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电站设备缺陷管理
2008-01-09 09:55:10 来源:
A-
A+
电力18讯: 电气设备管理应有设备维护管理制度、设备维修管理制度,还应有设备缺陷管理制度。设备缺陷管理制度是设备维护管理制度、设备维修管理制度相关连而不可缺少的管理制度。
关键词:五项监督、设备缺陷记录、备品备件管理。
在电站发电生产过程中,往往遇到最急人的事就是在水来了,而发电机开不起来,比如:由于某种保护起动,保护关机回路出口继电器使机组无法启动。这时有关的人员会立即采取措施:一、检查何种保护动作,是否能复归关机继电器;二、通知二次设备负责人现场检修。这样一来,跑了水,损失了发电量,若是在晚上,或者是二次设备责任人不在厂内…
这样的事情归结为提高设备完好率,最好是100 。设备的完好率一般是在冬修时,用周祥的冬修计划来实现。一次设备、二次设备(继电保护)等年度检修后,经过预防性试验全面检测达到完好率100 。其它设备,包括水工建筑、技术供水系统、水轮机、主阀、调速器、励磁系统、高低压气系统等都要在冬修中通过年度维修,使完好率达到100 。
冬修计划中维修项目的确定来自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按年度检修的规定应检修的项目,比如:轴承油槽的清扫、换油、轴瓦及间隙调整。调速器油槽清扫换油,调速器各项目指标调整:开关机时间、调差率的核对,以及机组的各部温度检测系统的检修。发电机励磁装置的各项指标的核对调整、灭磁开关的触头间隙压力的调整等。
二、根据设备缺陷记录本参考完善冬修项目。设备缺陷记录中经常出现的故障以及有关设备存在未撤底消除的设备缺陷,比如:技术供水底阀故障。
设备缺陷记录中有关设备故障经处理消除后也应记录在设备台账中,以备数据统计,及其它方面参考。
设备缺陷记录中所记录的设备故障,在运行中没有及时处理的事件,生产管理人员每天上班后应即时查阅,需即时处理的故障,要安排及时处理,不能及时处理的故障应记录在自己的工作日志上,并及早作出检修计划。
设备缺陷记录是运行人员在值班中操作、巡视设备时发现的设备故障,有时运行人员能自行处理,或经设备维护人员处理,未撤底消除的设备缺陷应在值班记录中写明情况,以提示其他人员注意。
设备缺陷记录是设备缺陷管理中最为重要的措施,生产管理人员,可以通过设备缺陷记录更为全面的了解设备的目前状况,可以对设备的完好率的提高和保持提供及时的参考。
在设备运行中,出现设备故障及时处理,报告生产管理人员,安排检修,或在停机间隔时段进行检修,避免事故扩大,或影响下次涨水时能否顺利开机。
由此看来,提高设备完好率、提高发电量都离不开设备缺陷管理这一重要因素。
五项监督是电力生产行业比较推崇的措施,内容是指:绝缘监督、仪表监督、化学监督、金属监督、继保监督。其中绝缘监督主要宗旨是开展电气设备交接与预防性试验,凭试验手段监察发电机、变压器、电动机及各种带电、导电设备、仪器、装置的绝缘状况,找出绝缘老化,失效的环节,防止短路、接地、击穿和人身触电事故的发生。
在电厂停运时间较长的发电机、变压器等投运前,要做绝缘检查,对发电机而言,停运一周以上的发电机,投运以前,提前一天进行检查,检查定子、转子对地绝缘电阻值。使用相应电压等级的摇表检测,虽然有行业规定:1000V/1MΩ的最低绝缘指标,同时,摇测绝缘吸收比>1.3。例如:某一发电机,机端出口额定电压6.3KV,摇测定子绝缘电阻值:6.3MΩ,吸收比1.1<1.3,这时,考虑定子线圈有受潮的情况。这种情况下,不能马上投网运行,因为发电机转子也可能受潮,要经过干燥处理措施后,使发电机定子、转子绝缘水平提高,环境温度、湿度对绝缘电阻值的影响是重要因素,根据多年的运行经验,当发电机定子铁芯、转子铁芯的温度低于环境温度时,在夏季阴雨、潮湿的天气环境中,定子铁芯、转子铁芯上都会结露,有时很严重,就是说有大量水分产生。这种情况在冬季、夏季都有可能发生。这样的事情在锁金山电厂曾经发生过两次典型的事例:一次是一九九七年的七月份,当时2号机停运了5天,生技科安排检查发电机的备用状态情况,在检查绝缘时,绝缘电阻值能达标,但吸收比很低:定子对地100 MΩ,吸收比1 0.9<1.3,转子对地176 MΩ,吸收比1 1<1.3。锁金山电厂的定子端部装设有防潮加热器,工作人员按常规投入加热器。5小时后检测,绝缘电阻反而下降,定子绝缘电阻降到10 MΩ(机端出口电压10.5 KV)。转子绝缘电阻降到0,这是怎么回事?厂长问我,我当时说:转子上肯定在流水!安排人员下机坑检查,果然不错,定子、转子铁芯上有很多水。象这种情况,在水电厂都是采取开机空转,让流动空气把水分带走(风干)。
这样的事情在一九九九年冬季也发生过同样事例,不过是发生在1号机组。当时环境温度很低0℃左右。发电机定子处在水机平台上部,水机平台由于在地表面以下,冬季很暖和,温度在<
关键词:五项监督、设备缺陷记录、备品备件管理。
在电站发电生产过程中,往往遇到最急人的事就是在水来了,而发电机开不起来,比如:由于某种保护起动,保护关机回路出口继电器使机组无法启动。这时有关的人员会立即采取措施:一、检查何种保护动作,是否能复归关机继电器;二、通知二次设备负责人现场检修。这样一来,跑了水,损失了发电量,若是在晚上,或者是二次设备责任人不在厂内…
这样的事情归结为提高设备完好率,最好是100 。设备的完好率一般是在冬修时,用周祥的冬修计划来实现。一次设备、二次设备(继电保护)等年度检修后,经过预防性试验全面检测达到完好率100 。其它设备,包括水工建筑、技术供水系统、水轮机、主阀、调速器、励磁系统、高低压气系统等都要在冬修中通过年度维修,使完好率达到100 。
冬修计划中维修项目的确定来自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按年度检修的规定应检修的项目,比如:轴承油槽的清扫、换油、轴瓦及间隙调整。调速器油槽清扫换油,调速器各项目指标调整:开关机时间、调差率的核对,以及机组的各部温度检测系统的检修。发电机励磁装置的各项指标的核对调整、灭磁开关的触头间隙压力的调整等。
二、根据设备缺陷记录本参考完善冬修项目。设备缺陷记录中经常出现的故障以及有关设备存在未撤底消除的设备缺陷,比如:技术供水底阀故障。
设备缺陷记录中有关设备故障经处理消除后也应记录在设备台账中,以备数据统计,及其它方面参考。
设备缺陷记录中所记录的设备故障,在运行中没有及时处理的事件,生产管理人员每天上班后应即时查阅,需即时处理的故障,要安排及时处理,不能及时处理的故障应记录在自己的工作日志上,并及早作出检修计划。
设备缺陷记录是运行人员在值班中操作、巡视设备时发现的设备故障,有时运行人员能自行处理,或经设备维护人员处理,未撤底消除的设备缺陷应在值班记录中写明情况,以提示其他人员注意。
设备缺陷记录是设备缺陷管理中最为重要的措施,生产管理人员,可以通过设备缺陷记录更为全面的了解设备的目前状况,可以对设备的完好率的提高和保持提供及时的参考。
在设备运行中,出现设备故障及时处理,报告生产管理人员,安排检修,或在停机间隔时段进行检修,避免事故扩大,或影响下次涨水时能否顺利开机。
由此看来,提高设备完好率、提高发电量都离不开设备缺陷管理这一重要因素。
五项监督是电力生产行业比较推崇的措施,内容是指:绝缘监督、仪表监督、化学监督、金属监督、继保监督。其中绝缘监督主要宗旨是开展电气设备交接与预防性试验,凭试验手段监察发电机、变压器、电动机及各种带电、导电设备、仪器、装置的绝缘状况,找出绝缘老化,失效的环节,防止短路、接地、击穿和人身触电事故的发生。
在电厂停运时间较长的发电机、变压器等投运前,要做绝缘检查,对发电机而言,停运一周以上的发电机,投运以前,提前一天进行检查,检查定子、转子对地绝缘电阻值。使用相应电压等级的摇表检测,虽然有行业规定:1000V/1MΩ的最低绝缘指标,同时,摇测绝缘吸收比>1.3。例如:某一发电机,机端出口额定电压6.3KV,摇测定子绝缘电阻值:6.3MΩ,吸收比1.1<1.3,这时,考虑定子线圈有受潮的情况。这种情况下,不能马上投网运行,因为发电机转子也可能受潮,要经过干燥处理措施后,使发电机定子、转子绝缘水平提高,环境温度、湿度对绝缘电阻值的影响是重要因素,根据多年的运行经验,当发电机定子铁芯、转子铁芯的温度低于环境温度时,在夏季阴雨、潮湿的天气环境中,定子铁芯、转子铁芯上都会结露,有时很严重,就是说有大量水分产生。这种情况在冬季、夏季都有可能发生。这样的事情在锁金山电厂曾经发生过两次典型的事例:一次是一九九七年的七月份,当时2号机停运了5天,生技科安排检查发电机的备用状态情况,在检查绝缘时,绝缘电阻值能达标,但吸收比很低:定子对地100 MΩ,吸收比1 0.9<1.3,转子对地176 MΩ,吸收比1 1<1.3。锁金山电厂的定子端部装设有防潮加热器,工作人员按常规投入加热器。5小时后检测,绝缘电阻反而下降,定子绝缘电阻降到10 MΩ(机端出口电压10.5 KV)。转子绝缘电阻降到0,这是怎么回事?厂长问我,我当时说:转子上肯定在流水!安排人员下机坑检查,果然不错,定子、转子铁芯上有很多水。象这种情况,在水电厂都是采取开机空转,让流动空气把水分带走(风干)。
这样的事情在一九九九年冬季也发生过同样事例,不过是发生在1号机组。当时环境温度很低0℃左右。发电机定子处在水机平台上部,水机平台由于在地表面以下,冬季很暖和,温度在<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