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平供电山区电工有三宝柴刀水壶态度好
中电新闻网讯 通讯员 谭月胜 报道 那吉镇是恩平市一个偏避而边远的山区镇,是“天下第二泉”的所在地,离恩平中心城区有20多公里,山区的风景特好:这里山林茂密青葱,山泉甘甜清澈,可谓林籁泉韵,光亮的裸导线犹如银蛇盘于山中,鲜艳的塑导线犹如少女的彩裙带在群山中轻轻舞动……当然,这是以游客的眼光来看山区那吉,如果作为一名山区供电人,那吉供电所的电工冯炎斌、梁瑞荣、谢建雄、郭乃超等人会告诉你:电工必需具备三宝:柴刀、水壶、态度好。否则,就算有再高超的技术,你在山区也不是一个称职的“光明使者”。
柴刀也是宝?当然是,对山区电工来说,在山区巡视线路离开了1米多长的柴刀,根本寸步难行,山区土地肥沃,山林野草生长的速度极其迅猛,一场雨水下来,山林的野草和蔓藤就能把路全部盖住,这时候电工随身带备的柴刀,便有“开天辟地”的功能,电工挥动着柴刀砍伐竹树木、开路,保一方光明,故而柴刀又被山区电工称为“开山刀”。
水壶是山区电工的第二宝。因为山区离镇上的供电所比较远,再加上山道崎岖,一来一回要费去不少时间,因此每当电工们外出工作时,总会随身带着一个装满凉开水的水壶。有了这个水壶,电工们不论走多远的路,不管是翻山越岭、涉水跨溪,还是披荆斩棘清除树障等运行维护工作,只有身边有一壶水,就能让他们保证足够的能量,为山区电力的畅通提供了保障。
在清障期间遇到不遵循电力法律、法规的树木主人时,山区电工不会蛮横地对着干,因为这个时候,他们的“第三宝”要上场了:沟通从心开始,谁也无法抗拒电工的好态度,更何况是本就纯朴而善良的山里人?
那吉山区流传着一句话“山区人民要致富,首先就是种桉树”。一时间,各个荒山野岭甚至村民“自留地”都种满了桉树。那吉供电人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几乎每个村都有村民在架空电力线路保护区内种植这种速生桉树,危及线路的安全运行,严重者更会将线路覆盖式淹没,电网安全就会遭受“灭顶之灾”。
为此,那吉所特召开多次会议,集思广益,研讨相应的对策。供电所负责人做的工作就是要得到镇政府和村委会的支持,协调处理供电所和种植户的矛盾,而各管理责任人跑山头就是要知道确切的种植户主,登门做好《电力设施保护条例》的宣传,做思想工作,再与种植户签订确认的隐患整改通知书或供电部门可在发生危及线路安全运行情况下可无条件清除树障的安全协议,确保及时清除线行(潜在)树患。那些住在村里的种植户的动员工作还好做一些,只不过是在其家门口多等几个小时,或者到田地里去找他们。一次动员不了的就多登门几次,难搞一些的,村委会干部亦会出面作协调工作,但供电所工作人员受委屈的事肯定是免不了的。
记得在一次半程总结会上,供电所负责人见一青年职工闷闷不乐,一问得知其被一“树主”痛骂了一顿,年少气盛的他就和其顶撞了几句。经所长教育,该青工第二天就诚恳地向当事“树主”致歉。对此,该“树主”十分感动并愉快地做好了树苗的迁移工作。就这样两个月下来,大部分的种植户都把线路底下的桉树进行了处理。
线路下的桉树都处理得差不多了,但有一座山头却迟迟找不到主人,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后,才发现山头的主人是一位近七旬的独居老者黎伯。黎伯膝下并无儿女,其种植的桉树有二千多棵,有四百棵是种植在一条“Y”型10KV大吉线路底下。那吉所相关人员多次连同村委干部一起上门做工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但黎伯不为所动甚至放言:“按树是养老树,谁破坏桉树林就和谁拼命”。一时间使问题陷入僵局,经多方调解亦无效。眼看着该桉树林一天比一天茂盛,一天比一天高,电工们心急如焚。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第二年中,那吉供电所的抄表人员见到一名男子频繁地出入黎伯的家,经多方打听得知该男子是黎伯的远房亲戚,是他唯一信任的人。最后经其做黎伯的思想工作才把问题彻底解决,大家才终于放下了心头大石。
这些事,让那吉的山区供电人懂得:柴刀可以开路,水壶可以解渴,而谦虚谨慎、认真负责的好态度才能赢得用户的心……当你走进山区,当你在深夜看到密林之中隐隐约约星星点点的灯光,你会更加深切地体会到“万家灯光、南网情深”的含义,那是跟城市不一样的风景。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