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东电力全力打造企业平安文化
2006-03-02 11:33:17 来源:
A-
A+
电力18讯: 本网讯 2月25日,笔者带着对巴东电力“建立平安机制,营造平安文化,打造平安电网,实施平安工程”的浓厚兴趣。采访了该公司金果坪、水布垭、清太坪等11个供电所,野三关、黄土坡等2座110千伏变电站。常言道:“人心换人心,黄土变成金”, 企业的真情付出换来了全体员工对安全的高度重视和不懈追求,所到之处,从事发、配、供岗位上的工作人员都能自觉遵守安全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安全技术措施,坚决做到不违章、不违纪。据统计2006年元至2月,公司领导、基层单位负责人、各专职安全员上岗检查达1430人次,查找并整改各类隐患763处,为公司全年安全生产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该公司分管平安文化建设的副经理王克勇告诉笔者:“职工的心,安全的根,没有和谐的企业人文环境,没有职工群众的全员参与,抓好安全生产只能是一句空话”。该公司以职工需求为出发点,着力创建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把人文关怀一点一滴地浸透到职工的心窝里。2006年公司预算投入资金1070万元抓基础设施建设、同业对标、“三标、两率”、“三化”管理和一流班组创建工作。加大对福利设施的投入,投资4000多万元建成了巴东县一流的办公大楼,同时加强对各基层单位食堂建设,实行领导与普通职工同餐制,加大对餐厅经营监督检查力度,提高职工饭菜质量。对基层单位职工住房进行规范管理和适当补贴,供电营业大厅整修一新,让客户享受到了宾馆级服务。春节期间,公司还拿出资金15万多元对各单位离(退)休职工进行慰问,为特困职工发放抚助金,把关爱送到职工心坎上。公司之所以这么做,道理只有一个,深知职工所惧怕的往往不是苦,不是累,而是被冷落;职工最需要的往往不是钱,不是赏,而是被关怀。抓住了职工的心,就抓住了安全生产的根本。把人文关怀和对人的重视落实到管理工作中,充分调动了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和能动性。省电力公司党委书记、副总经理汤文全到该公司绿葱坡供电所调研后不无感触地说:“没有想到一个县级供电公司标准化管理搞得这么好,没有想到职工队伍这么稳定……”
通过采访发现:该公司打造企业平安文化的策略是“刚柔并济”。在培育共同安全价值观,形成良好风气,建立和谐人际关系这些“柔性”安全管理的同时,始终没有离开企业安全制度文化的“刚性”管理。建立完善了一系列能够正确处理安全管理关系、符合现代化企业管理要求的系列规程和行为准则,制定出了一套对规范企业安全生产经营活动、安全管理、安全责任等“刚性”制度。围绕打造“平安工程”,对已经过时的制度,及时废止;对存在漏洞的制度,及时完善;对管理空白点,及时建立新的制度。充分听取职工群众的意见,突显制度管理的目的性、先进性和可行性。在安全体系建立上,全面落实了各级各类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四全”管理和监督,落实了常规、专项和事故三位一体的安全监督体系。建立健全了覆盖电网规划、建设、运营,以及农电、多经等系统全过程的安全生产保障网络。并以开展“爱心活动”为契机,加快平安文化建设。进一步强化员工队伍的安全意识,增强员工的安全执行能力,养成自觉遵守安全规章的良好习惯,努力营造和谐的安全文化氛围。并坚持重复性安全责任事故引咎辞职和违章下岗培训机制,按照“四不放过”原则,通过一个典型,分析一类问题,教育一批员工,杜绝一类事故,以“零违章”保“零事故”,使该公司在制度文化建设和执行力上迈出了一大步。
思想认识到位是工作落实到位的前提,安全宣传教育是打造平安文化的有效载体。该公司结合实际,走出了自己的特色。媒体宣传重引导: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板报等舆论工具举办安全知识展板,开设安全宣传教育专栏,大力宣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另一方面扩大安全教育阵地,把安全宣传教育由会场深入到现场,在主要交通干道、人口密集区安装了200多块永久性的安全宣传教育展板,营造了浓厚的安全宣传舆论氛围,提高了干部职工对安全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选树典型重感化: 积极组织红旗竞赛活动,包括红旗站(所)、站(所)长标兵、支部书记标兵、班组长标兵、安全职工标兵等,强化宣传,掀起了“树先进、学先进、赶先进”的热潮。深刻反思重警示:深入开展针对岗位查隐患、针对隐患找对策的反事故活动,做到安全警钟长鸣,产生了很好的教育效果。创新形式重互动:公司安全监察机构打破了坐在办公室查资料、定日子忙考核的老习惯,以现场会为载体,推广先进经验,变“不动式”集中学习为“互动式”现场练兵,变“单线式”安全管理为“网络式”安全管理,提高了职工安全素质,密切了干群关系,形成了浓厚的安全企业文化氛围。
该公司经理刘光巧告诉笔者:安全是企业兴旺的基石,是构建和谐企业的根本,安全生产是一个有始无终的大问题,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只有摒弃安全上的短期行为,从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入手,以企业文化建设为依托,提
该公司分管平安文化建设的副经理王克勇告诉笔者:“职工的心,安全的根,没有和谐的企业人文环境,没有职工群众的全员参与,抓好安全生产只能是一句空话”。该公司以职工需求为出发点,着力创建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把人文关怀一点一滴地浸透到职工的心窝里。2006年公司预算投入资金1070万元抓基础设施建设、同业对标、“三标、两率”、“三化”管理和一流班组创建工作。加大对福利设施的投入,投资4000多万元建成了巴东县一流的办公大楼,同时加强对各基层单位食堂建设,实行领导与普通职工同餐制,加大对餐厅经营监督检查力度,提高职工饭菜质量。对基层单位职工住房进行规范管理和适当补贴,供电营业大厅整修一新,让客户享受到了宾馆级服务。春节期间,公司还拿出资金15万多元对各单位离(退)休职工进行慰问,为特困职工发放抚助金,把关爱送到职工心坎上。公司之所以这么做,道理只有一个,深知职工所惧怕的往往不是苦,不是累,而是被冷落;职工最需要的往往不是钱,不是赏,而是被关怀。抓住了职工的心,就抓住了安全生产的根本。把人文关怀和对人的重视落实到管理工作中,充分调动了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和能动性。省电力公司党委书记、副总经理汤文全到该公司绿葱坡供电所调研后不无感触地说:“没有想到一个县级供电公司标准化管理搞得这么好,没有想到职工队伍这么稳定……”
通过采访发现:该公司打造企业平安文化的策略是“刚柔并济”。在培育共同安全价值观,形成良好风气,建立和谐人际关系这些“柔性”安全管理的同时,始终没有离开企业安全制度文化的“刚性”管理。建立完善了一系列能够正确处理安全管理关系、符合现代化企业管理要求的系列规程和行为准则,制定出了一套对规范企业安全生产经营活动、安全管理、安全责任等“刚性”制度。围绕打造“平安工程”,对已经过时的制度,及时废止;对存在漏洞的制度,及时完善;对管理空白点,及时建立新的制度。充分听取职工群众的意见,突显制度管理的目的性、先进性和可行性。在安全体系建立上,全面落实了各级各类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四全”管理和监督,落实了常规、专项和事故三位一体的安全监督体系。建立健全了覆盖电网规划、建设、运营,以及农电、多经等系统全过程的安全生产保障网络。并以开展“爱心活动”为契机,加快平安文化建设。进一步强化员工队伍的安全意识,增强员工的安全执行能力,养成自觉遵守安全规章的良好习惯,努力营造和谐的安全文化氛围。并坚持重复性安全责任事故引咎辞职和违章下岗培训机制,按照“四不放过”原则,通过一个典型,分析一类问题,教育一批员工,杜绝一类事故,以“零违章”保“零事故”,使该公司在制度文化建设和执行力上迈出了一大步。
思想认识到位是工作落实到位的前提,安全宣传教育是打造平安文化的有效载体。该公司结合实际,走出了自己的特色。媒体宣传重引导: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板报等舆论工具举办安全知识展板,开设安全宣传教育专栏,大力宣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另一方面扩大安全教育阵地,把安全宣传教育由会场深入到现场,在主要交通干道、人口密集区安装了200多块永久性的安全宣传教育展板,营造了浓厚的安全宣传舆论氛围,提高了干部职工对安全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选树典型重感化: 积极组织红旗竞赛活动,包括红旗站(所)、站(所)长标兵、支部书记标兵、班组长标兵、安全职工标兵等,强化宣传,掀起了“树先进、学先进、赶先进”的热潮。深刻反思重警示:深入开展针对岗位查隐患、针对隐患找对策的反事故活动,做到安全警钟长鸣,产生了很好的教育效果。创新形式重互动:公司安全监察机构打破了坐在办公室查资料、定日子忙考核的老习惯,以现场会为载体,推广先进经验,变“不动式”集中学习为“互动式”现场练兵,变“单线式”安全管理为“网络式”安全管理,提高了职工安全素质,密切了干群关系,形成了浓厚的安全企业文化氛围。
该公司经理刘光巧告诉笔者:安全是企业兴旺的基石,是构建和谐企业的根本,安全生产是一个有始无终的大问题,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只有摒弃安全上的短期行为,从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入手,以企业文化建设为依托,提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热点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