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供电企业管理现代化的推广和应用
2005-10-23 22:02:54 来源:
A-
A+
电力18讯: 企业管理现代化,就是在现有企业管理水平的基础上,运用现代自然科学、现代技术科学和现代社会科学的成果,使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达到当代的世界先进水平。所以,推广和应用管理现代化,是我们供电企业冲出国门、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
一、供电企业推广和应用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当今社会,信息爆炸,知识经济初见端倪,高技术产业发展迅猛,对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粗放型管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企业自身的发展,无情地被淘汰出局。管理科学化、现代化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必备条件。例如,改革开放初期崛起的乡镇企业,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下,异军突起、蓬勃发展,特别是一些家庭式手工作坊、小机械作坊,在家长式的管理方式下,迅速完成了资本积累和扩大再生产。乡镇企业成为我国农村经济的主体力量、工业经济的"半壁河山"、国民经济的一大支柱。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企业上规模后,原有的管理方式制约了企业的发展,乡镇企业纷纷重组、改制,一批象巨人集团、三株口服液等摩天大厦一夜之间轰然坍塌。在这一急转直下的形势中,能够迅速扭转颓势的,首先要在观念上创新,进而达到管理创新。同样作为乡镇企业的红豆集团等成功经验证明了这点;国有企业三年扭亏,积极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也证明了这点。
供电企业在电力体制改革下,"下海"已成现实。行业发展的超前性、技术资金的密集性、产供销同时完成的特殊性、社会服务的公益性,对电力企业管理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因此,只有推广和应用管理现代化,才能使企业管理的思想、组织、方法和手段不断得到完善,管理人员的素质不断得到提高;才能达到既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又适应生产关系要求的目的,从而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那么,在供电企业如何推广和应用管理现代化?从企业发展的战略高度来看,推广和应用管理现代化是深化电力企业改革的客观要求,也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要求,因此,我认为,其指导思想是:围绕国家电力公司建成"控股型、经营型、现代化、集团化管理的国际一流企业"的目标,按照职能型向经营型转变、生产型向效益型转变、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的要求,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转变思想、更新观念、以人为本、强化素质,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不断完善和创新企业管理的方法和手段,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最佳的社会效益。
从管理现代化的目的来看,管理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推广和应用管理现代化既有方式方法上的改进,又有思想观念上的更新,还有人才体制上的变革。在管理思想现代化上,要认识和适应现代社会化电力生产的特点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树立社会化大生产观念、市场观念、投入产出观念、金融观念、竞争观念等等;在管理组织现代化上,要适应现代化大生产发展,按照现代化的电网结构,建立相应的、完善的生产指挥系统和经营管理系统;在管理方法现代化上,对生产经营要推行目标管理,对生产技术要推行可靠性管理,对物资器材要推行ABC分类管理,对工程设计施工要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等等;在管理手段现代化上,要采用和推广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在管理体系中的应用,完善信息系统、运筹学、统计学等科学的理论和工具,为管理决策和日常管理服务;在管理人才现代化上,要建立一支具有现代管理思想,掌握现代科学管理知识和能力,专业配套、结构合理的供电企业干部队伍;在管理体制现代化上,要按照电力体制改革的要求,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总之,推广和应用管理现代化,就是要达到管理模式转轨变型、观念更新、目标效益化、组织合理化、方法科学化、手段电子化、员工队伍高素质的目的。
二、供电企业推广和应用管理现代化必须把握的原则
一是要坚持以人为本。"人是现代化管理的关键",一方面,科技进步使企业管理者的作用变得更为重要。管理者,特别是作为高层管理者的企业领导,素质高低和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决定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强调:"要加强科学管理,探索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我国国情的企业领导体制和组织管理制度,建立决策、执行和监督体系,形成有效的激励和制约机制。"那些因循守旧、墨守成规、满足现状、不思进取的管理者,必然不能满足新形势的需求,成为企业发展和管理现代化的绊脚石。企业管理者要成功履行管理职能,实现有效的管理,必须具备企业家的素质和技能,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另一方面,对广大的员工而言,行为科学认为"人"不单是"经济人",还是"社会人",即影响员工生产效率的因素除了物质条件外,还有人的工作情绪。这就要求管理理论和经营方法能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
二是要坚持科技兴企。现代技术和现代管理是现代企业的两大支柱,二者相辅相承,<
一、供电企业推广和应用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当今社会,信息爆炸,知识经济初见端倪,高技术产业发展迅猛,对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粗放型管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企业自身的发展,无情地被淘汰出局。管理科学化、现代化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必备条件。例如,改革开放初期崛起的乡镇企业,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下,异军突起、蓬勃发展,特别是一些家庭式手工作坊、小机械作坊,在家长式的管理方式下,迅速完成了资本积累和扩大再生产。乡镇企业成为我国农村经济的主体力量、工业经济的"半壁河山"、国民经济的一大支柱。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企业上规模后,原有的管理方式制约了企业的发展,乡镇企业纷纷重组、改制,一批象巨人集团、三株口服液等摩天大厦一夜之间轰然坍塌。在这一急转直下的形势中,能够迅速扭转颓势的,首先要在观念上创新,进而达到管理创新。同样作为乡镇企业的红豆集团等成功经验证明了这点;国有企业三年扭亏,积极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也证明了这点。
供电企业在电力体制改革下,"下海"已成现实。行业发展的超前性、技术资金的密集性、产供销同时完成的特殊性、社会服务的公益性,对电力企业管理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因此,只有推广和应用管理现代化,才能使企业管理的思想、组织、方法和手段不断得到完善,管理人员的素质不断得到提高;才能达到既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又适应生产关系要求的目的,从而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那么,在供电企业如何推广和应用管理现代化?从企业发展的战略高度来看,推广和应用管理现代化是深化电力企业改革的客观要求,也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要求,因此,我认为,其指导思想是:围绕国家电力公司建成"控股型、经营型、现代化、集团化管理的国际一流企业"的目标,按照职能型向经营型转变、生产型向效益型转变、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的要求,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转变思想、更新观念、以人为本、强化素质,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不断完善和创新企业管理的方法和手段,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最佳的社会效益。
从管理现代化的目的来看,管理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推广和应用管理现代化既有方式方法上的改进,又有思想观念上的更新,还有人才体制上的变革。在管理思想现代化上,要认识和适应现代社会化电力生产的特点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树立社会化大生产观念、市场观念、投入产出观念、金融观念、竞争观念等等;在管理组织现代化上,要适应现代化大生产发展,按照现代化的电网结构,建立相应的、完善的生产指挥系统和经营管理系统;在管理方法现代化上,对生产经营要推行目标管理,对生产技术要推行可靠性管理,对物资器材要推行ABC分类管理,对工程设计施工要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等等;在管理手段现代化上,要采用和推广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在管理体系中的应用,完善信息系统、运筹学、统计学等科学的理论和工具,为管理决策和日常管理服务;在管理人才现代化上,要建立一支具有现代管理思想,掌握现代科学管理知识和能力,专业配套、结构合理的供电企业干部队伍;在管理体制现代化上,要按照电力体制改革的要求,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总之,推广和应用管理现代化,就是要达到管理模式转轨变型、观念更新、目标效益化、组织合理化、方法科学化、手段电子化、员工队伍高素质的目的。
二、供电企业推广和应用管理现代化必须把握的原则
一是要坚持以人为本。"人是现代化管理的关键",一方面,科技进步使企业管理者的作用变得更为重要。管理者,特别是作为高层管理者的企业领导,素质高低和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决定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强调:"要加强科学管理,探索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我国国情的企业领导体制和组织管理制度,建立决策、执行和监督体系,形成有效的激励和制约机制。"那些因循守旧、墨守成规、满足现状、不思进取的管理者,必然不能满足新形势的需求,成为企业发展和管理现代化的绊脚石。企业管理者要成功履行管理职能,实现有效的管理,必须具备企业家的素质和技能,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另一方面,对广大的员工而言,行为科学认为"人"不单是"经济人",还是"社会人",即影响员工生产效率的因素除了物质条件外,还有人的工作情绪。这就要求管理理论和经营方法能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
二是要坚持科技兴企。现代技术和现代管理是现代企业的两大支柱,二者相辅相承,<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