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水电机电安装50年发展与技术进步
2008-01-09 14:42:41 来源:
A-
A+
电力18讯: 水电机电安装伴随着我国水力发电建设事业的发展已经走过了50年的历程。至今,中国已是世界上第一位的水电装机大国,其在建水电工程规模在世界上也遥遥领先。本文从水电机电安装队伍的发展壮大、装机规模的增加、安装技术的进步和具变革性的技术创新等几个方面论述了我国水电机电安装事业及其技术发展的过程,并提出在新一轮水电建设大潮中机电安装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建国初期的1951年,东北丰满水电站修复并开始安装原苏联制造的新机组,水力发电建设局安装大队成立,水电机电安装行业由此诞生。5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水电机电安装行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壮大过程。截止到2001年底,全国水电装机容量达到8270万千瓦,已超过美国跃居世界首位。其中大中型水电机组5800万千瓦约占70%。最近11年来,大中型水电机组就投产3213万千瓦,97%由中央直属水电施工企业安装。水电机电安装施工企业(以下简称安装企业)作为一种专业性和技术性较强的安装工程建设实体,从计划经济时代开始创业直到现在,独立的或与土建施工企业联合进入市场已有50年历史,取得了显著的工程业绩和跨时代的技术进步,并造就了一批有代表性的综合实力较强的企业单位,掌握了具有世界水平的施工技术和施工工艺。近6000万千瓦的大中型水电机组的投产和运行,充分体现了我国水力发电业的综合实力和世界先进的技术水平。这些水电工程在为国家创造巨大经济财富和综合效益的过程中,有水电机电安装企业一份不可磨灭的贡献。半个世纪的成就
机电安装企业的发展历程
1951年,在东北丰满水电站成立安装大队,修复该电站机电设备及安装原苏联制造的8.5万千瓦机组。1957年成立水电总局安装局,1958年下放至地方,1963年恢复成立水利水电机电安装局,直至1969年文革期间撤销。随后原安装局的8个处分别划归水电工程局管辖,建立各工程局的机电安装处。其演变结果是:安装一处归水电一局和七局;安装三处归水电十二局和武警二总队;安装四处归葛洲坝集团公司、水电八局、广西水电工程局和水电七局一部分;安装五处归水电十局和水电六局;安装七处归水电十四局;安装二处和六处在1965年合并为八处,以后分别归水电四局、水电五局、水电三局、水电十一局和水电二局。经过从1969年到现在的32年间的发展和重组,水电机电安装企业基本上稳定在由工程局辖属,成为水电工程局、也成为中国水利水电工程总公司和葛洲坝集团公司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我们水电站建设的主要施工力量。目前,水电总公司系统共有14支机电安装队伍(含水电十二局),称为机电安装分局(处或公司),从业人数8800人。葛洲坝集团机电建设公司2900人,再加上广东、广西、湖南、武警二总队等单位的安装处(支队)共约14000人。据调查和统计,平均年龄不超过33岁,文化程度全部在高中或相当高中的专业技校以上。企业领导及经营、生产、技术管理人员和施工项目经理绝大多数为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已完全改变了五、六十年代安装系统以中专生为主体的人员结构形式。这些企业的大多数,全员劳动生产率、建安产值利润率、人均利润和收入均高于同行业的土建施工企业。它们的产业是水电施工企业支柱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专业技术是集成度较高的传统工业技术。在水电工程建设系统中占有一定的比重和地位。水电装机容量的发展
2002年的水电装机,因1996~1999年间开工项目锐减,增加量不会超过200万千瓦。
安装技术和施工能力的进步
20世纪50年代初以江西上犹、东北大伙房、安徽梅山、佛子岭、四川狮子滩、浙江黄坛口、广东流溪河为代表的水电站的建设开创了我国水电机电安装的早期历史,安装机组的容量大多在1.5万千瓦左右。在此之后的50年,机组安装容量等级上了若干个台阶,它们是: 新安江、柘溪、新丰江电站为代表的7.25-8.5万千瓦的机组安装;
云峰、龚咀电站为代表的10万千瓦机组的安装;
刘家峡、丹江口电站为代表的15-22.5万千瓦机组的安装;
葛洲坝、水口电站为代表的12.5万千瓦及以上的大型轴流转桨式水轮发电机组的安装,其中水口电站20万千瓦轴流转桨式机组为世界上该类型容量最大的机组;
白山、龙羊峡、隔河岩、漫湾、天生桥、岩滩、小浪底电站为代表的25-30万千瓦级的机组的安装;
李家峡、二滩电站为代表的40-55万千瓦级大型水电机组的安装;
三峡、龙滩、小湾、拉西瓦为代表的70万千瓦级超大型水电机组的安装。 通过以上各时段水电机组设备安装工程的实践和锻炼,一代又一代的水电机电安装建设者,已经掌握了极丰富的水电站成套机电设备的安装、调试和试运行试验技术。可归纳为:
1)能组装、焊接直径大于8米的混流式水轮机偏心或对称分瓣的转轮,其工艺技术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首次在国内实现在现场散件组装焊接直径超过6米的全不锈钢(马氏体)混流式水轮机的转轮,完成组焊、加工和抗磨<
建国初期的1951年,东北丰满水电站修复并开始安装原苏联制造的新机组,水力发电建设局安装大队成立,水电机电安装行业由此诞生。5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水电机电安装行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壮大过程。截止到2001年底,全国水电装机容量达到8270万千瓦,已超过美国跃居世界首位。其中大中型水电机组5800万千瓦约占70%。最近11年来,大中型水电机组就投产3213万千瓦,97%由中央直属水电施工企业安装。水电机电安装施工企业(以下简称安装企业)作为一种专业性和技术性较强的安装工程建设实体,从计划经济时代开始创业直到现在,独立的或与土建施工企业联合进入市场已有50年历史,取得了显著的工程业绩和跨时代的技术进步,并造就了一批有代表性的综合实力较强的企业单位,掌握了具有世界水平的施工技术和施工工艺。近6000万千瓦的大中型水电机组的投产和运行,充分体现了我国水力发电业的综合实力和世界先进的技术水平。这些水电工程在为国家创造巨大经济财富和综合效益的过程中,有水电机电安装企业一份不可磨灭的贡献。半个世纪的成就
机电安装企业的发展历程
1951年,在东北丰满水电站成立安装大队,修复该电站机电设备及安装原苏联制造的8.5万千瓦机组。1957年成立水电总局安装局,1958年下放至地方,1963年恢复成立水利水电机电安装局,直至1969年文革期间撤销。随后原安装局的8个处分别划归水电工程局管辖,建立各工程局的机电安装处。其演变结果是:安装一处归水电一局和七局;安装三处归水电十二局和武警二总队;安装四处归葛洲坝集团公司、水电八局、广西水电工程局和水电七局一部分;安装五处归水电十局和水电六局;安装七处归水电十四局;安装二处和六处在1965年合并为八处,以后分别归水电四局、水电五局、水电三局、水电十一局和水电二局。经过从1969年到现在的32年间的发展和重组,水电机电安装企业基本上稳定在由工程局辖属,成为水电工程局、也成为中国水利水电工程总公司和葛洲坝集团公司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我们水电站建设的主要施工力量。目前,水电总公司系统共有14支机电安装队伍(含水电十二局),称为机电安装分局(处或公司),从业人数8800人。葛洲坝集团机电建设公司2900人,再加上广东、广西、湖南、武警二总队等单位的安装处(支队)共约14000人。据调查和统计,平均年龄不超过33岁,文化程度全部在高中或相当高中的专业技校以上。企业领导及经营、生产、技术管理人员和施工项目经理绝大多数为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已完全改变了五、六十年代安装系统以中专生为主体的人员结构形式。这些企业的大多数,全员劳动生产率、建安产值利润率、人均利润和收入均高于同行业的土建施工企业。它们的产业是水电施工企业支柱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专业技术是集成度较高的传统工业技术。在水电工程建设系统中占有一定的比重和地位。水电装机容量的发展
2002年的水电装机,因1996~1999年间开工项目锐减,增加量不会超过200万千瓦。
安装技术和施工能力的进步
20世纪50年代初以江西上犹、东北大伙房、安徽梅山、佛子岭、四川狮子滩、浙江黄坛口、广东流溪河为代表的水电站的建设开创了我国水电机电安装的早期历史,安装机组的容量大多在1.5万千瓦左右。在此之后的50年,机组安装容量等级上了若干个台阶,它们是: 新安江、柘溪、新丰江电站为代表的7.25-8.5万千瓦的机组安装;
云峰、龚咀电站为代表的10万千瓦机组的安装;
刘家峡、丹江口电站为代表的15-22.5万千瓦机组的安装;
葛洲坝、水口电站为代表的12.5万千瓦及以上的大型轴流转桨式水轮发电机组的安装,其中水口电站20万千瓦轴流转桨式机组为世界上该类型容量最大的机组;
白山、龙羊峡、隔河岩、漫湾、天生桥、岩滩、小浪底电站为代表的25-30万千瓦级的机组的安装;
李家峡、二滩电站为代表的40-55万千瓦级大型水电机组的安装;
三峡、龙滩、小湾、拉西瓦为代表的70万千瓦级超大型水电机组的安装。 通过以上各时段水电机组设备安装工程的实践和锻炼,一代又一代的水电机电安装建设者,已经掌握了极丰富的水电站成套机电设备的安装、调试和试运行试验技术。可归纳为:
1)能组装、焊接直径大于8米的混流式水轮机偏心或对称分瓣的转轮,其工艺技术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首次在国内实现在现场散件组装焊接直径超过6米的全不锈钢(马氏体)混流式水轮机的转轮,完成组焊、加工和抗磨<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