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改之后谈“安全”
2005-10-22 15:06:07 来源:
A-
A+
电力18讯: 农村低压供电网采用380/220V三相四线制系统供电,随着农网改造的深入,有的地方出现了诸如某相电压偏高、错接线、雷击等造成的设备、人身事故,改造后电网的运行安全性已引起人们的重视,需要我们认真分析、研究。本文将就此对几个有关农村380/220V电网安全运行的问题进行探讨。
1.中性线断线造成某相电压过高而引发设备事故
在三相负荷基本平衡的情况下,中性线能使低压星形供电系统电压保持均衡,使三相负载电压保持在额定电压附近,这个电压可以保证家用电器及电气设备正常运作。但如果在三相负荷不平衡的情况下,出现中性线断线,负载最轻相将会出现危险的高电压,危及用电设备的安全,而380/220V低压供电系统又很难保持三相负荷平衡,以下例进行分析。
例子:380V三相四线制配电线路,设各相均为电阻性负载,且某时刻的实际功率:Pa=5KW,Pb=10KW,Pc=15KW;相线采用LGJ-35,导线长度L=500M。中性线分LGJ-35、LGJ-50、断线3种情况讨论。其计算结果如表1示:
表1
中性线性号 LGJ-35 LGJ-50 断线
中性点电压(V) 18 13 79.8
负载端电压(V) A相 234 231 294
B相 215 216 230
C相 189 195 142
由上实例:由于三相负荷不平衡,中性线上有较大电流,电压降较大,引起负载端三相电压极不平衡;中性线截面增大为LGJ-50,负载端电压质量有所好转;中性线断线后,负载中性点电位位移,使负载轻(5KW)的相电压升高达294V,易烧毁用电设备;同时负载中性点及负载端零钱对地出现较高电压,容易发生人畜触电事故。而如果三相负荷完全相等(理想情况),中性点电压为零,只有相线上的电压降落,负载端电压相等且在额定电压附近。因此:
(1)尽力保持三相负荷基本平衡;
(2)正确选择中性线,其截面以不小于相线截面为宜;
(3)采取措施严防中性线发生断线事故;
(4)中性线采用重复接地。
2.接线错误引起设备损坏事故
380V三相四线制低压配电线路的架设,一般采用相线、中性线同杆架设或同时沿墙敷设。导线的架设一般遵循以下原则:若导线水平排列时,中性线应靠近电杆或墙壁;若导线垂直排列时,中性线应在下方,以便于接线。
网改后,由于电工的优化组合,一些电工对线路不熟悉,又缺乏责任心,易产生接线错误。若在接线时错把中性线当成相线,其它两相线与"中性线"之间的电压将升高到380V,将会造成电器损坏甚至火灾等事故的发生,这种事情已有所耳闻。因此供电部门应加强对电工的教育培训,提高其责任心,杜绝类似事故的发生。
3.防雷措施不当引起设备损坏事故
雷雨季节,常发生由于雷击而造成家用电器等用电设备的损坏事故,甚至烧毁配电变压器,所以必须装设符合要求的防雷保护措施。
(1)配电变压器高、低压侧均应装设避雷器,并三点共同接地,即将避雷器的接地线、变压器低压侧中性点及变压器外壳连接在一起后接地。这样不论雷击高压或低压侧,作用在变压器绕组上的过电压,都限制在避雷器的残压范围内,从而起到了保护变压器及其总计量装置的作用。
(2)在配变的高压侧进线和低压侧出线第一、二、三基杆上的绝缘子铁脚进行接地。当雷击在该线路上时,雷电入侵波便通过这些绝缘子铁脚接地绝缘薄弱点而引入大地,使进入配变绕组的过电压幅值和陡度大大降低,起到了削波减压作用。
(3)接地体的材料及敷设符合要求,接地电阻100kVA以下配变不大于10欧姆,100kVA及以上的配变不大于4欧姆。
(4)高压侧避雷器应安装在跌落式保险器的下侧,距变压器端盖0.5m以上。
4.选择正确的用电保护措施
低压供电系统的常用保护措施有:保护接地、保护接零、熔断器保护、漏电开关保护等。我们应根据不同的供电方式选用正确的保护措施,以确保安全用电。
(1)保护接地
保护接地就是将电气设备在故障情况下可能出现危险对地电压的金属部分用金属导线与大地做电气连接。
如果电气设备未采取保护接地措施,当其某一部分的绝缘损坏而碰壳时,外壳将带电,人体触及此绝缘损坏的电气设备的外壳,将有触电的危险。对电气设备实行保护接地后,接地短路电流沿接地体和人体这两条并联的支路通过,由于接地电阻远远小于人体电阻,所以通过接地电阻的分流作用,流经人体的电流几乎等于零。这样就避免了在出现短路故障电流时人体触电的危险。
(2)保护接零与中性线重复接地
保护接零是将电气设备在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金属部分,用金属导线与低压配电网的中性线直接连接。而中性线的重复接地是将电网中性线的一处或多处通过接地装置与大地再次相接,采取重复接地措施主要是为了防止中性线断线而失去保护接零的作用。
保护接零作为低压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和380/220V三相四线制系统的预防触电措施,一般与熔断器、脱扣器等配合。采取了<
1.中性线断线造成某相电压过高而引发设备事故
在三相负荷基本平衡的情况下,中性线能使低压星形供电系统电压保持均衡,使三相负载电压保持在额定电压附近,这个电压可以保证家用电器及电气设备正常运作。但如果在三相负荷不平衡的情况下,出现中性线断线,负载最轻相将会出现危险的高电压,危及用电设备的安全,而380/220V低压供电系统又很难保持三相负荷平衡,以下例进行分析。
例子:380V三相四线制配电线路,设各相均为电阻性负载,且某时刻的实际功率:Pa=5KW,Pb=10KW,Pc=15KW;相线采用LGJ-35,导线长度L=500M。中性线分LGJ-35、LGJ-50、断线3种情况讨论。其计算结果如表1示:
表1
中性线性号 LGJ-35 LGJ-50 断线
中性点电压(V) 18 13 79.8
负载端电压(V) A相 234 231 294
B相 215 216 230
C相 189 195 142
由上实例:由于三相负荷不平衡,中性线上有较大电流,电压降较大,引起负载端三相电压极不平衡;中性线截面增大为LGJ-50,负载端电压质量有所好转;中性线断线后,负载中性点电位位移,使负载轻(5KW)的相电压升高达294V,易烧毁用电设备;同时负载中性点及负载端零钱对地出现较高电压,容易发生人畜触电事故。而如果三相负荷完全相等(理想情况),中性点电压为零,只有相线上的电压降落,负载端电压相等且在额定电压附近。因此:
(1)尽力保持三相负荷基本平衡;
(2)正确选择中性线,其截面以不小于相线截面为宜;
(3)采取措施严防中性线发生断线事故;
(4)中性线采用重复接地。
2.接线错误引起设备损坏事故
380V三相四线制低压配电线路的架设,一般采用相线、中性线同杆架设或同时沿墙敷设。导线的架设一般遵循以下原则:若导线水平排列时,中性线应靠近电杆或墙壁;若导线垂直排列时,中性线应在下方,以便于接线。
网改后,由于电工的优化组合,一些电工对线路不熟悉,又缺乏责任心,易产生接线错误。若在接线时错把中性线当成相线,其它两相线与"中性线"之间的电压将升高到380V,将会造成电器损坏甚至火灾等事故的发生,这种事情已有所耳闻。因此供电部门应加强对电工的教育培训,提高其责任心,杜绝类似事故的发生。
3.防雷措施不当引起设备损坏事故
雷雨季节,常发生由于雷击而造成家用电器等用电设备的损坏事故,甚至烧毁配电变压器,所以必须装设符合要求的防雷保护措施。
(1)配电变压器高、低压侧均应装设避雷器,并三点共同接地,即将避雷器的接地线、变压器低压侧中性点及变压器外壳连接在一起后接地。这样不论雷击高压或低压侧,作用在变压器绕组上的过电压,都限制在避雷器的残压范围内,从而起到了保护变压器及其总计量装置的作用。
(2)在配变的高压侧进线和低压侧出线第一、二、三基杆上的绝缘子铁脚进行接地。当雷击在该线路上时,雷电入侵波便通过这些绝缘子铁脚接地绝缘薄弱点而引入大地,使进入配变绕组的过电压幅值和陡度大大降低,起到了削波减压作用。
(3)接地体的材料及敷设符合要求,接地电阻100kVA以下配变不大于10欧姆,100kVA及以上的配变不大于4欧姆。
(4)高压侧避雷器应安装在跌落式保险器的下侧,距变压器端盖0.5m以上。
4.选择正确的用电保护措施
低压供电系统的常用保护措施有:保护接地、保护接零、熔断器保护、漏电开关保护等。我们应根据不同的供电方式选用正确的保护措施,以确保安全用电。
(1)保护接地
保护接地就是将电气设备在故障情况下可能出现危险对地电压的金属部分用金属导线与大地做电气连接。
如果电气设备未采取保护接地措施,当其某一部分的绝缘损坏而碰壳时,外壳将带电,人体触及此绝缘损坏的电气设备的外壳,将有触电的危险。对电气设备实行保护接地后,接地短路电流沿接地体和人体这两条并联的支路通过,由于接地电阻远远小于人体电阻,所以通过接地电阻的分流作用,流经人体的电流几乎等于零。这样就避免了在出现短路故障电流时人体触电的危险。
(2)保护接零与中性线重复接地
保护接零是将电气设备在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金属部分,用金属导线与低压配电网的中性线直接连接。而中性线的重复接地是将电网中性线的一处或多处通过接地装置与大地再次相接,采取重复接地措施主要是为了防止中性线断线而失去保护接零的作用。
保护接零作为低压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和380/220V三相四线制系统的预防触电措施,一般与熔断器、脱扣器等配合。采取了<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热点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