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坝洲水电站3号机组振动分析及处理
2008-01-10 14:50:09 来源:
A-
A+
电力18讯: 摘 要:通过对高坝洲水电站3号机组振动摆度超标的原因分析,对转子圆度的处理,取得了一定经验。对现场检查手段及修订转子圆度验收标准提出了参考意见。
高坝洲水电站是清江流域开发的最末一级,装有3台容量84 MW轴流转桨式水轮发电机组,机组额定水头32.5 m,最大水头40.0 m,极限最小水头16.0 m,设计定转子气隙21mm。3号机组在起动试运行做动平衡试验发现机组振动摆度严重超标,随后进行了一系列检查,认定主要原因是转子圆度超标所致。经吊出转子后处理,3号机运转正常。
1 3号机组振动情况及初步分析
2000年4月14日,在低水头17 m情况下,机组首次动平衡试验,进行空转变转速试验,加励磁电压试验,对6个工况进行了测试,结果见表1(表中摆度值为转频分量)。
测试情况表明:空转工况运行时,随转速上升,机组各部分振动摆度略有上升,虽均在规范范围内,但转频分量偏大;加励磁电压时,各测点振动频谱图上100 Hz振动较小,可排除极频振动,但随着励磁电压升高,机组各部振动摆度的转频分量成倍增长,推力轴承处最大摆度达2.2 mm,上机架径向振动达0.42 mm,严重超标。由测试数据分析,机组有轻度的机械不平衡,存在严重的磁拉力不平衡,(经计算单边磁拉力接近100 t)即由转频振动引起电磁振动。根据计算,转子加配重24 kg后,空转时机组各部振动和摆度明显下降,但加励磁后电磁振动仍然存在,故初步判断不平衡磁拉力是3号机振动摆度超标的主要原因。
另外,机组运行时,上导瓦温高,曾出现温升快的情况,动平衡试验后,抽出上导瓦检查,发现在+Y、-Y各有1块瓦局部偏磨较严重。
2 振动原因检查及分析
由高坝洲工程建设公司牵头,安装、监理、制造和运行单位参加,成立了3号机质量缺陷处理领导小组。对缺陷原因分析采取了逐步排除的方法。
首先检查机组电气部分,对励磁回路、轴电压、磁极极性、磁极电路等检查均未发现异常;然后对定子及上下机架基础、转子磁极固定情况、弹性油箱受力、连轴螺栓拉伸值、上导瓦等进行了检查处理,回装后,经东电公司和省中试所分别进行了动平衡试验,测试结果一致表明:振动情况略有好转,但机组振动摆度仍严重超标。
机组静止时测量定转子气隙,发现48个磁极部分测点气隙值与平均值比较超过±10%δ(δ为设计气隙)的规范要求,且气隙偏小与气隙偏大有一定连续性,即25~30号磁极均偏小,其对称方位4~10号磁极均偏大,这与动平衡试验所测定的方位基本一致,与上导瓦磨损方位也一致,依此判断机组加励磁运行时产生单边磁拉力。
引起不平衡磁拉力的定子内腔与转子外圆之间的气隙不均匀,可能是由以下原因造成:①转子不圆,如有的磁极突出或凹陷;②定子内腔不圆,如某一块向内凹进;③定子内腔与转子外缘均为圆形,但定子和转子不同心;④转子各磁极电气参数相差太大或局部匝间短路。
为进一步查找原因,又采用盘车测气隙法检查定子、转子圆度及气隙测量。
定子圆度测量:下部48点全部合格,上部48点有少数测点值与平均值比较超过±5%δ的规范要求,但超标量较小,不致于引起剧烈的电磁振动。
转子圆度测量:48个磁极有相当部分测点值与平均值比较超过±5%δ的规范要求,且具有连续性,实际相当于转子存在一定偏心,由此判断转子圆度超标是造成磁拉力不平衡、引起机组加励磁运行时振动摆度剧烈的根本原因。
3 转子圆度处理
(1)精测定子、转子圆度。吊出转子后,用转子测圆架测定子圆度,检查主轴上法兰面水平,测定子圆度(上、中、下各测24点)。72个测点中,中部及下部全部合格,上部有5点不合格,最大超标仅0.30 mm,此测量结果与盘车测气隙法测定子圆度基本一致,可排除定子圆度是引起磁拉力的原因。将转子置于支墩上,用测圆架测量转子磁极圆度,共有23个磁极圆度超标,且超标磁极号分段连续与前述气隙的测量情况一致。
(2)转子圆度校正标准。根据水口水电站转子偏心校正经验,高坝洲水电站3号机转子圆度处理提高了标准要求,即将圆度偏差允许范围从标准规定的±5%δ提高到±3%δ,以最大限度地消除不平衡磁拉力的影响。
(3)圆度处理实施过程。转子圆度处理采用磨削磁轭与磁极加垫相结合的方法。转子磁极有几个凸点较严重,采用凹点加垫会导致空气间隙低于±10%δ的要求,且加垫过厚可能形成二次气隙。通过模拟计算确定调整方案:用手提式电动砂轮磨削7个磁极。26个磁极加垫,垫片分0.5、1.0、1.5、2.0 mm 4种,加垫磁极在其左、中、右各加一块条状垫片,挂磁极后点焊固定垫片。
高坝洲水电站是清江流域开发的最末一级,装有3台容量84 MW轴流转桨式水轮发电机组,机组额定水头32.5 m,最大水头40.0 m,极限最小水头16.0 m,设计定转子气隙21mm。3号机组在起动试运行做动平衡试验发现机组振动摆度严重超标,随后进行了一系列检查,认定主要原因是转子圆度超标所致。经吊出转子后处理,3号机运转正常。
1 3号机组振动情况及初步分析
2000年4月14日,在低水头17 m情况下,机组首次动平衡试验,进行空转变转速试验,加励磁电压试验,对6个工况进行了测试,结果见表1(表中摆度值为转频分量)。
测试情况表明:空转工况运行时,随转速上升,机组各部分振动摆度略有上升,虽均在规范范围内,但转频分量偏大;加励磁电压时,各测点振动频谱图上100 Hz振动较小,可排除极频振动,但随着励磁电压升高,机组各部振动摆度的转频分量成倍增长,推力轴承处最大摆度达2.2 mm,上机架径向振动达0.42 mm,严重超标。由测试数据分析,机组有轻度的机械不平衡,存在严重的磁拉力不平衡,(经计算单边磁拉力接近100 t)即由转频振动引起电磁振动。根据计算,转子加配重24 kg后,空转时机组各部振动和摆度明显下降,但加励磁后电磁振动仍然存在,故初步判断不平衡磁拉力是3号机振动摆度超标的主要原因。
另外,机组运行时,上导瓦温高,曾出现温升快的情况,动平衡试验后,抽出上导瓦检查,发现在+Y、-Y各有1块瓦局部偏磨较严重。
2 振动原因检查及分析
由高坝洲工程建设公司牵头,安装、监理、制造和运行单位参加,成立了3号机质量缺陷处理领导小组。对缺陷原因分析采取了逐步排除的方法。
首先检查机组电气部分,对励磁回路、轴电压、磁极极性、磁极电路等检查均未发现异常;然后对定子及上下机架基础、转子磁极固定情况、弹性油箱受力、连轴螺栓拉伸值、上导瓦等进行了检查处理,回装后,经东电公司和省中试所分别进行了动平衡试验,测试结果一致表明:振动情况略有好转,但机组振动摆度仍严重超标。
机组静止时测量定转子气隙,发现48个磁极部分测点气隙值与平均值比较超过±10%δ(δ为设计气隙)的规范要求,且气隙偏小与气隙偏大有一定连续性,即25~30号磁极均偏小,其对称方位4~10号磁极均偏大,这与动平衡试验所测定的方位基本一致,与上导瓦磨损方位也一致,依此判断机组加励磁运行时产生单边磁拉力。
引起不平衡磁拉力的定子内腔与转子外圆之间的气隙不均匀,可能是由以下原因造成:①转子不圆,如有的磁极突出或凹陷;②定子内腔不圆,如某一块向内凹进;③定子内腔与转子外缘均为圆形,但定子和转子不同心;④转子各磁极电气参数相差太大或局部匝间短路。
为进一步查找原因,又采用盘车测气隙法检查定子、转子圆度及气隙测量。
定子圆度测量:下部48点全部合格,上部48点有少数测点值与平均值比较超过±5%δ的规范要求,但超标量较小,不致于引起剧烈的电磁振动。
转子圆度测量:48个磁极有相当部分测点值与平均值比较超过±5%δ的规范要求,且具有连续性,实际相当于转子存在一定偏心,由此判断转子圆度超标是造成磁拉力不平衡、引起机组加励磁运行时振动摆度剧烈的根本原因。
3 转子圆度处理
(1)精测定子、转子圆度。吊出转子后,用转子测圆架测定子圆度,检查主轴上法兰面水平,测定子圆度(上、中、下各测24点)。72个测点中,中部及下部全部合格,上部有5点不合格,最大超标仅0.30 mm,此测量结果与盘车测气隙法测定子圆度基本一致,可排除定子圆度是引起磁拉力的原因。将转子置于支墩上,用测圆架测量转子磁极圆度,共有23个磁极圆度超标,且超标磁极号分段连续与前述气隙的测量情况一致。
(2)转子圆度校正标准。根据水口水电站转子偏心校正经验,高坝洲水电站3号机转子圆度处理提高了标准要求,即将圆度偏差允许范围从标准规定的±5%δ提高到±3%δ,以最大限度地消除不平衡磁拉力的影响。
(3)圆度处理实施过程。转子圆度处理采用磨削磁轭与磁极加垫相结合的方法。转子磁极有几个凸点较严重,采用凹点加垫会导致空气间隙低于±10%δ的要求,且加垫过厚可能形成二次气隙。通过模拟计算确定调整方案:用手提式电动砂轮磨削7个磁极。26个磁极加垫,垫片分0.5、1.0、1.5、2.0 mm 4种,加垫磁极在其左、中、右各加一块条状垫片,挂磁极后点焊固定垫片。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