管理
2006-02-23 16:08:02 来源:
A-
A+
电力18讯: 作者:罗建平
摘要:现代企业制度最显著的特征是“产权明晰、权责分明、政企分开、管理科学”,核心内容是建立新型的企业组织制度和管理制度,成本管理是最基础的工作。地方电力企业大都形成于计划经济体制下,小而分散,其中一部分是事业性质、企业化管理,依附于政府和水利主管部门,成本管理基础相对较差。近年来各地都在积极探索公司制改革。本文重点阐述地方电力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对成本管理的要求以及其变革和完善。
关键词:现代 企业制度 电力企业 成本管理
一、成本管理在现代企业制度中的地位
要提高企业效益必须抓管理,其中成本管理是不可缺少的内容。
1.现代企业管理不能忽视成本管理。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求地方电力企业突破计划经济传统管理模式,转向以满足市场需求为目标、创造经济效益上来。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它贯穿于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如果一个企业缺少科学的成本管理,或者不规范成本管理行为,则不能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
2.成本管理是企业内部管理的核心内容。现代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能力,表现为它能否用最低的成本去生产用户满意的产品,也就是说,企业经营活动的目的是追求低于社会平均成本、获得最大经济效益。企业管理涉及许多内容,如人事、物资、生产、安全、质量、财务等,这些专业管理无不与成本管理息息相关,成本就象一只无形的手,伸入到每一专业管理的每一过程。因此,企业离开成本的预测、计划、控制、核算、考核、分析等一整套科学的成本管理活动,就不能真正体现加强现代企业管理。
3.科学的成本管理是现代企业进行经营决策和实行全面经济核算的工具。企业生产经营中对一些重大问题的决策都要进行技术经济分析,而成本是分析技术经济效果的重要指标。企业劳动生产率的高低、物资消耗多少、设备使用好坏、资金周转快慢、投资收益大小都要通过成本反映出来。成本是企业开展经济核算的基本内容,是实行全面经济核算的工具。
4.成本管理是衡量企业提高经营绩效的标尺。成本是全面反映企业管理工作质量的一个综合性指标。成本能便捷地掌握企业经营管理状况和实际达到的水平,并为其绩效评价提供直观、量化的度量标尺。以成本管理为中心的绩效评价,从根本上改变了计划经济体制时形成的观念和企业行为方式,为现代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内在动力。
二、现代企业制度对成本管理的要求
现代企业制度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必然要求企业的成本管理与之相适应。目前国家正在不断深入地对电力体制进行改革,作为我国电力行业重要组成部分的地方电力企业,也应按现代企业制度规范运作,以求在改革中生存、发展。
1.企业领导应把加强成本管理作为工作重点。现代企业成本管理是从投入到产出的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各级管理人员是否能认真、负责地履行成本管理的职责义务,依赖于企业领导的支持。企业领导要有实事求是、不断进取的精神,制定的成本管理目标必须切实可行;要具有完成成本目标的信心和决心,并以其效果自省其工作业绩。
2.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企业以效益为中心。企业成本管理的目标是以最小的投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企业制定生产经营计划、各种规章制度,都必须考虑成本管理的可行性。
3.企业组织形式多样化决定成本管理方式的多样性。现代企业的组织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特点和组织形式,设定成本管理系统,并在实际运作中不断修订和完善,提高管理工作效率,以最小的管理成本完成较多的管理工作。
4.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求企业成本管理科学化。企业市场化程度越高,成本管理领域越宽,这就要求企业成本管理科学化和现代化。要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科学方法,提高成本管理水平,使成本管理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的需要。
三、按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不断完善成本管理办法
地方电力企业的经营者和管理者要更新观念,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成本运动的客观规律,完善成本管理制度,以满足企业发展对成本管理的要求。
1.以效益为中心,加大成本管理力度。通过转换经营机制,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经济实体。要摒弃那种只求产量、不计消耗,只图投入、不问产出的思想,遵循成本最低化原则,从电力项目的建设、生产、销售等各环节加大成本管理力度,实现最低的目标成本和最大的经济效益。
2.建立目标成本管理责任制,推行全员、全过程的成本管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地方电力企业能否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关键是能否提供质量好(包括服务)、价格低的电力商品。企业的每一项工作都要职工去完成,必须将目标成本分解到每一个具体项目、落实到各部门、各岗位、每一个职工,实行全员、全过程的成本管理体系,才能保证<
摘要:现代企业制度最显著的特征是“产权明晰、权责分明、政企分开、管理科学”,核心内容是建立新型的企业组织制度和管理制度,成本管理是最基础的工作。地方电力企业大都形成于计划经济体制下,小而分散,其中一部分是事业性质、企业化管理,依附于政府和水利主管部门,成本管理基础相对较差。近年来各地都在积极探索公司制改革。本文重点阐述地方电力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对成本管理的要求以及其变革和完善。
关键词:现代 企业制度 电力企业 成本管理
一、成本管理在现代企业制度中的地位
要提高企业效益必须抓管理,其中成本管理是不可缺少的内容。
1.现代企业管理不能忽视成本管理。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求地方电力企业突破计划经济传统管理模式,转向以满足市场需求为目标、创造经济效益上来。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它贯穿于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如果一个企业缺少科学的成本管理,或者不规范成本管理行为,则不能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
2.成本管理是企业内部管理的核心内容。现代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能力,表现为它能否用最低的成本去生产用户满意的产品,也就是说,企业经营活动的目的是追求低于社会平均成本、获得最大经济效益。企业管理涉及许多内容,如人事、物资、生产、安全、质量、财务等,这些专业管理无不与成本管理息息相关,成本就象一只无形的手,伸入到每一专业管理的每一过程。因此,企业离开成本的预测、计划、控制、核算、考核、分析等一整套科学的成本管理活动,就不能真正体现加强现代企业管理。
3.科学的成本管理是现代企业进行经营决策和实行全面经济核算的工具。企业生产经营中对一些重大问题的决策都要进行技术经济分析,而成本是分析技术经济效果的重要指标。企业劳动生产率的高低、物资消耗多少、设备使用好坏、资金周转快慢、投资收益大小都要通过成本反映出来。成本是企业开展经济核算的基本内容,是实行全面经济核算的工具。
4.成本管理是衡量企业提高经营绩效的标尺。成本是全面反映企业管理工作质量的一个综合性指标。成本能便捷地掌握企业经营管理状况和实际达到的水平,并为其绩效评价提供直观、量化的度量标尺。以成本管理为中心的绩效评价,从根本上改变了计划经济体制时形成的观念和企业行为方式,为现代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内在动力。
二、现代企业制度对成本管理的要求
现代企业制度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必然要求企业的成本管理与之相适应。目前国家正在不断深入地对电力体制进行改革,作为我国电力行业重要组成部分的地方电力企业,也应按现代企业制度规范运作,以求在改革中生存、发展。
1.企业领导应把加强成本管理作为工作重点。现代企业成本管理是从投入到产出的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各级管理人员是否能认真、负责地履行成本管理的职责义务,依赖于企业领导的支持。企业领导要有实事求是、不断进取的精神,制定的成本管理目标必须切实可行;要具有完成成本目标的信心和决心,并以其效果自省其工作业绩。
2.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企业以效益为中心。企业成本管理的目标是以最小的投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企业制定生产经营计划、各种规章制度,都必须考虑成本管理的可行性。
3.企业组织形式多样化决定成本管理方式的多样性。现代企业的组织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特点和组织形式,设定成本管理系统,并在实际运作中不断修订和完善,提高管理工作效率,以最小的管理成本完成较多的管理工作。
4.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求企业成本管理科学化。企业市场化程度越高,成本管理领域越宽,这就要求企业成本管理科学化和现代化。要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科学方法,提高成本管理水平,使成本管理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的需要。
三、按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不断完善成本管理办法
地方电力企业的经营者和管理者要更新观念,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成本运动的客观规律,完善成本管理制度,以满足企业发展对成本管理的要求。
1.以效益为中心,加大成本管理力度。通过转换经营机制,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经济实体。要摒弃那种只求产量、不计消耗,只图投入、不问产出的思想,遵循成本最低化原则,从电力项目的建设、生产、销售等各环节加大成本管理力度,实现最低的目标成本和最大的经济效益。
2.建立目标成本管理责任制,推行全员、全过程的成本管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地方电力企业能否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关键是能否提供质量好(包括服务)、价格低的电力商品。企业的每一项工作都要职工去完成,必须将目标成本分解到每一个具体项目、落实到各部门、各岗位、每一个职工,实行全员、全过程的成本管理体系,才能保证<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