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调自动化系统管理方式初探
2005-10-21 14:52:46 来源:
A-
A+
电力18讯: 经过近几年县调自动化的建设和运行,县调自动化系统已经成为电力调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虽然我们的县调自动化系统通过了实用化验收,但系统还不是很完善,某些功能还不健全,没有真正发挥县调自动化系统的功能和作用。由于管理上的落后,致使县调自动化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滑坡。怎样进一步完善县调自动化的功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加强对县调自动化各方面的管理,找出一种切实可行的管理方式,是县调自动化系统实用化的一项迫切工作。
1 县调自动化管理范围
1.1 设备管理
1.1.1 主站端设备
(1)专用的计算机系统(包括硬件系统与软件系统);
(2)记录打印和显示设备;
(3)专用电源;
(4)GPS对时设备;
(5)大屏幕投影设备及附属配件。
1.1.2 厂站端设备
(1)远动装置;
(2)远动专用变送器及其屏、柜;
(3)远动装置输入和输出回路的专用电缆;
(4)远动装置专用的电源设备及其连接电缆;
(5)遥控、遥调执行继电器屏、柜;
(6)远动转接屏、柜。
1.1.3 通讯设备
(1)专用的无线扩频设备;
(2)专用的光纤设备;
(3)专用的调制解调器;
(4)专用的接口和电缆。
1.2 运行管理
1.2.1 自动化设备投入、退出管理
1.2.2 自动化设备的交接验收管理
1.2.3 自动化设备的缺陷管理
1.2.4 自动化设备的检验管理
1.3 资料管理
1.3.1 设备技术资料
(1)设计资料和制造厂提供的技术资料;
(2)变送器检验报告;
(3)符合实际的现场安装接线图、原理图;
(4)信息量表;
(5)设备的专用检验规程;
(6)软件资料(计算机软件、RTU配置软件等);
(7)相关机构间使用的变更通知单;
(8)设备投入运行和正式运行的书面批示。
1.3.2 设备运行资料
(1)传动报告;
(2)测试记录;
(3)试制或改进的自动化设备的试制报告或改进报告;
(4)各类设备的运行记录;
(5)调试检修记录。
2 县调自动化管理方式
2.1 集中管理方式
这是一种将自动化职能管理和运行管理集于一体的管理方式。
在县调自动化建设和运行初期,北京地区各县局基本上都成立了自动化室(或小组),全面负责本局县调自动化系统的改造、建设及实用化达标工作。县调自动化系统的设备、运行、技术管理工作集中于自动化室(或小组)一身,这种管理方式在县调自动化建设初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其优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县调自动化建设初期,集中一部分技术力量,组成专门的自动化管理机构,从自动化改造设计原则、设备选型、计算机和通讯技术及工程组织、实施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培训学习,锻炼了人才,造就了县调第一批自动化队伍,成为自动化全能型人才,为以后自动化的发展积累了人才资源。
(2)由于前几年县调自动化属于新鲜事物,自动化人员积极性比较高,虽然自动化系统涉及的专业比较多,但大家都能积极学习各相关专业知识,在实际工作中不分专业一起学、一起干,避免了工作中的扯皮现象,大大提高了工程进度,使自动化系统得以在短时间内顺利建设完成。
(3)县调自动化系统实用化达标的目标和集体荣誉感,能促使自动化人员全身心的投入到自动化系统的运行、维护和管理中去。由于是新设备,相对来说设备的健康水平都是较高的,运行维护工作量相对比较少,大家基本上还能管起来,不管是对设备的运行管理,还是技术管理工作,都能按照要求去做。
随着自动化系统的不断完善,自动化设备越来越多,而随着设备的逐年运行,有些设备已不能满足自动化系统运行的需要,必须进行升级换代,有些设备逐渐老化、损坏,同时加上外力的破坏(如雷击对自动化设备的损害),还有一些人为因素的影响,致使这种集中管理方式暴露出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专业自动化人员有限,一般为4人左右,他们要管理10多座变电所的自动化设备的运行维护和主站端设备、通讯设备的升级、损坏设备的更换及自动化系统功能的扩展,基本上是疲于奔命,根本顾不过来,实际上陷入了设备维护工作中,而疏于管理。
(2)由于自动化设备缺少必要的备品备件,一旦设备出现缺陷或损坏,不能及时进行更换处理,从而不能很好地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自动化系统的稳定可靠运行,使用部门的一些抱怨,影响了自动化人员的积极性,从而不能完全履行自己的管理职责。
(3)新设备的应用,例如微机保护装置的投入使用,由于某些方面的因素,自动化人员没有进行学习培训,同时由于设备的分专业管理,给自动化调试、传动、测试等带来许多问题。<
1 县调自动化管理范围
1.1 设备管理
1.1.1 主站端设备
(1)专用的计算机系统(包括硬件系统与软件系统);
(2)记录打印和显示设备;
(3)专用电源;
(4)GPS对时设备;
(5)大屏幕投影设备及附属配件。
1.1.2 厂站端设备
(1)远动装置;
(2)远动专用变送器及其屏、柜;
(3)远动装置输入和输出回路的专用电缆;
(4)远动装置专用的电源设备及其连接电缆;
(5)遥控、遥调执行继电器屏、柜;
(6)远动转接屏、柜。
1.1.3 通讯设备
(1)专用的无线扩频设备;
(2)专用的光纤设备;
(3)专用的调制解调器;
(4)专用的接口和电缆。
1.2 运行管理
1.2.1 自动化设备投入、退出管理
1.2.2 自动化设备的交接验收管理
1.2.3 自动化设备的缺陷管理
1.2.4 自动化设备的检验管理
1.3 资料管理
1.3.1 设备技术资料
(1)设计资料和制造厂提供的技术资料;
(2)变送器检验报告;
(3)符合实际的现场安装接线图、原理图;
(4)信息量表;
(5)设备的专用检验规程;
(6)软件资料(计算机软件、RTU配置软件等);
(7)相关机构间使用的变更通知单;
(8)设备投入运行和正式运行的书面批示。
1.3.2 设备运行资料
(1)传动报告;
(2)测试记录;
(3)试制或改进的自动化设备的试制报告或改进报告;
(4)各类设备的运行记录;
(5)调试检修记录。
2 县调自动化管理方式
2.1 集中管理方式
这是一种将自动化职能管理和运行管理集于一体的管理方式。
在县调自动化建设和运行初期,北京地区各县局基本上都成立了自动化室(或小组),全面负责本局县调自动化系统的改造、建设及实用化达标工作。县调自动化系统的设备、运行、技术管理工作集中于自动化室(或小组)一身,这种管理方式在县调自动化建设初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其优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县调自动化建设初期,集中一部分技术力量,组成专门的自动化管理机构,从自动化改造设计原则、设备选型、计算机和通讯技术及工程组织、实施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培训学习,锻炼了人才,造就了县调第一批自动化队伍,成为自动化全能型人才,为以后自动化的发展积累了人才资源。
(2)由于前几年县调自动化属于新鲜事物,自动化人员积极性比较高,虽然自动化系统涉及的专业比较多,但大家都能积极学习各相关专业知识,在实际工作中不分专业一起学、一起干,避免了工作中的扯皮现象,大大提高了工程进度,使自动化系统得以在短时间内顺利建设完成。
(3)县调自动化系统实用化达标的目标和集体荣誉感,能促使自动化人员全身心的投入到自动化系统的运行、维护和管理中去。由于是新设备,相对来说设备的健康水平都是较高的,运行维护工作量相对比较少,大家基本上还能管起来,不管是对设备的运行管理,还是技术管理工作,都能按照要求去做。
随着自动化系统的不断完善,自动化设备越来越多,而随着设备的逐年运行,有些设备已不能满足自动化系统运行的需要,必须进行升级换代,有些设备逐渐老化、损坏,同时加上外力的破坏(如雷击对自动化设备的损害),还有一些人为因素的影响,致使这种集中管理方式暴露出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专业自动化人员有限,一般为4人左右,他们要管理10多座变电所的自动化设备的运行维护和主站端设备、通讯设备的升级、损坏设备的更换及自动化系统功能的扩展,基本上是疲于奔命,根本顾不过来,实际上陷入了设备维护工作中,而疏于管理。
(2)由于自动化设备缺少必要的备品备件,一旦设备出现缺陷或损坏,不能及时进行更换处理,从而不能很好地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自动化系统的稳定可靠运行,使用部门的一些抱怨,影响了自动化人员的积极性,从而不能完全履行自己的管理职责。
(3)新设备的应用,例如微机保护装置的投入使用,由于某些方面的因素,自动化人员没有进行学习培训,同时由于设备的分专业管理,给自动化调试、传动、测试等带来许多问题。<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热点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