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窃电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2012-12-10 09:33:15 来源:邹平 易少伟
A-
A+
电力18讯: 核心提示 近年来,公司供区内窃电违法犯罪中出现了一系列新特征:设备智能化、手段专业化、行为隐蔽化、实施规模化、研究职业化、宣传网络化。窃电手段层出不穷,窃电器材获取容易,致使查处难度越来越大。公司反窃电工作形势愈发严峻!对此,公司提出,要依法治电,依靠技术手段常抓不懈,推进反窃电工作。
窃电手段 隐蔽性增强
参与窃电主体日趋复杂 科技含量越来越高
“只需轻轻一按遥控器,就能改变您家电表的测量桥路,让数字停走……”
“本款节电器可省电50%以上,省电又省钱,让您夏天空调冰箱敞开用……”
在一家“某某科技”网站上,堂而皇之地挂着“电表控制器”“节电器”等产品的广告。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也给了窃电违法犯罪分子新的可趁之机。利用网络平台窃电违法交易,隐蔽性高,难以查证,甚至还有人公然销售、传播窃电技术,给公司反窃电工作带来了极大压力。
这只是近年来公司反窃电工作遇到的新难题之一。11月30日在湖北召开的公司反窃电工作现场交流会透露,目前,窃电违法犯罪行为除具有隐蔽性、流动性、突发性等基本特征之外,还呈现专业化、高科技化、跨省流窜化的趋势。
今年6月,河南省电力公司联合当地公安部门,破获了周口“6・8”特大跨省窃电器材销售案,缴获的窃电产品五花八门:有的能使电表正转或反转,有的能干扰电能表内部MCU芯片和计量芯片,有的攻击表内计量芯片或主控制器芯片,使电表死机或永久性损坏!这些产品被销售至河南、山东、安徽、重庆、福建、山西等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今年11月,新疆乌鲁木齐电业局联合当地公安局,成功破获了一起在新疆多地销售并安装窃电遥控装置、利用高科技手段实施窃电的团伙作案案件。该案中的窃电设备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通过用电检查、现场校验等常规查窃电手段很难发现这种窃电行为。
随着窃电犯罪活动的蔓延,参与窃电主体日趋复杂,窃电由最初的居民、个体商业、私营企业、企事业单位,逐渐发展到一些机关、学校等;居民窃电有从零星窃电向集体窃电发展的迹象;窃电手段隐蔽性强,由过去简单的绕越计量装置或者伪造铅封等手段实施窃电,发展到利用遥控装置或者电子校正器等窃电专用仪器进行窃电;窃电行为职业化,窃电分子由过去的单兵作战发展到有组织的专业团伙作案,出现了为他人传授窃电技术或帮助他人实施窃电行为收取报酬的职业窃电团伙。反窃电工作形势更加严峻。
窃电手段的层出不穷,使得窃电案件查处难度越来越大。从查处的案件看,部分窃电户采取专人值班、装设监控遥控设备、阻挠用电检查人员进入现场、迅速破坏窃电现场证据等手段,防范、阻止反窃电检查,甚至围攻、谩骂、殴打反窃电人员,致使反窃电调查难、取证难、处理难等问题较为突出。另外,反窃电存在法律上的空白,现行法律法规对窃电金额认定、销售窃电器材、单位窃电处罚等缺乏明确规定,使实践中难以及时有效处理窃电,对窃电分子不能形成有效震慑。
履职尽责 依法反窃电
公司系统近4年来追补电费及违约使用电费22.44亿元
窃电违法犯罪活动,不但造成国有资产流失,还时常造成供用电设施损坏、停电及人身伤亡等,严重威胁电网安全和社会安全,危害极大。加强反窃电工作,严厉打击窃电犯罪行为,是维护国家法制尊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也是保障供电秩序稳定,保障国有资产安全,全面保障经济社会发展正常用电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公司系统各单位紧紧依靠当地政府,在各级法院、检察院和公安部门大力支持下,坚持“依法治电、打防结合”的方针,持续加大反窃电力度,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据统计,2009年至2012年三季度,公司系统共查获窃电案件30.87万件,追补电费和违约使用电费22.44亿元,有效打击了窃电违法犯罪的嚣张气焰。
公司2012年年中工作会议报告中指出:要加大反窃电工作力度,公司上下必须进一步采取行动,通过开展反窃电专项行动等多种措施,遏制窃电违法犯罪行为,维护企业正常供用电秩序。
公司总部及各单位加强与各级公、检、法部门和政府法制部门的联系沟通,强化打击窃电联合工作机制的建立,努力推动反窃电条例、规章等地方法规出台。截至目前,北京、上海等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司积极配合地方人大和地方政府开展反窃电立法调研等工作,推动反窃电条例和反窃电办法等地方法规规章顺利出台;河北、山东、江苏、辽宁等省公司与当地公、检、法等执法部门,联合下发关于查处窃电案件的相关处理意见。上述立法和意见的出台,为依法打击窃电、震慑窃电犯罪提供了坚强的法制保障。
此外,公司以“大营销”体系建设为契机,从机构、制度、技术、管理等多维度入手,着力健全反窃电常态工作机制。公司相关单位加强技术培训,大力提升一线人员反窃电技术能力,同时积极加强舆论宣传,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营造依法用电、严厉打击窃电违法犯罪的法制氛围,从心理上对窃电分子形成震慑。
本次公司反窃电工作现场交流会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电监会领导分别作了具体指示,进一步增强了公司上下做好反窃电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防治窃电 提升技术手段
应用先进技术装备 发挥智能电表及信息系统作用
顽疾还得良药来医。
针对目前公司供区反窃电工作的新形势,公司采取了一系列新的措施防范和打击窃电犯罪行为。
首先是强化先进技术装备研究应用。针对河南、湖北查获的利用高频电磁场干扰实施窃电案件,公司组织专业力量认真研究分析窃电原理,提出针对性防范措施;开展运行电能计量装置排查,及时更换存在窃电隐患的电表;推动居民计量装置户外化、集中化,实行“线入管、管进箱、箱上锁、锁加封、封编号、号入机”的技术措施,应用新型防撬封印,大幅增强计量装置的封闭性水平,全面提高计量装置的防窃电性能。
比如,山东公司成功研制磁检测报警电表,有效防范磁干扰方法窃电。江苏公司组织开发用电检查移动作业平台及智能无线掌上终端,实现用电检查相关信息的实时收集、查询和分析功能,规范用电检查日常巡视管理,有效提高查处窃电行为的精准性和时效性。甘肃公司依托反窃电研究室,先后研制出一批有实用价值的反窃电装置(如令克保护盒等),有效防止窃电发生。
其次,充分发挥信息系统支撑作用。公司积极推广应用智能电表,建设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和营销稽查监控体系,利用营销信息化平台支撑功能,实现了海量营销用电信息数据的过滤分析。各单位应用上述信息系统,实时监测数据失压、失流记录以及三相负荷不平衡率等情况,对功率因数异常、线损较高的台变,以及电量突变和长期电量为零的客户进行用电信息分析比对,对筛选出可能存在窃电隐患的客户进行重点跟踪,确保查处准确及时。
比如,福建公司通过用电信息采集远程监控,及时发现并查处泉州某机械制造企业窃电案。湖北公司对专变客户安装智能防窃电系统,对一次侧用电曲线和二次侧用电曲线进行比对发现用电异常,成功查获汉阳永丰乡仙山村窃电案。
智能电表和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建设,已经在反窃电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线损管理功能可以发现窃电户所在的具体线路,方便稽查人员及时查处。按照国家电网公司智能电网建设的统一部署,公司颁布了智能电表的标准,目前已经安装了1亿多只。
窃电手段 隐蔽性增强
参与窃电主体日趋复杂 科技含量越来越高
“只需轻轻一按遥控器,就能改变您家电表的测量桥路,让数字停走……”
“本款节电器可省电50%以上,省电又省钱,让您夏天空调冰箱敞开用……”
在一家“某某科技”网站上,堂而皇之地挂着“电表控制器”“节电器”等产品的广告。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也给了窃电违法犯罪分子新的可趁之机。利用网络平台窃电违法交易,隐蔽性高,难以查证,甚至还有人公然销售、传播窃电技术,给公司反窃电工作带来了极大压力。
这只是近年来公司反窃电工作遇到的新难题之一。11月30日在湖北召开的公司反窃电工作现场交流会透露,目前,窃电违法犯罪行为除具有隐蔽性、流动性、突发性等基本特征之外,还呈现专业化、高科技化、跨省流窜化的趋势。
今年6月,河南省电力公司联合当地公安部门,破获了周口“6・8”特大跨省窃电器材销售案,缴获的窃电产品五花八门:有的能使电表正转或反转,有的能干扰电能表内部MCU芯片和计量芯片,有的攻击表内计量芯片或主控制器芯片,使电表死机或永久性损坏!这些产品被销售至河南、山东、安徽、重庆、福建、山西等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今年11月,新疆乌鲁木齐电业局联合当地公安局,成功破获了一起在新疆多地销售并安装窃电遥控装置、利用高科技手段实施窃电的团伙作案案件。该案中的窃电设备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通过用电检查、现场校验等常规查窃电手段很难发现这种窃电行为。
随着窃电犯罪活动的蔓延,参与窃电主体日趋复杂,窃电由最初的居民、个体商业、私营企业、企事业单位,逐渐发展到一些机关、学校等;居民窃电有从零星窃电向集体窃电发展的迹象;窃电手段隐蔽性强,由过去简单的绕越计量装置或者伪造铅封等手段实施窃电,发展到利用遥控装置或者电子校正器等窃电专用仪器进行窃电;窃电行为职业化,窃电分子由过去的单兵作战发展到有组织的专业团伙作案,出现了为他人传授窃电技术或帮助他人实施窃电行为收取报酬的职业窃电团伙。反窃电工作形势更加严峻。
窃电手段的层出不穷,使得窃电案件查处难度越来越大。从查处的案件看,部分窃电户采取专人值班、装设监控遥控设备、阻挠用电检查人员进入现场、迅速破坏窃电现场证据等手段,防范、阻止反窃电检查,甚至围攻、谩骂、殴打反窃电人员,致使反窃电调查难、取证难、处理难等问题较为突出。另外,反窃电存在法律上的空白,现行法律法规对窃电金额认定、销售窃电器材、单位窃电处罚等缺乏明确规定,使实践中难以及时有效处理窃电,对窃电分子不能形成有效震慑。
履职尽责 依法反窃电
公司系统近4年来追补电费及违约使用电费22.44亿元
窃电违法犯罪活动,不但造成国有资产流失,还时常造成供用电设施损坏、停电及人身伤亡等,严重威胁电网安全和社会安全,危害极大。加强反窃电工作,严厉打击窃电犯罪行为,是维护国家法制尊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也是保障供电秩序稳定,保障国有资产安全,全面保障经济社会发展正常用电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公司系统各单位紧紧依靠当地政府,在各级法院、检察院和公安部门大力支持下,坚持“依法治电、打防结合”的方针,持续加大反窃电力度,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据统计,2009年至2012年三季度,公司系统共查获窃电案件30.87万件,追补电费和违约使用电费22.44亿元,有效打击了窃电违法犯罪的嚣张气焰。
公司2012年年中工作会议报告中指出:要加大反窃电工作力度,公司上下必须进一步采取行动,通过开展反窃电专项行动等多种措施,遏制窃电违法犯罪行为,维护企业正常供用电秩序。
公司总部及各单位加强与各级公、检、法部门和政府法制部门的联系沟通,强化打击窃电联合工作机制的建立,努力推动反窃电条例、规章等地方法规出台。截至目前,北京、上海等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司积极配合地方人大和地方政府开展反窃电立法调研等工作,推动反窃电条例和反窃电办法等地方法规规章顺利出台;河北、山东、江苏、辽宁等省公司与当地公、检、法等执法部门,联合下发关于查处窃电案件的相关处理意见。上述立法和意见的出台,为依法打击窃电、震慑窃电犯罪提供了坚强的法制保障。
此外,公司以“大营销”体系建设为契机,从机构、制度、技术、管理等多维度入手,着力健全反窃电常态工作机制。公司相关单位加强技术培训,大力提升一线人员反窃电技术能力,同时积极加强舆论宣传,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营造依法用电、严厉打击窃电违法犯罪的法制氛围,从心理上对窃电分子形成震慑。
本次公司反窃电工作现场交流会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电监会领导分别作了具体指示,进一步增强了公司上下做好反窃电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防治窃电 提升技术手段
应用先进技术装备 发挥智能电表及信息系统作用
顽疾还得良药来医。
针对目前公司供区反窃电工作的新形势,公司采取了一系列新的措施防范和打击窃电犯罪行为。
首先是强化先进技术装备研究应用。针对河南、湖北查获的利用高频电磁场干扰实施窃电案件,公司组织专业力量认真研究分析窃电原理,提出针对性防范措施;开展运行电能计量装置排查,及时更换存在窃电隐患的电表;推动居民计量装置户外化、集中化,实行“线入管、管进箱、箱上锁、锁加封、封编号、号入机”的技术措施,应用新型防撬封印,大幅增强计量装置的封闭性水平,全面提高计量装置的防窃电性能。
比如,山东公司成功研制磁检测报警电表,有效防范磁干扰方法窃电。江苏公司组织开发用电检查移动作业平台及智能无线掌上终端,实现用电检查相关信息的实时收集、查询和分析功能,规范用电检查日常巡视管理,有效提高查处窃电行为的精准性和时效性。甘肃公司依托反窃电研究室,先后研制出一批有实用价值的反窃电装置(如令克保护盒等),有效防止窃电发生。
其次,充分发挥信息系统支撑作用。公司积极推广应用智能电表,建设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和营销稽查监控体系,利用营销信息化平台支撑功能,实现了海量营销用电信息数据的过滤分析。各单位应用上述信息系统,实时监测数据失压、失流记录以及三相负荷不平衡率等情况,对功率因数异常、线损较高的台变,以及电量突变和长期电量为零的客户进行用电信息分析比对,对筛选出可能存在窃电隐患的客户进行重点跟踪,确保查处准确及时。
比如,福建公司通过用电信息采集远程监控,及时发现并查处泉州某机械制造企业窃电案。湖北公司对专变客户安装智能防窃电系统,对一次侧用电曲线和二次侧用电曲线进行比对发现用电异常,成功查获汉阳永丰乡仙山村窃电案。
智能电表和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建设,已经在反窃电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线损管理功能可以发现窃电户所在的具体线路,方便稽查人员及时查处。按照国家电网公司智能电网建设的统一部署,公司颁布了智能电表的标准,目前已经安装了1亿多只。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