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供电所的规范化管理
2005-10-23 21:51:54 来源:
A-
A+
电力18讯: 农电"两改一同价"工作总体目标的逐步实现,如何巩固和发展农村用电管理工作中取得的阶段性成效,将成为当前农村电力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其中,怎样规范改制后供电所的各项管理,是每个农电工作者面临的问题。那么怎样才能搞好农村供电所的管理工作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行业领导,依靠地方政府,取得社会认可
农电体制改革之后,乡镇供电所就成为电力企业统一、规范、有效的、最基层的营销组织,也是我国目前基础管理最薄弱的环节。它不仅担负着安全、经济、多供、少损的企业职能,同时还肩负着降低农村电价,减轻农民负担,开拓农村电力市场,服务农村经济发展的社会职能。这就要求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做到:
(一)、正确理顺行业与地方、管理与发展之间的关系,紧紧依靠地方政府,加大工作力度,强化组织宣传、取得社会的认可。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让社会各界充分认识到农电体制改革是规范农村电力市场,降低农村电价,减轻农民负担的重大举措;是为农民提供优质服务的保证;是实现城乡用电同网同价的关键;是供电企业实行"四到户"(销售到户、抄表到户、收费到户、服务到户)管理的基础。
(二)、转变观念,培育服务理念,树立全员服务的思想。以服务为导向,建立全体员工认同的主导意识和价值取向,使不同岗位上的每一个员工都能从思想上认识到服务的重要性,具备为客户服务的理念。温县城镇供电所在工作中倡导的"满足客户的需要,是我们永恒的追求"就是一种服务理念,以此来培育员工将满足客户的需要作为自己应尽的职责。
(三)、掌握服务需求,构筑完善的服务体系。如何适应客户的需求,是在电力逐步走向市场之后,电力企业迈向成功的关键一步。在供电所的机构和岗位设置中必须突出服务的功能,强化与客户之间的交流,适时掌握不同客户对电力营销的需求,如装接成本、电价、付费方式、电能质量、售后服务、故障抢修等方面的满意程度。要充分考虑减少内部传递环节,简化工作流程,缩短业扩装接流程时间,尽可能使每个员工都能独立地负责更多的工作,使之既具有内部服务功能,又增强对外服务功能。
二、打破传统模式,运行新的机制,实现电工队伍专业化、正规化管理
为适应农电体制改革和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针对农村供电所的经营性质和职能,应实现供电所的管理制度化、营销市场化、服务规范化、人员专业化。
首先、改革村电工管村,电力部门职工管10千伏线路的传统管理模式。打破村与村、线路与线路的管理界限,按照供电电压等级,实行分级管理。只有真正取消村电工驻地管理,才能杜绝村电工独霸一方,"人情电"、"关系电"、"权力电"比比皆是,屡禁不止的现象发生;才能有力地遏制临时用电收入不计帐,不上交的行为发生;才能有效地制止农村"搭车收费"行为的发生。
其次、通过集中培训,择优上岗的办法把电力部门精简下的富裕人员,充实到村级电力营销管理工作之中去。实现人员分流不下岗,下岗不失业,实现农村电力管理人员专业化。
第三、精简农村电工队伍,实行集中上班,异地管理,统筹安排使用。实施效益工资,使其与电力部门的分流人员同工同酬,将农村电工建设成为一支专业素质高、业务能力精、反应速度快、适应能力强的正规化队伍,使其成为农村电力营销市场的主力军。
第四、引入竞争机制,落实定员定编,实行以岗定员、择优上岗、末位待岗制度。
对于那些连续三个月考核排名都在末位的在岗人员,实施末位淘汰,离岗培训,竞争上岗的激励政策。对待岗人员在待岗期间只发基本工资,停发一切福利,增强在岗人员的危机感和责任感,调动在岗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三、根据行业特点和各地的实际情况,组建具有专业化管理职能的浅析班(组),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根据供电电压等级成立高压供电管理班(组)和低压用电管理班(组)。
两类班(组)的组建数量可依据各地的实际情况设置。高压供电班(组):负责10千伏线路、配电台区、低压总计量装置的检查、巡视、管理任务,10千伏客户的用电监察和各项安全工作的落实。10千伏线损指标考核到高压供电班(组)。低压用电管理班(组):负责配电台区低压控制设施及其以下的所有配电设备、线路的日常维护、巡视、管理任务,负责0.4千伏客户的用电监察和安全工作的落实,并负责排查落实客户用电故障的报修。0.4千伏线损指标考核到低压用电管理班(组)。
(二)、成立营业管理班(组),设立客户服务厅,实行"一口对外",确保客户办理用电手续时,真正做到内转外不转。其主要职能是:负责本供电区内的业扩报装及其相关的收费、内部审批传递工作;全所变压器总表核算、收费及低压客户分表的核算、开票、收费工作。针对低压客户的电费收取,可暂以低压用电管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行业领导,依靠地方政府,取得社会认可
农电体制改革之后,乡镇供电所就成为电力企业统一、规范、有效的、最基层的营销组织,也是我国目前基础管理最薄弱的环节。它不仅担负着安全、经济、多供、少损的企业职能,同时还肩负着降低农村电价,减轻农民负担,开拓农村电力市场,服务农村经济发展的社会职能。这就要求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做到:
(一)、正确理顺行业与地方、管理与发展之间的关系,紧紧依靠地方政府,加大工作力度,强化组织宣传、取得社会的认可。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让社会各界充分认识到农电体制改革是规范农村电力市场,降低农村电价,减轻农民负担的重大举措;是为农民提供优质服务的保证;是实现城乡用电同网同价的关键;是供电企业实行"四到户"(销售到户、抄表到户、收费到户、服务到户)管理的基础。
(二)、转变观念,培育服务理念,树立全员服务的思想。以服务为导向,建立全体员工认同的主导意识和价值取向,使不同岗位上的每一个员工都能从思想上认识到服务的重要性,具备为客户服务的理念。温县城镇供电所在工作中倡导的"满足客户的需要,是我们永恒的追求"就是一种服务理念,以此来培育员工将满足客户的需要作为自己应尽的职责。
(三)、掌握服务需求,构筑完善的服务体系。如何适应客户的需求,是在电力逐步走向市场之后,电力企业迈向成功的关键一步。在供电所的机构和岗位设置中必须突出服务的功能,强化与客户之间的交流,适时掌握不同客户对电力营销的需求,如装接成本、电价、付费方式、电能质量、售后服务、故障抢修等方面的满意程度。要充分考虑减少内部传递环节,简化工作流程,缩短业扩装接流程时间,尽可能使每个员工都能独立地负责更多的工作,使之既具有内部服务功能,又增强对外服务功能。
二、打破传统模式,运行新的机制,实现电工队伍专业化、正规化管理
为适应农电体制改革和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针对农村供电所的经营性质和职能,应实现供电所的管理制度化、营销市场化、服务规范化、人员专业化。
首先、改革村电工管村,电力部门职工管10千伏线路的传统管理模式。打破村与村、线路与线路的管理界限,按照供电电压等级,实行分级管理。只有真正取消村电工驻地管理,才能杜绝村电工独霸一方,"人情电"、"关系电"、"权力电"比比皆是,屡禁不止的现象发生;才能有力地遏制临时用电收入不计帐,不上交的行为发生;才能有效地制止农村"搭车收费"行为的发生。
其次、通过集中培训,择优上岗的办法把电力部门精简下的富裕人员,充实到村级电力营销管理工作之中去。实现人员分流不下岗,下岗不失业,实现农村电力管理人员专业化。
第三、精简农村电工队伍,实行集中上班,异地管理,统筹安排使用。实施效益工资,使其与电力部门的分流人员同工同酬,将农村电工建设成为一支专业素质高、业务能力精、反应速度快、适应能力强的正规化队伍,使其成为农村电力营销市场的主力军。
第四、引入竞争机制,落实定员定编,实行以岗定员、择优上岗、末位待岗制度。
对于那些连续三个月考核排名都在末位的在岗人员,实施末位淘汰,离岗培训,竞争上岗的激励政策。对待岗人员在待岗期间只发基本工资,停发一切福利,增强在岗人员的危机感和责任感,调动在岗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三、根据行业特点和各地的实际情况,组建具有专业化管理职能的浅析班(组),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根据供电电压等级成立高压供电管理班(组)和低压用电管理班(组)。
两类班(组)的组建数量可依据各地的实际情况设置。高压供电班(组):负责10千伏线路、配电台区、低压总计量装置的检查、巡视、管理任务,10千伏客户的用电监察和各项安全工作的落实。10千伏线损指标考核到高压供电班(组)。低压用电管理班(组):负责配电台区低压控制设施及其以下的所有配电设备、线路的日常维护、巡视、管理任务,负责0.4千伏客户的用电监察和安全工作的落实,并负责排查落实客户用电故障的报修。0.4千伏线损指标考核到低压用电管理班(组)。
(二)、成立营业管理班(组),设立客户服务厅,实行"一口对外",确保客户办理用电手续时,真正做到内转外不转。其主要职能是:负责本供电区内的业扩报装及其相关的收费、内部审批传递工作;全所变压器总表核算、收费及低压客户分表的核算、开票、收费工作。针对低压客户的电费收取,可暂以低压用电管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