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18
  • 网站首页
  • 最新
  • 新闻 要闻 国内 电企 国外 电网 发电 深度 财经 评论
  • 管理 安全生产 经营管理 党建政工 人力资源 企业文化 社会责任 企业风采 管理创新 实践案例
  • 政策 公告通知 政策监管 电力法规 资料报告 访谈观点
  • 商务 商务 招标采购 项目 产品 企业 会展
  • 行业 电网 发电 可再生能源 风电 光伏 光热 氢能 储能 售电 核电 农电 规划设计建设 综合能源服务
  • 频道 能源互联网 电力科技 电动汽车 数字电网 全球能源互联网 增量配电 电力市场 特高压 电力数字化 电力自动化 电力通信 泛在电力物联网 节能环保 电力教育培训 电力技术论文 电力人物 电力文苑
  • 招聘
  • 热点 2020电企年中工作会 2020电力安全生产月 “十四五”电力规划 2020两会说电力 电力新基建 电企2020年工作会议 2019中央巡视电企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国务院要求降电价 电力央企审计整改
  • 热词
  • Tags
首页 > 专题 > 可再生能源 > 技术 > 正文

应用领跑者中几种高效技术介绍

  2018-05-07 15:49:28    来源: 鲁伟明 智汇光伏 
A- A+
电力18讯:

 第三批已经完成招标工作的8个应用领跑者基地中,高效电池技术大方异彩。编者统计了各类技术在不同基地的应用情况,如下表所示。

 
说明:上述数据为项目中提到该技术,具体容量不清楚由于部分领跑者基地中会涉及2~3个技术,不清楚每种技术的比例,均按100MW计算,所以存在重复计算的情况。
从上表可以看出,如果不受产能的限制
双面组件最多可能达到3.3GW,单多晶的应用比例在5.4:1以上。
然而,这些新技术到底是怎么回事?本文介绍了应用领跑者中备受欢迎的PERC技术、P型双面技术、N型双面技术等。节选自鲁伟明的《高效晶体硅太阳能电池产业化趋势》。
 
一、高效电池的转化效率
 

二、P型高效电池技术
 
技术1:PERC技术
1)基本解释
PERC技术:采用Al2O3膜对背表面进行钝化,可以有效的降低背表面复合,提高开路电压,增加背表面反射,提高短路电流,从而提高电池效率。
 
在P型单晶硅上可以实现1%的效率提升,而多晶硅上可以实现0.6%的效率提升。PERC电池由于其工艺相对简单,成本增加较少,是目前和未来的主流量产工艺。
2)发展现状
单晶PERC电池产业化现状 
技术2:PERC+SE技术
 
在PERC技术上,进一步采用选择性发射极和局部B掺杂。目前Solarworld公司采用选择性发射极结构产线效率达到21.4%,Trina 也采用此技术在中试线上小批量平均效率达到20.9%,最高效率达到21.4%。
 
帝人结合丝网印刷及激光掺杂技术同步实现局部开孔并形成“B掺杂层”,可以实现效率提升0.2-0.3%。   
技术3:PERC+双面技术
 
 
 
小结
 
1)PERC技术与现有产线兼容度高,易于进行产线升级,将成为主流的量产技术。
2)PERC技术在单晶上效率可提高1%,在多晶上效率可提高0.6%,在单晶上技术优势更大。未来PERC可以向选择性发射极结构和B局部掺杂工艺发展,也可以采用双面电池结构并采用双玻的封装方式。
3)单晶电池效率不断提升,预计2016年将达21.5%以上,60片组件封装功率达到305W以上,通过叠片封装工艺,组件的效率达到19.4%以上。
 
三、N型高效电池技术
 
1、N型电池的基本介绍
1)N型电池的技术优势
 
2)N型电池的研发情况
 
3)N型电池技术研发的代表企业
 
技术1:外延发射极技术
 
技术2:电镀电极技术
 
技术3:接触钝化技术
 
技术4:双面技术
 
 
在实际发电量测试中,N型双面电池组件较P型单晶组件,在冬季、春季、夏季分别高5.0%、8.6%、13.9%,在夏季发电优势更加明显。
辐照度越低,N型双玻组件的发电优势更加明显,在地面为白漆的环境下,低辐照度发电量较P型单晶组件的发电量高34%。
N型双面电池双玻组件具有以下优点
1)组件功率比常规P性单晶组件高25W以上,更高的功率带来更低的系统安装费用。
2)较P型单晶组件可以提高组件的发电性能8%-30%.;
3)优异的低辐照性能,在0-100w/m2下发电量比P型单晶提升34%;
4)具有耐风沙,耐氨气,耐盐雾环境,安装范围广泛;
5)无光致衰减,优异的抗PID性能,更低的温度系数;
6)具有更长的使用寿命,可以提供30年功率质保,发电衰减率约0.5%/年。
 
5、小结
 
1、N型硅片具有更高的少子寿命、更低的光致衰减,更好的弱光性能,更低的温度系数。
2、N型PERT/PERL技术有比较大的效率提升潜力,可以最大程度保留现有设备,有希望成为下一代实现量产的高效电池。
3、目前N型PERT/PERL电池产业化存在多种技术路线,产业化效率较实验室效率有较大差距,需要通过后续优化进一步提升。


在线投稿   投稿信箱:e@ep18.cn 请赐稿件
评论
用户名: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批准发布10项

2019-02-24

一文看懂光伏技术未来发展方向

2019-01-27

南开大学孙云:薄膜太阳电池的发

2018-11-16

【案例解析】光伏+光热:基于太

2018-09-20

单晶与多晶,谁的度电成本LCOE更

2018-09-20

热点排行
  • · 一文看懂光伏技术未来发展方向
  • · 黄河水电公司承担的大规模光伏电站实时在线监测及分析系统研究通过结题验收
  • · 国家电投江西公司风力发电机组预应力锚栓类基础研究与应用科技项目顺利通过验收
  • · 2018年上半年新能源相关标准汇总~
  • · 大硅片将成为2019年主要发展路线之一
  • · 新设计让太阳能电池更高效
  • · 国家能源局批准5项光伏发电行业标准
  • · 国节能公司承担的“铜铟镓硒光伏建筑一体化建筑集成系统”项目顺利通过中期评审
  • · 华为1500V智能光伏解决方案,高速“领跑”
  • · 化工公司《CIGS太阳能薄膜发电技术在光伏建筑一体化的应用研究》课题顺利通过验收
推荐阅读

手机版 - 关于我们 - 投稿信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2018 电力18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53787号-1    北京网维八方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