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2006-03-06 14:02:59 来源:
A-
A+
电力18讯: 作者:彭石明
〔摘 要〕 论述了电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及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从安全意识、职工素质、职工事故心理、安全立法、规范作业行为等方面阐述了建设电力企业安全文化的重要性。
〔关键词〕 电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在当前市场经济形势下,电力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决定了电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然性。概括起来,电力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 完善安全机制,提高安全意识
1.1 安全机制是实现安全生产的重要管理手段
安全机制是一种有利于调动职工的安全生产积极性、有效地控制事故、实现安全生产良性循环的管理手段。只有建立了良好的安全机制,才能保证规范的安全管理,从而获得较高的安全水平。归纳起来,应建立如下5种机制。
(1) 完善安全保证机制,突出以安全第一责任者为核心的安全保证作用。建立和健全3种体系,即:建立以各级行政正职为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体系;建立适应现代安全管理,实行标本兼治,做到行为有规范、考核有依据、奖惩有标准的制度体系;建立党政工团齐抓、部门联动、人人监督、纵到底、横到边的网络体系。
(2) 强化安全监督机制,包括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
(3) 建立安全教育培训和激励机制。
(4) 建立安全风险共担机制,层层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奖优罚劣。
(5) 健全安全检查评比机制,达到超前控制。
这些来自生产实践的安全生产机制,是保证电力安全的治本之举,是电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重点内容之一。但安全机制无论多少,关键在于严格实施、严格检查、严格落实、严格奖惩,离开了这个“严”字,再好的机制也是一纸空文。
1.2 安全意识是安全文化建设的重点
从安全工作的主体看,人是保证生产顺利进
行、防止事故发生所采取的一切措施和行动的计划者、执行者和控制者,但往往也是事故的引发者、事故责任的承担者、事故后果的受害者。因此,安全文化强调人的因素,强调内因在保证安全上的主导作用,强调以人为本。安全是靠人创造的,大多数事故也是人为的,事故往往要以人的生命为代价,所以,维护生命权,是保护员工所有合法权益的基础。关爱员工就要从保护生命、关心健康做起,使员工做到“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这既是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安全文化的首要目的,也是对员工的基本要求,更是员工家庭和社会的基本愿望,这些目的和愿望都要以很强的安全意识为基础,因此,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就是对职工的关心和关爱。
安全工作真正落到实处的关键在于人,具体体现在人的安全意识、工作责任感、安全操作技能和自我防护能力上,其中,安全意识尤其重要,安全意识的强弱对安全生产有直接的影响。因为电力设备的缺陷、作业环境中的事故隐患,归根到底要依靠人及时发现和处理,而人的行为又是受思想意识支配的。安全意识强的人,必然会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和安全规程正确地作业;反之,安全意识淡薄的人,则往往忽视安全、违章作业,导致事故的发生,所以,必须把培养职工树立牢固安全意识作为安全文化建设的重点环节来抓。
1.3 职工素质是职工安全意识的基础
职工素质的高低决定一个企业的质量。提高职工素质,是企业文化和安全文化建设的源动力和归宿点。有了素质高的职工,企业文化的品位就高,安全意识就强,生产技能和自身防护能力就好。在分析事故原因时,可以看到职工文化技术素质低、安全知识缺乏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努力提高职工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和专业技术素质,创造持久稳定的安全生产局面,正是安全文化建设所追求的目标所在。
安全文化建设是预防事故的基础性工程。通过创造一种良好的安全人文氛围和协调的人机环境关系,对人的观念、意识、态度、行为的形成产生从无形到有形的影响,对人的不安全行为产生控制作用,杜绝事故的发生。解决人的安全意识和素质问题,需要强有力的文化支持,要以人为本,高度重视人的生命安全,加强安全文化理念的宣传,使员工在心理、思想和行为上形成自我安全意识和环境氛围;同时,要加强安全知识、规则意识和法制观念的宣传,使“严守规程”成为全体员工的基本素养,使“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成为每个电力员工在安全生产上的基本理念。这些都必须要有高素质的职工队伍为基础,只有职工的素质提高了,安全意识才
〔摘 要〕 论述了电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及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从安全意识、职工素质、职工事故心理、安全立法、规范作业行为等方面阐述了建设电力企业安全文化的重要性。
〔关键词〕 电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在当前市场经济形势下,电力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决定了电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然性。概括起来,电力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 完善安全机制,提高安全意识
1.1 安全机制是实现安全生产的重要管理手段
安全机制是一种有利于调动职工的安全生产积极性、有效地控制事故、实现安全生产良性循环的管理手段。只有建立了良好的安全机制,才能保证规范的安全管理,从而获得较高的安全水平。归纳起来,应建立如下5种机制。
(1) 完善安全保证机制,突出以安全第一责任者为核心的安全保证作用。建立和健全3种体系,即:建立以各级行政正职为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体系;建立适应现代安全管理,实行标本兼治,做到行为有规范、考核有依据、奖惩有标准的制度体系;建立党政工团齐抓、部门联动、人人监督、纵到底、横到边的网络体系。
(2) 强化安全监督机制,包括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
(3) 建立安全教育培训和激励机制。
(4) 建立安全风险共担机制,层层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奖优罚劣。
(5) 健全安全检查评比机制,达到超前控制。
这些来自生产实践的安全生产机制,是保证电力安全的治本之举,是电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重点内容之一。但安全机制无论多少,关键在于严格实施、严格检查、严格落实、严格奖惩,离开了这个“严”字,再好的机制也是一纸空文。
1.2 安全意识是安全文化建设的重点
从安全工作的主体看,人是保证生产顺利进
行、防止事故发生所采取的一切措施和行动的计划者、执行者和控制者,但往往也是事故的引发者、事故责任的承担者、事故后果的受害者。因此,安全文化强调人的因素,强调内因在保证安全上的主导作用,强调以人为本。安全是靠人创造的,大多数事故也是人为的,事故往往要以人的生命为代价,所以,维护生命权,是保护员工所有合法权益的基础。关爱员工就要从保护生命、关心健康做起,使员工做到“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这既是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安全文化的首要目的,也是对员工的基本要求,更是员工家庭和社会的基本愿望,这些目的和愿望都要以很强的安全意识为基础,因此,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就是对职工的关心和关爱。
安全工作真正落到实处的关键在于人,具体体现在人的安全意识、工作责任感、安全操作技能和自我防护能力上,其中,安全意识尤其重要,安全意识的强弱对安全生产有直接的影响。因为电力设备的缺陷、作业环境中的事故隐患,归根到底要依靠人及时发现和处理,而人的行为又是受思想意识支配的。安全意识强的人,必然会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和安全规程正确地作业;反之,安全意识淡薄的人,则往往忽视安全、违章作业,导致事故的发生,所以,必须把培养职工树立牢固安全意识作为安全文化建设的重点环节来抓。
1.3 职工素质是职工安全意识的基础
职工素质的高低决定一个企业的质量。提高职工素质,是企业文化和安全文化建设的源动力和归宿点。有了素质高的职工,企业文化的品位就高,安全意识就强,生产技能和自身防护能力就好。在分析事故原因时,可以看到职工文化技术素质低、安全知识缺乏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努力提高职工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和专业技术素质,创造持久稳定的安全生产局面,正是安全文化建设所追求的目标所在。
安全文化建设是预防事故的基础性工程。通过创造一种良好的安全人文氛围和协调的人机环境关系,对人的观念、意识、态度、行为的形成产生从无形到有形的影响,对人的不安全行为产生控制作用,杜绝事故的发生。解决人的安全意识和素质问题,需要强有力的文化支持,要以人为本,高度重视人的生命安全,加强安全文化理念的宣传,使员工在心理、思想和行为上形成自我安全意识和环境氛围;同时,要加强安全知识、规则意识和法制观念的宣传,使“严守规程”成为全体员工的基本素养,使“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成为每个电力员工在安全生产上的基本理念。这些都必须要有高素质的职工队伍为基础,只有职工的素质提高了,安全意识才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热点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