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初探
2008-09-10 15:38:38 来源:
A-
A+
电力18讯: [摘要] 本文对水利水电施工企业在项目施工全过程进行项目成本管理的方法进行阐述。对价值工程的基本原理与施工成本管理相结合进行了探索,成本管理不能单纯地以财务管理的手段简单地以降低直接成本为目的,可以适当增加直接成本,达到提高效益降低相对成本的目的。施工阶段成本管理包括:物资管理提出双ABC观点;工期―成本管理叙述了工期与成本的关系;质量―成本管理叙述减少剩余质量,换取低成本的管理理念;技术方案管理通过加大技术管理费用投入,节约施工成本。
1.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现状
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具有流动性强、内外环境变化性大、不确定因素较多等特点。上述特点增加了施工管理的难度,尤其是成本管理的难度。传统的成本管理主要以成本会计为主的方法,只是被动地记账、算账,在控制直接成本支出上下的功夫较大,在扩大收入降低相对成本上却重视不够。在开源节流、增收节支、把各种技术手段用以成本管理的实践方面探索不够。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尤其是加入WTO以来,市场竞争不断加剧,如何加强成本管理是水利水电施工企业管理者必须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在对前人经验进行总结的基础上,重点就本人多年的实践经验作简单的介绍,以期广大同行互相学习指导。
2.价值工程理论在施工成本管理中的应用
价值工程是以功能分析为核心,使产品或作业达到适当的价值,即用最低的成本来实现其必要功能的一项有组织的活动。
价值=功能(工程产品预期目的)/成本(施工费用)
用数学公式表示为:V=F/C
利用价值工程的原理,通过提高工程产品的价值,来达到成本相对降低的途径有五个:
⑴功能不变,成本降低;(着眼于降低寿命周期成本);
⑵成本不变,功能提高;(获得功能提高增加的收益,相对降低成本);
⑶功能提高,成本降低;(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成本,着眼于提高功能);
⑷成本略有提高,功能大幅提高;(提高的成本通过大幅提高功能的效益得到超额补偿;)
⑸功能略有下降,成本大幅下降;(成本降低了,功能仍满足预期目的)。
功能提高要是业主所期盼的,不能生产剩余功能,如剩余质量等,以业主预期功能为限,这样可以从业主方得到回报增加收益,达到相对降低成本的目的;功能下降不能影响工程产品的正常使用。应以达到设计寿命,保证质量,保障安全为限,并且功能下降应是业主理解接受的,施工企业可通过谈判获得节余成本分成,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在目前的工程项目成本管理过程中,人们往往只重视直接降低成本的种种探索,而忽视了利用价值工程的基本原理,提高经济效益,降低相对成本的实践。
3.施工阶段的成本管理
3.1物资管理
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物资消耗量占成本支出的60%-70%左右,物资是构成共产品的基础,是项目成本管理的重点,同时也是价值工程分析中的重要步骤。物资管理包括采购、保管、使用几个主要环节。尤其是采购环节是价值工程分析的摇篮,对于原材料规格的功能分析也有利于成本与质量权衡。
在采购、保管、使用各个环节,都适用“帕累托原理”:不存在另外一种可选择的状态时,使得至少有一个人的处境变得更好而没有使任何人的处境变差。即采用“80/20”效率原则,在材料管理上实行重点物资重点管理,次要物资次要管理。对物资管理的分类可采用双ABC法,即从单件物资价格的角度和单种物资耗量的角度将物资进行ABC分类,再将两种分类结合起来确定重点管理物资。
双ABC分类法基本原理是:首先从单件物资价格的角度将单件价格较高的物资确定为A类物资,将单件价格较低的物资确定为C类物资,其余确定为B类物资,并将分类完成的物资表示在纵坐标上;接下来从单种物资耗量的角度将单种物资消耗量较大的物资确定为A类物资,将单种物资消耗量较小的物资确定为C类物质,其余确定为B类物资,并将分类完成的物资表示在横坐标上,针对分类情况分类管理。
3.2工期―成本管理
工期安排的合理性,是影响施工成本的重要因素,在价值工程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作用:(1)工期延长将加大企业设备人员资源的占用,增加企业管理费用,直接导致成本的增加;(2)过渡的工期压缩也并非是低成本的,经济合理的。它将导致企业资源的过度集中投入,资源使用不平衡,资源大量被单一项目占用,增加资源的机会成本、资源的调集费用、资源的管理难度,导致资源效益不能充分发挥或直接浪费资源。所以符合低成本原则的工期管理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均衡生产,没有过渡赶工,也没有开工不足。
工程施工成本分为间接成本和直接成本。间接成本,指为完成工程施工任务而投入的,不构成工程实体的资源投入,与施工单位的管理水平、施工条件、施工组织等有关,单项工程的间接成本与工期成正比关系,随着工期的延长而增加。直接成本就
1.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现状
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具有流动性强、内外环境变化性大、不确定因素较多等特点。上述特点增加了施工管理的难度,尤其是成本管理的难度。传统的成本管理主要以成本会计为主的方法,只是被动地记账、算账,在控制直接成本支出上下的功夫较大,在扩大收入降低相对成本上却重视不够。在开源节流、增收节支、把各种技术手段用以成本管理的实践方面探索不够。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尤其是加入WTO以来,市场竞争不断加剧,如何加强成本管理是水利水电施工企业管理者必须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在对前人经验进行总结的基础上,重点就本人多年的实践经验作简单的介绍,以期广大同行互相学习指导。
2.价值工程理论在施工成本管理中的应用
价值工程是以功能分析为核心,使产品或作业达到适当的价值,即用最低的成本来实现其必要功能的一项有组织的活动。
价值=功能(工程产品预期目的)/成本(施工费用)
用数学公式表示为:V=F/C
利用价值工程的原理,通过提高工程产品的价值,来达到成本相对降低的途径有五个:
⑴功能不变,成本降低;(着眼于降低寿命周期成本);
⑵成本不变,功能提高;(获得功能提高增加的收益,相对降低成本);
⑶功能提高,成本降低;(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成本,着眼于提高功能);
⑷成本略有提高,功能大幅提高;(提高的成本通过大幅提高功能的效益得到超额补偿;)
⑸功能略有下降,成本大幅下降;(成本降低了,功能仍满足预期目的)。
功能提高要是业主所期盼的,不能生产剩余功能,如剩余质量等,以业主预期功能为限,这样可以从业主方得到回报增加收益,达到相对降低成本的目的;功能下降不能影响工程产品的正常使用。应以达到设计寿命,保证质量,保障安全为限,并且功能下降应是业主理解接受的,施工企业可通过谈判获得节余成本分成,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在目前的工程项目成本管理过程中,人们往往只重视直接降低成本的种种探索,而忽视了利用价值工程的基本原理,提高经济效益,降低相对成本的实践。
3.施工阶段的成本管理
3.1物资管理
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物资消耗量占成本支出的60%-70%左右,物资是构成共产品的基础,是项目成本管理的重点,同时也是价值工程分析中的重要步骤。物资管理包括采购、保管、使用几个主要环节。尤其是采购环节是价值工程分析的摇篮,对于原材料规格的功能分析也有利于成本与质量权衡。
在采购、保管、使用各个环节,都适用“帕累托原理”:不存在另外一种可选择的状态时,使得至少有一个人的处境变得更好而没有使任何人的处境变差。即采用“80/20”效率原则,在材料管理上实行重点物资重点管理,次要物资次要管理。对物资管理的分类可采用双ABC法,即从单件物资价格的角度和单种物资耗量的角度将物资进行ABC分类,再将两种分类结合起来确定重点管理物资。
双ABC分类法基本原理是:首先从单件物资价格的角度将单件价格较高的物资确定为A类物资,将单件价格较低的物资确定为C类物资,其余确定为B类物资,并将分类完成的物资表示在纵坐标上;接下来从单种物资耗量的角度将单种物资消耗量较大的物资确定为A类物资,将单种物资消耗量较小的物资确定为C类物质,其余确定为B类物资,并将分类完成的物资表示在横坐标上,针对分类情况分类管理。
3.2工期―成本管理
工期安排的合理性,是影响施工成本的重要因素,在价值工程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作用:(1)工期延长将加大企业设备人员资源的占用,增加企业管理费用,直接导致成本的增加;(2)过渡的工期压缩也并非是低成本的,经济合理的。它将导致企业资源的过度集中投入,资源使用不平衡,资源大量被单一项目占用,增加资源的机会成本、资源的调集费用、资源的管理难度,导致资源效益不能充分发挥或直接浪费资源。所以符合低成本原则的工期管理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均衡生产,没有过渡赶工,也没有开工不足。
工程施工成本分为间接成本和直接成本。间接成本,指为完成工程施工任务而投入的,不构成工程实体的资源投入,与施工单位的管理水平、施工条件、施工组织等有关,单项工程的间接成本与工期成正比关系,随着工期的延长而增加。直接成本就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