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滩水电站拱坝接地网及电站总接地网
2008-01-18 14:21:32 来源:
A-
A+
电力18讯: 1 简介
二滩水电站是雅砻江上的梯级水电站之一,是以发电为主的水电枢纽工程,设有6台550 MW机组,总装机容量为3 300 MW。电站的主体建筑有:双曲拱坝、泄洪洞、地下厂房、过木机道、开关站、副厂房等。这些建筑内均安装有大量的机电设备。为了使机电设备安全可靠地工作,各建筑物均有自身的接地网。各接地网形成后,将互相连接起来 ,构成电站的接地网系统。
二滩电站总接地网主要由拱坝接地网系统和地下厂房接地网组成。其中,设计要求拱坝接地网的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0.5 Ω。拱坝接地网由预埋在大坝内的接地网、大坝下游的水下接地网及埋设在大坝上游的水下接地网组成。接地网的直埋接地导体采用50 mm宽、6 mm厚的扁钢,明敷接地导体采用同尺寸的镀锌扁钢,固定桩采用直径25 mm镀锌圆钢。拱坝接地网最大对角线长度约600 m。当与地下厂房接地网连接后,电站总接地网最大对角线约为800 m。Ⅰ标承包商负责拱坝接地网的安装、测试。Ⅱ标承包商负责地下厂房接地网的安装、测试。各接地网单独测量完成后,再将大坝接地网与厂房接地网连接,由Ⅰ标承包商进行电站总接地网的测试。
2 测试方案的确定
2.1 测试原理
按照《电力设备接地设计技术规程》(SDJ8-79)附录六的规定,发电厂和变电所接地网接地电阻的测量可采用以下两种方法之一:
(1)直线布置法(见图1)。
图1中d13取接地网最大对角线长度D的4~5倍,d12取d13的50%~60%。并且,在d12点前后5% d13距离再补测两点,如果3次测得的电阻值相差不超过5%,则证实电压极的位置已在零电位平台区,见图2、图3。电压表的读数是准确可信的。此时,取其3点电压表的算术平均值计算接地网的接地电阻R=U/I。
(2)三角形布置法(见图4)。
图4中:d12=d13≥2D,电压极与电流极的夹角≈30°。
2.2 测试方案的比较
由于电站接地网的最大对角线长度约为800 m,当采用直线布置法时,电流极与接地网出线点的直线距离应为4 km。电压极离接地网出线点的距离应为1.8 km、2.0 km、2.2 km。根据现场的情况可选择1条从厂房进水口至三滩变电站的10 kV临时架空线路以及从三滩变电站至小得石的6.3 kV永久架空线路,作为接地网的测量线路(架空线路的两条50 mm2导线并联后作为电流线,另一条50 mm2导线作为电压线)。此方法能满足电流极距离≥5D的要求,并可不计接地网形状对接地电阻测量值的影响。由于选用的架空线路沿江边公路,所以在测量时敷设电压极与电流极的入地端都较方便。但因电流极和电压极离江边较近,地中电流线在沿江方向比实际情况较密集,测量值可能会偏大些。
当采用三角形布置法时,电流极与接地网出线点直线距离为1.6 km,可选用厂房进水口的临时架空线路作为电流线。但是,由于电压极的距离与电流极距离相等,且两线夹角需为30°,所以电压极线路需要另外敷设。因现场的条件限制,电压线的敷设十分困难,同时会增加额外的费用。此方法的优点是对电压线的定向要求不高,电流线对电压线的电磁干扰也甚小。
通过对上述两种方案的分析比较,在测量中选用了直线布置法。
2.3 试验电源的选择
试验电源可采用直流方案或交流方案。直流方案选用4台硅整流弧焊机作为试验电源 。交流方案选用4台交流弧焊机作为试验电源。
直流方案因其可排除零序电流和电磁干扰的不利影响,准确度较高,操作比较简便 。但此方案测量值为直流
二滩水电站是雅砻江上的梯级水电站之一,是以发电为主的水电枢纽工程,设有6台550 MW机组,总装机容量为3 300 MW。电站的主体建筑有:双曲拱坝、泄洪洞、地下厂房、过木机道、开关站、副厂房等。这些建筑内均安装有大量的机电设备。为了使机电设备安全可靠地工作,各建筑物均有自身的接地网。各接地网形成后,将互相连接起来 ,构成电站的接地网系统。
二滩电站总接地网主要由拱坝接地网系统和地下厂房接地网组成。其中,设计要求拱坝接地网的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0.5 Ω。拱坝接地网由预埋在大坝内的接地网、大坝下游的水下接地网及埋设在大坝上游的水下接地网组成。接地网的直埋接地导体采用50 mm宽、6 mm厚的扁钢,明敷接地导体采用同尺寸的镀锌扁钢,固定桩采用直径25 mm镀锌圆钢。拱坝接地网最大对角线长度约600 m。当与地下厂房接地网连接后,电站总接地网最大对角线约为800 m。Ⅰ标承包商负责拱坝接地网的安装、测试。Ⅱ标承包商负责地下厂房接地网的安装、测试。各接地网单独测量完成后,再将大坝接地网与厂房接地网连接,由Ⅰ标承包商进行电站总接地网的测试。
2 测试方案的确定
2.1 测试原理
按照《电力设备接地设计技术规程》(SDJ8-79)附录六的规定,发电厂和变电所接地网接地电阻的测量可采用以下两种方法之一:
(1)直线布置法(见图1)。
图1中d13取接地网最大对角线长度D的4~5倍,d12取d13的50%~60%。并且,在d12点前后5% d13距离再补测两点,如果3次测得的电阻值相差不超过5%,则证实电压极的位置已在零电位平台区,见图2、图3。电压表的读数是准确可信的。此时,取其3点电压表的算术平均值计算接地网的接地电阻R=U/I。
(2)三角形布置法(见图4)。
图4中:d12=d13≥2D,电压极与电流极的夹角≈30°。
2.2 测试方案的比较
由于电站接地网的最大对角线长度约为800 m,当采用直线布置法时,电流极与接地网出线点的直线距离应为4 km。电压极离接地网出线点的距离应为1.8 km、2.0 km、2.2 km。根据现场的情况可选择1条从厂房进水口至三滩变电站的10 kV临时架空线路以及从三滩变电站至小得石的6.3 kV永久架空线路,作为接地网的测量线路(架空线路的两条50 mm2导线并联后作为电流线,另一条50 mm2导线作为电压线)。此方法能满足电流极距离≥5D的要求,并可不计接地网形状对接地电阻测量值的影响。由于选用的架空线路沿江边公路,所以在测量时敷设电压极与电流极的入地端都较方便。但因电流极和电压极离江边较近,地中电流线在沿江方向比实际情况较密集,测量值可能会偏大些。
当采用三角形布置法时,电流极与接地网出线点直线距离为1.6 km,可选用厂房进水口的临时架空线路作为电流线。但是,由于电压极的距离与电流极距离相等,且两线夹角需为30°,所以电压极线路需要另外敷设。因现场的条件限制,电压线的敷设十分困难,同时会增加额外的费用。此方法的优点是对电压线的定向要求不高,电流线对电压线的电磁干扰也甚小。
通过对上述两种方案的分析比较,在测量中选用了直线布置法。
2.3 试验电源的选择
试验电源可采用直流方案或交流方案。直流方案选用4台硅整流弧焊机作为试验电源 。交流方案选用4台交流弧焊机作为试验电源。
直流方案因其可排除零序电流和电磁干扰的不利影响,准确度较高,操作比较简便 。但此方案测量值为直流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