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中心
2005-10-23 21:55:54 来源:
A-
A+
电力18讯: 管理是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而人本管理则是企业管理的中心。如何激活人本管理"基因",是众多企业和企业家必须面对和认真解决的问题。本文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谈点看法。
人本管理的作用和地位
随着科学知识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日益提高,管理的重心将更加向人本方向偏移。任何管理都离不开管理者和管理对象,任何管理行动都是人的行动。在大多数情况下,管理就是人管人。从这个意义上说,在任何管理过程中,人都居于关键地位,人是管理系统中最活跃的因素。只有管好人,充分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社会不断进步。科学的管理人是管理者的中心任务,是提高管理效益的关键。管理的主体是有头脑、能思维、能从事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人。在现代管理中,以人为中心是实施有效管理的关键,使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是现代管理的核心。
人本管理的实践问题
以人为本的管理已为无数有识之士所运用。从我们行业内先进企业的管理情况看,无论是发电厂,还是供电局,尽管管理特色有所不同,但他们的基本点都是有一个良好的企业领导班子,有一大批精干高效的科研、管理与营销人才,有一支稳定向上的高素质的职工队伍。正是依靠他们,一些企业才在管理体制上创出了特色,体现了较强的活力,走在了行业的前头。
尽管人本管理思想已逐步被不少企业认识和接受,但也有些企业仍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没有真正把人视为企业发展的根本,没有把人本管理思想运用到企业的管理中去。
一是观念落后,管理水平不高;二是激励机制不活,人的潜能得不到充分发挥;三是组织结构不合理,工作协调不力;四是思想涣散,职工情绪低落。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解决,就不能有效地激活人本管理"基因",企业科学管理也就无从谈起。
要激活人本管理"基因",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是转变观念,树好形象。企业管理重在创新,而任何创新都必然会受到旧的思想方法、思维方式、工作方式、习惯势力和既得利益的束缚。这就要求我们要以无所畏惧的勇气,坚持真理,敢于冲破理论和实践的禁区。观念问题解决了,还要体现在行动上。管理者只有身先士卒,率先垂范,才能得到员工的认可与尊重,才能处理好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为产生良性的管理互动打下基础。
二是注意研究员工的需要。市场经济运行机理在于利益驱动,管理者要设身处地为员工着想。一方面,要正视人的物质要求,并根据企业经营发展状况,把握不同时期员工的需要,尽力满足员工在物质方面的要求;另一方面,要在提倡奉献精神的同时,注意对员工工作成就的肯定和表扬,进行精神激励,注意给员工以成长、发展和晋升的机会。
三是实现由"经济人"到"社会人"的升华。企业的一切管理行为都必须建立在职工认同的基础上。要把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的员工真正作为企业的主人来看待,增加管理工作的透明度。对待被管理者,不能把他们当作机器和设备,也不能把他们看作是单纯追求工资和福利待遇的"经济人"。要把"经济人"还原为"社会人",尊重职工的主人翁地位,在物质财富相对匮乏的情况下,重视人情的感召力。
四是建立健全公正、公平的用人机制。无论是实行公开招聘、考试、选拔,还是民主推荐、竞争上岗,都必须建立在员工认可的、科学合理、公开、公正的前提下,做到任人唯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动态管理。
五是建立科学合理的分配机制。在实现公平竞争的用人机制的前提下,要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真正实现公平,激发企业员工实现其自身的价值。
六是要建立健全配套的监督、约束和考核机制。作为一个企业,要搞好管理,制度是必不可少的。但制度的执行需要监督和考核,既要有激励更要有约束才能确保制度的制约作用的发挥。尤其是在利益分配拉开差距之后,更应该进行有效的监督、约束和考核,做到权责对等,奖罚分明。
七是充分发挥管理组织作用。企业组织结构的设立不论采取任何形式,均要体现精、简、效、能的原则。充分发挥综合部门的宏观调控职能,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与合作,使全体员工和合作伙伴树立共同的责任感,确保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八是充分利用现代管理技术。借助现代科学技术,不断提高企业管理的知识含量。管理者要充分利用管理技术的创新,激活员工的创新意识,促进人本管理,开创经营管理的新天地。
杨儒增 南阳电力技工学校
人本管理的作用和地位
随着科学知识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日益提高,管理的重心将更加向人本方向偏移。任何管理都离不开管理者和管理对象,任何管理行动都是人的行动。在大多数情况下,管理就是人管人。从这个意义上说,在任何管理过程中,人都居于关键地位,人是管理系统中最活跃的因素。只有管好人,充分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社会不断进步。科学的管理人是管理者的中心任务,是提高管理效益的关键。管理的主体是有头脑、能思维、能从事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人。在现代管理中,以人为中心是实施有效管理的关键,使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是现代管理的核心。
人本管理的实践问题
以人为本的管理已为无数有识之士所运用。从我们行业内先进企业的管理情况看,无论是发电厂,还是供电局,尽管管理特色有所不同,但他们的基本点都是有一个良好的企业领导班子,有一大批精干高效的科研、管理与营销人才,有一支稳定向上的高素质的职工队伍。正是依靠他们,一些企业才在管理体制上创出了特色,体现了较强的活力,走在了行业的前头。
尽管人本管理思想已逐步被不少企业认识和接受,但也有些企业仍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没有真正把人视为企业发展的根本,没有把人本管理思想运用到企业的管理中去。
一是观念落后,管理水平不高;二是激励机制不活,人的潜能得不到充分发挥;三是组织结构不合理,工作协调不力;四是思想涣散,职工情绪低落。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解决,就不能有效地激活人本管理"基因",企业科学管理也就无从谈起。
要激活人本管理"基因",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是转变观念,树好形象。企业管理重在创新,而任何创新都必然会受到旧的思想方法、思维方式、工作方式、习惯势力和既得利益的束缚。这就要求我们要以无所畏惧的勇气,坚持真理,敢于冲破理论和实践的禁区。观念问题解决了,还要体现在行动上。管理者只有身先士卒,率先垂范,才能得到员工的认可与尊重,才能处理好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为产生良性的管理互动打下基础。
二是注意研究员工的需要。市场经济运行机理在于利益驱动,管理者要设身处地为员工着想。一方面,要正视人的物质要求,并根据企业经营发展状况,把握不同时期员工的需要,尽力满足员工在物质方面的要求;另一方面,要在提倡奉献精神的同时,注意对员工工作成就的肯定和表扬,进行精神激励,注意给员工以成长、发展和晋升的机会。
三是实现由"经济人"到"社会人"的升华。企业的一切管理行为都必须建立在职工认同的基础上。要把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的员工真正作为企业的主人来看待,增加管理工作的透明度。对待被管理者,不能把他们当作机器和设备,也不能把他们看作是单纯追求工资和福利待遇的"经济人"。要把"经济人"还原为"社会人",尊重职工的主人翁地位,在物质财富相对匮乏的情况下,重视人情的感召力。
四是建立健全公正、公平的用人机制。无论是实行公开招聘、考试、选拔,还是民主推荐、竞争上岗,都必须建立在员工认可的、科学合理、公开、公正的前提下,做到任人唯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动态管理。
五是建立科学合理的分配机制。在实现公平竞争的用人机制的前提下,要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真正实现公平,激发企业员工实现其自身的价值。
六是要建立健全配套的监督、约束和考核机制。作为一个企业,要搞好管理,制度是必不可少的。但制度的执行需要监督和考核,既要有激励更要有约束才能确保制度的制约作用的发挥。尤其是在利益分配拉开差距之后,更应该进行有效的监督、约束和考核,做到权责对等,奖罚分明。
七是充分发挥管理组织作用。企业组织结构的设立不论采取任何形式,均要体现精、简、效、能的原则。充分发挥综合部门的宏观调控职能,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与合作,使全体员工和合作伙伴树立共同的责任感,确保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八是充分利用现代管理技术。借助现代科学技术,不断提高企业管理的知识含量。管理者要充分利用管理技术的创新,激活员工的创新意识,促进人本管理,开创经营管理的新天地。
杨儒增 南阳电力技工学校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