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原供电公司“念牛经”激活创业致富链
中电新闻网讯 通讯员 马晓忠 报道 地处六盘山下的泾源县,一个只有12万多人口的小县,却拥有24万头肉牛的养殖规模,全县肉牛养殖户接近2万户,占全县总户数的85%以上,畜牧产业总收入达7.1亿元,人均牧业收入接近2000元,占农民纯收入的27.3%。肉牛养殖已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发展格局,也逐渐发展成为宁夏南部山区肉牛养殖的核心区,被自治区政府命名为“宁夏优质肉牛养殖示范县”。养殖业带动种植业的快速发展,全县优质牧草留床面积已达43万亩,紫花苜蓿、青贮玉米等饲草饲料的产量也大幅度增加,形成种植、养殖、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循环经济产业链条。
11月25日,虽然是初冬,但六盘山下的泾源县依然温暖如春,暖阳高照。一排排整齐的蓝瓦白墙的农村新居随处可见,昭示着这里的村民生活的盈实和当地政府惠民利民政策的落实。在通往泾源县城的十字路口,一块巨幅“宁夏优质肉牛养殖示范县”的牌子格外醒目,用“牛气十足”形容这个不足13万人口的小县不足为奇。
在兴盛乡下金村肉牛养殖厂,几名工人正在堆积如山的牛粪前忙碌,牛棚里“哞哞”的叫声此起彼伏,在与几名工人“闲聊”中笔者得知,这个厂主要以肉牛养殖为主,现有大小牛棚8座,年存栏量500余头,年出栏100多头,品种以西门塔尔、安格斯等进口优质肉牛为主。厂长于建辉感慨道:“政策扶持让我敢闯敢干,供电部门周到的服务解决了后顾之忧,除去工人工资、饲料等费用,年净利润二十多万元。”据于厂介绍,以前铡草、粉料需要近10个工人,开支大、效率低。现在铡草、粉料都是电气化,省时省心。于厂长指着山头似的草垛说,两台铡草机同时运转,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能“腌”几十吨草料,用电高峰期,兴盛供电所会专门派人蹲点指导,随时解决铡草、粉料中出现的用电问题。
于厂长回忆,今年9月的一天,他和几名工人正在铡草,前来卖草料的车辆排成了长队,于厂长恨不得有八台铡草机同时运转,可偏偏两台机子都出现了故障,这可把于厂长急出了一身汗。他第一反应是机子坏了。他又想起齐所长叮咛的用电时出现各种问题可以随时联系。果不出所料,几分钟时间,齐所长和供电所的几名抢修人员就来了。通过检查原来是电机长时间运转发热,加之线路老化造成断路。齐所长建议选用线径较大的导线,并义务帮于厂长更换、整修了厂内线路,看着机器重新运转起来,于厂长心里堵着的一块石头终于落地了。“这样的事列举起来有很多。”于厂长笑着说。
当天,正赶上兴盛供电所所长齐鲜东和几名员工排查养牛厂用电情况。在齐鲜东携带的本子上详细记录着每个养牛厂的用电负荷、用电排查情况以及用户意见反馈等。兴盛乡现有用户2880户。其中,养殖户占总用电户数的60%,养殖业年用电量达12万千瓦时,占全年售电量的15%左右。“百头以上肉牛养殖规模的仅兴盛乡就有3个,养殖规模逐年递增。我们会定期或不定期上门排查养殖户安全用电情况。”齐所长说。每年用电高峰期,供电所员工与养牛厂实行对接,为每个员工划定工作责任区,实行客户经理负责制。建立养殖户档案,按用养殖规模、用电负荷大小确定用电排查时限。
肉牛养殖作为泾源县的支柱产业之一。“目前,已发展为人均2头牛的养殖规模,年存栏量9.4万头,出栏量14.6万头,农民人均牧业收入接近2000元,百头以上规模的肉牛养殖公司(园区)35个,其中万头安格斯繁育场1个,千头肉牛养殖场5个,肉牛养殖户总农户的85%以上,已形成独具地域特色的“黄牛品牌。”据泾源县农牧局局长马津垠介绍。“作为服务县域经济发展重点单位,泾源县供电公司积极主动作为,在电力配套项目建设、服务养殖户用电保障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可靠的电力保障为产业升级带来了良好的发展前景。”养殖业带动了加工业的快速发展,泾河清真食品公司现拥有集肉牛屠宰、加工生产、制冷循环流水线产业链,已开发冷鲜半成品牛肉、熟食保健牛肉及牛副产品等三大类30多个品种。
针对部分养殖厂建设初期,T接点农网线路规格较低,变压器容量小等现状,泾源县供电公司积极争取资金,近几年累计投资100万余元,架设改造高低压线路约18千米,变压器增容8台,尽最大努力满足养殖户的用电需求,全县仅养殖业年售电量就达350万千瓦时。“始于客户需求,终于客户满意,是我们的服务承诺,也是立足县域实际,为民生项目和支柱产生发挥电力带动作用有所作为。”泾源县供电公司农电管理部主任岳峰道出了广大电力员工的服务心声。
周小博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