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洋梅坝水电站的增容改造
2008-01-16 15:56:28 来源:
A-
A+
电力18讯: 【文 摘】 蛟洋梅坝水电站安装机组容量偏小,弃水较多。对水工建筑物进行维护和改造,增加安装1台500kW水轮发电机组,施工不影响老电站运行,达到投资少、工期短且效益好。
【主题词】 水电站运行 改建工程 水工建筑物 投资效益
1 概述
蛟洋梅坝水电站位于上杭县蛟洋乡境内,属引水式径流开发的小水电,坝址以上植被良好,流域面积为61.46km2,平均降雨量为1820mm,年迳流总量为6686万m3,电站于1978年建成,设计装机容量为200kW+2×125kW,设计水头为38m。电站经过近20年的运行,出力仅为320kW~350kW,其原因:
1)根据水文资料重新进行水能计算,结果发现原设计所用水文资料不准确,装机容量偏小,近20年的运行证实电站弃水较多。
2)拦河坝、渠首未设排砂装置,引起渠首段产生大量淤泥、淤砂,缩小了渠首过水断面,减少了输水流量。
3)引水渠道3.5km,原防渗抹面已基本脱落,累计渗漏水量约0.7m3/s。
4)机电设备老化,已接近设计使用年限,转轮和尾水管已进行几次修补,但出力还达不到设计要求。
5)厂房内机组的安装高程偏高,吸出高度5.8m。
6)尾水渠水流流速偏快,仍有相当的动能损失,无法回收此部分能量。
鉴于电站存在上述种种问题,1997年对该电站进行技术改造。
2 技改方案
蛟洋梅坝水电站技改方案的选定直接涉及到电站近、远期效益,经分析,技改方案如下。
1)渠首增设沉砂池、排砂闸,渠首至前池按具体情况加高0.60m~1.0m不等,并对渠道全线进行重新防渗抹面,改善糙率,达到设计过流量3.75m3/s的要求,满足装机1000kW所需流量。
2)往前池溢水口方向延伸20m,另建小前池,增设1条直径950mm压力钢管,利用原厂房大门前的空地另建厂房,并紧靠原厂房,厂房内设计安装1台500kW水轮发电机组,第二期技改工程待原厂房内3台机组报废时实施,即将原3台机组同时拆除,安装1台500kW水轮发电机组,电站装机规模最终为1000kW。
此方案的特点如下:
1)原3台机可继续使用,避免了厂房施工前停机、停水及移配电屏时的损失。
2)厂房施工时,不影响原厂房机组的正常运行。
3)压力管坡较短,节省土建及金属结构投资。
4)第一期技改工程厂房部分与第二期技改工程厂房部分互不影响。
3 技改实施情况
该技改项目第一期技改增容工程于1997年12月正式动工,1998年9月第一期技改工程投入试运行。
1)渠道加高工程在电站正常运行的情况下进行,施工期为50天。
2)渠首沉砂池、排砂闸施工结合渠道清淤和防渗抹面进行,施工期间保质保量,抢进度,渠道停水、电站停机仅20天。
3)压力前池、压力管坡及厂房施工期间,原电站3台机组正常运行。
4)水轮发电机组选用水轮机型号HL220-WJ-50,发电机型号SFW500-8/990。
4 效益分析
1)投资少 该技改第一期工程投资111万元,其中土建部分57万元,机电设备及金属结构部分共54万元,单位千瓦投资为2220元。
2)工期短 该技改工程历时9个月,实际施工期5个月。
3)效益好 该电站技改前的1996年~1998年,每年上缴乡财政22.5万元,技改后在投入试运行期间的1998年底,通过公开招标3年经营管理权,即1999年~2001年,将每年上交乡财政65万元。第一期技改工程的投资,不到3年时间即可全部收回。
【主题词】 水电站运行 改建工程 水工建筑物 投资效益
1 概述
蛟洋梅坝水电站位于上杭县蛟洋乡境内,属引水式径流开发的小水电,坝址以上植被良好,流域面积为61.46km2,平均降雨量为1820mm,年迳流总量为6686万m3,电站于1978年建成,设计装机容量为200kW+2×125kW,设计水头为38m。电站经过近20年的运行,出力仅为320kW~350kW,其原因:
1)根据水文资料重新进行水能计算,结果发现原设计所用水文资料不准确,装机容量偏小,近20年的运行证实电站弃水较多。
2)拦河坝、渠首未设排砂装置,引起渠首段产生大量淤泥、淤砂,缩小了渠首过水断面,减少了输水流量。
3)引水渠道3.5km,原防渗抹面已基本脱落,累计渗漏水量约0.7m3/s。
4)机电设备老化,已接近设计使用年限,转轮和尾水管已进行几次修补,但出力还达不到设计要求。
5)厂房内机组的安装高程偏高,吸出高度5.8m。
6)尾水渠水流流速偏快,仍有相当的动能损失,无法回收此部分能量。
鉴于电站存在上述种种问题,1997年对该电站进行技术改造。
2 技改方案
蛟洋梅坝水电站技改方案的选定直接涉及到电站近、远期效益,经分析,技改方案如下。
1)渠首增设沉砂池、排砂闸,渠首至前池按具体情况加高0.60m~1.0m不等,并对渠道全线进行重新防渗抹面,改善糙率,达到设计过流量3.75m3/s的要求,满足装机1000kW所需流量。
2)往前池溢水口方向延伸20m,另建小前池,增设1条直径950mm压力钢管,利用原厂房大门前的空地另建厂房,并紧靠原厂房,厂房内设计安装1台500kW水轮发电机组,第二期技改工程待原厂房内3台机组报废时实施,即将原3台机组同时拆除,安装1台500kW水轮发电机组,电站装机规模最终为1000kW。
此方案的特点如下:
1)原3台机可继续使用,避免了厂房施工前停机、停水及移配电屏时的损失。
2)厂房施工时,不影响原厂房机组的正常运行。
3)压力管坡较短,节省土建及金属结构投资。
4)第一期技改工程厂房部分与第二期技改工程厂房部分互不影响。
3 技改实施情况
该技改项目第一期技改增容工程于1997年12月正式动工,1998年9月第一期技改工程投入试运行。
1)渠道加高工程在电站正常运行的情况下进行,施工期为50天。
2)渠首沉砂池、排砂闸施工结合渠道清淤和防渗抹面进行,施工期间保质保量,抢进度,渠道停水、电站停机仅20天。
3)压力前池、压力管坡及厂房施工期间,原电站3台机组正常运行。
4)水轮发电机组选用水轮机型号HL220-WJ-50,发电机型号SFW500-8/990。
4 效益分析
1)投资少 该技改第一期工程投资111万元,其中土建部分57万元,机电设备及金属结构部分共54万元,单位千瓦投资为2220元。
2)工期短 该技改工程历时9个月,实际施工期5个月。
3)效益好 该电站技改前的1996年~1998年,每年上缴乡财政22.5万元,技改后在投入试运行期间的1998年底,通过公开招标3年经营管理权,即1999年~2001年,将每年上交乡财政65万元。第一期技改工程的投资,不到3年时间即可全部收回。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