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昌供电"高坪模式"有效破解"树线矛盾"
中国电力新闻网通讯员 季一莉
随着电网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安全保障能力的要求提升,电力线路与山区树木的矛盾在浙江丽水越发突出。以往,供电部门每年都花大量的精力和财力开展树障清理工作,但收效却甚微。周而复始,“树线矛盾”日益突出。
如何有效解决“树线矛盾”, 如何建立树障清理的长效机制,实现“树线”和谐发展,遂昌县供电公司通过分析多年清障工作实际情况,以及向兄弟单位学习借鉴,明确了政府主导、统筹安排、多方协作的原则,并以高坪乡为试点,积极与乡政府对接,共同探索和制定电力线路通道清理工作方案。
“高坪模式”,探索出了一条线路通道清理新模式,为解决“树线矛盾”,为保障供电可靠性和优质服务提供了可借鉴的新方式新模式。
一、“树线矛盾”由来已久
遂昌位于浙西南,地处山区,山峦陡峭,电力线均在毛竹、树林区间穿越,如果线路通道内的树林不能及时清障,就会导致停电,放电失火、人身触电等事件发生,特别是在台风、雨雪冰冻等恶劣天气下,更会造成不利影响,而树竹又是当地村民的重要经济来源之一。因此,在线路通道清障过程中存在很大的树线矛盾甚至纠纷。
这样的矛盾纠纷由来已久,在线路通道清理模式创新前,线路通道清理责任主体是电力部门。在用户固有的观念里,认为电力部门有钱应该多给清理费用,不然就不让清理。但不清理又影响保供电,一旦发生停电用户必然又要投诉电力部门,因而树线矛盾引发的用电安全隐患对供电公司的工作和舆情管理带来巨大压力。
在实际“清障”线路通道维护过程中,由于政府、林业、交通、电力、村两委等各自为阵,缺少一体化的协同工作机制,线路通道政策处理、部门间的沟通、村民的赔偿诉求、通道清障维护费用等之间的矛盾逐渐暴露,其中电力部门和村民双方无法达成共识并就补偿金额达成一致,成为清障工作最大的难题。
为了扭转这种被动局面,国网遂昌县供电公司创新工作思维,从社会责任角度加以剖析问题,并积极探索化解矛盾的最有效方法。
通过对“树线”矛盾中涉及的利益相关方展开调查、分析、研判、剖析,得出利益相关方诉求和存在困境表。 “树线矛盾”主要有四大难题:一是线路通道政策处理难。村民对经济作物的价值认知、维权意识不断提高,与之相对应的赔偿标准却相对滞后,两者之间的差距给政策处理带来难度。二是协同部门沟通难。部门与部门间各执己见,审批速度慢,耽误工期,如不报备,面临法律风险。三是满足村民赔偿诉求难。小水电建设、企业建设等私营企业在政策处理过程中相对灵活,变相拉高了赔偿标准。四是道路清障维护难。遂昌山峰普遍陡峻,且土壤相对较浅,毛竹相对高大,标准的线路清障范围不能很好解决“树线矛盾”,需不断扩大清障距离,给通道维护带来难度。
四大难题如“拦路虎”,虽有相应的《电力设施保护条例实施细则》规定,但执行中仍涉及到诸多问题。比较突出的是先有树还是先有线、线下树与线旁树的不同补偿、以往线路建设时遗留的政策处理异议等等涉及问题来源及补偿金额的问题。
二、破解“树线矛盾”主要做法
针对问题,遂昌县供电公司拓宽视角,转变以往电网企业为主体责任的线路通道清障工作思路,将化解“树线矛盾”与提高山区供电质量,促进经济发展相融合,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充分挖掘化解“树线矛盾”对每个利益相关方的价值,以变化导向和价值沟通为策略凝聚各方力量共同推动问题解决,推进综合价值最大化。
遂昌县供电公司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探索了一条以“政府主导”“政企联合”“共同参与”的工作模式,建立以属地化为原则的树竹清理工作网络,来有效解决树线矛盾,提升线路运行环境,实现多方共赢。
2015年,遂昌确定高坪乡为试点乡镇。“高坪模式”,由政府主导、统筹安排、多方协调。乡政府出面解决道路清理政策难题,所有与村民沟通、赔偿等工作由所在乡政府出面解决。此外,供电公司和乡镇府签订框架协议,支付解决通道清理中发生的民工工资等费用。
几大措施将四大“拦路虎”一一降服,高坪试点成效有目共睹。2016年1月寒潮来袭期间,由于迎峰度冬期间已清理严重危害电力线路安全运行的竹木、树障300多株,维护疏通电力线路30多公里,为供电线路开辟了绿色通道,受损情况大大少于往年,抢修工作进展顺利,高坪乡在最短的时间恢复了供电,是遂昌县最快恢复供电的乡镇。
遂昌县政府根据高坪的成功经验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紧急时期电力供应保障若干事项的通知》,促进了其他乡镇的供电抢修进展。随后,在全县20个乡镇(街道)全面铺开“高坪模式”,并在职责、治理、管控和宣传上进行了再明确、再深化。
遂昌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出台《关于加强电力线路通道树竹清理工作的通知》(遂政办发〔2016〕50号文),遂昌县供电公司编制下发《国网遂昌县供电公司线路通道专项治理实施方案》(遂电运检〔2016〕39号),从制度上加以落实,确保工作顺利开展。同时,遂昌县供电公司开展线路通道专项整治,大力宣传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并邀请媒体制作电力道路清障专题片在各级媒体刊播。
一系列的举措,政府负责协调电力、林业、村委等各部门工作,负责组织清障和赔偿,林业部门现场指导树木砍伐,电力负责现场安全把控,村委负责辖区通道清理的民工组织,各方及时解决、协调清障过程碰到的问题,形成县政府协调、乡镇为责任主体、其他部门各司其职稳步推进工作的新局面。
三、“高坪模式”的启示
“高坪模式”的实践证明,所有人自己主动参与,最大程度地保留了被清理树竹的利用价值;经钩梢处理的毛竹,在冰雪中不易倒伏,有效避免了竹林受灾;毛竹钩稍处理后还可以提高竹笋产量。线路通道清障后,电力线路运行环境得到改善,减少了故障停电的概率,保障了当地农副产品加工和农家乐正常用电;同时降低了由于雷击线路致使树竹带电造成人身触电的可能,保障了山上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
推广“高坪模式”后,遂昌县跳闸率也大幅下降。截至到2016年11月30日共开展线路巡视870次,清理树木15958根,使用民工2278人/日。2016年4-8月份遂昌公司配电线路跳闸较2015年同期均成下降趋势。通过通道清理工作的开展,6、7月份配电线路跳闸较2015年同期分别减少32.61%、30.36%。
“高坪模式”多方参与,实现共赢。对于政府:缩短了恶劣天气下线路故障恢复送电的时间,增强了工、农供电的安全可靠,为经济发展提供了电力保障;有效避免了恶劣天气下毛竹弯曲造成的交通障碍;减少了政府处理树线矛盾的工作量,保障了社会的安全稳定。对于村民:通过参与线路清障维护,不仅可以将砍伐后的树竹及竹笋自行带回,还能按照砍伐的工作量领取到一定的劳务费用。毛竹钩稍处理后不仅可以提高竹笋产量,还可以确保其在冰雪中屹立不倒有效避免毛竹受灾,有效保障经济效益。对于林业部门:毛竹经勾梢处理,提高了其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减少了成片竹林倒伏、折断现象的发生,有效保障了林业的有序发展。同时,通过线路通道清障工作,可以有效抑制树线较近致使线路放电可能引起的林区大面积火灾隐患,并在林区发生火灾时,起到缓冲隔离的作用,进一步保护森林资源。对于供电部门:有效解决了树线矛盾,确保了线路的安全稳定运行,提升了供电的可靠性。同时,化被动为主动,工作前移,提前防范,提升了电力部门优质的服务水平。
四、“高坪模式”下步探索方向
经过近一年的试点、推广实践,“高坪模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下一阶段,遂昌县供电公司将进一步挖掘自身优势和经验,寻找更多改进当前线路通道清理工作的方式方法,持续探索社会责任根植多种路径。
一是在强度上提升内部管理。以供电所为单位采取层层分解,细化任务,完善群众护线员管理制度,对表现突出的护线员进行奖励,充分发挥护线员的作用。充分利用流动宣传车、广播电视等形式,编制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和当地较为关心的热点问题,形成“保供电”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
二是持续加强县域内的纵深推进。总结提炼根植经验与做法,梳理特色亮点,持续加强在全县域内的推广,将其固化为可持续、长效化、体系化的社会责任根植模式。
三是不断加强广度上的范围推广。目前,“政府主导、政企联合、共同参与,有效解决树线矛盾”线路通道清理模式已经在全县域内得到推广。遂昌县供电公司将继续加强与各兄弟单位的交流合作,推动线路通道清障模式在更多的地区进行应用,实现在更广范围的推广应用。
张媛媛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