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河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全面建成投运
12月30日,世界首个新能源远距离输送大通道青海—河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以下简称“青海—河南工程”)全面建成投运。
青海—河南工程是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8月在青海考察时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支撑青海新能源大规模开发规划建设的第一条特高压输电大通道。工程起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止于河南省驻马店市,线路全长1563千米,途经青海、甘肃、陕西、河南4省,额定电压±800千伏,输送容量800万千瓦,于2018年11月开工建设,是我国发展先进输电技术破解特大型新能源基地集约开发世界级难题的重要实践。
青海是新能源资源富集的“聚宝盆”,可开发太阳能发电规模达10亿千瓦、风电规模达4亿千瓦。截至2019年年底,青海可再生能源装机为2776万千瓦,送电需求紧迫,发展空间巨大。公司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挑战,自2020年2月中旬以来连续组织“秦岭大会战”“西宁大会战”和“塔拉大会战”。工程提前半年启动送电,满足青海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的开发外送需要,每年可向华中地区输送400亿千瓦时清洁电能,将河南全社会用电量的1/8转变为绿电。
工程总投资223亿元,配套电网投资121亿元,拉动新能源等投资超1000亿元,在服务“六稳”“六保”大局、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复工复产和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工程的成功投运开拓了新能源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的新路,可为青海能源支柱产业、绿色产业发展和脱贫攻坚提供强大支撑,满足河南快速增长的用电需求,为河南能源结构转型和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作为公司建设的±800千伏、800万千瓦特高压直流样板工程,青海—河南工程创新升级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首次进行新能源多机群与直流系统协同设计与控制,大幅提高了输电系统的灵活性、适应性、可靠性和过负荷能力,使得大规模新能源安全接入、通过特高压直流通道远距离外送、依托全国大电网/大市场消纳成为可能,对支撑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实现具有重要示范意义。公司联合相关科研和设备制造厂攻关“卡脖子”技术,成功研制了国产化特高压直流穿墙套管及换流变阀侧套管,关键技术指标达到甚至超过国外同类产品有关指标。工程在世界上首次采用了特高压换流站现场组装技术,全面攻克特高压换流站现场大规模组装技术和高海拔环境下的制造工艺控制难题。
我国已向国际社会作出了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承诺。公司着力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促进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截至2020年年底,公司累计建成“13交12直”特高压工程,在运在建特高压工程线路长度达4.1万千米,累计输电超过1.6万亿千瓦时。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 TrendForce:光伏产业供应链价格
2021-02-07
- 硅片涨价!中环210mm报价5.6元/
2021-02-07
- 隆基硅片涨价!M10硅片报4.05元/
2021-02-05
- 硅料价格继续上涨 电池片节后
2021-02-04
- 多晶硅零库存支撑价格继续上涨
2021-02-04
- · 光伏价格战下的“囚徒困境”:不降坐等死,降了可能死
- · 不堪重负——海兴多个光伏领跑项目被催缴巨额土地使用税
- · 同比上年巨幅下降!一季度光伏装机5.2GW,哪些省份最多?
- · 超过15GW的存量光伏电站,是否应该参与2019年竞价补贴?
- · 隆基净利润下降10亿、中环利润增长逾7成,谁占领了单晶风口?
- · 别比惨!光伏新增装机44.43GW再超预期 有那么惨吗?
- · 西北光伏市场分析: 七大经验、四大问题、五大原因、破解弃光三大举措
- · 光伏产业2019年度展望:全球需求130GW,我们身处最好的时代
- · 11省被废止4.78GW光伏指标一览表
- · 有人高兴有人哭 9家光伏制造企业入围23家撤销,工信部公示第七批光伏制造企业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