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磁半控整流桥失控的原因分析和预防措施
2007-12-14 14:12:02 来源:
A-
A+
电力18讯: 我市现有22座水电站,装机46台,总容量27605kW:其中我中心属下有6座水电站,装机容量20230kW。无论是低压机组还是高压机组,其励磁方式基本上都是采取可控硅静止励磁装置。装置的主回路均为半控整流方式,采用静止励磁取代了原有的旋转励磁机,不但提高了励磁的动态性能,而且维护方便、运行稳定可靠,所以可控硅静止励磁装置在小型水电站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 整流桥可控硅元件失控的现象
励磁装置在数十年的运行过程中,也多次出现过一些问题,突出表现为整流桥可控硅元件失控。一旦出现失控,整流装置输出的励磁电流可迅速上升到额定励磁电流的1.5~2倍(按励磁变压器二次电压高低而不同),致使励磁装置误强励。如果原发电机正在并网运行,将因励磁电压和励磁电流的猛增,使无功急剧增加,导致发电机过负荷(定子过电流);如果发电机空载时出现失控(或如上所述并网运行时失控,再甩负荷)将会导致发电机过电压。无论是过负荷或是过电压对发电机运行都是不容许的。而且出现失控后调节器将不能调节,无论是“自动”或“手动”方式均不能把励磁电流降下来。此时如用示波器观察励磁输出电压波形,可以看到此时已经不再是每个周期输出3个波形相同、三相对称的波形,而是像马鞍形一样,然后过零,连续不断(见图1)。
图1 整流桥可控硅元件失控时励磁输出电压波形
2 整流桥可控硅元件失控的主要原因
2.1 可控硅元件的正向阻断能力下降
可控硅在长期不使用,而且密封不良的情况下,由于受潮(尤其是春天,长时间停机),硅元件正向阻断能力是很容易下降的。一旦硅元件的正向阻断能力下降到低于整流变压器的二次电压,硅元件就不需要等触发脉冲到来便自然导通,造成脉冲控制不起作用,输出的电压波形基本上是1个正半波,使励磁电压升高,引起误强励。
2.2 可控硅元件的维持电流太小
因发电机转子是一个以电感为主的大电流负载,对半控桥来说,电流流过大电感,电压过零后,电流并不为零。虽然半控桥在电感负载侧设有续流管,但如果续流管的管压降不低于正在导通的可控硅元件的管压降的话,电感上的电流除了大部分从续流管流过外,仍有部分电流在原导通的可控硅上流过。这个电流虽然是衰减的,但是在外加电压整个负半周,电流仍未能减到小于维持电流(即原导通可控硅仍未关断),到下1个正半周到来时,该硅元件就不需要等触发脉冲到来就继续导通。如此连续下去,一相可控硅连续导通,同样会因输出大电流而造成误强励。
2.3 触发器丢脉冲
在三相整流电路里,3个可控硅是在3个脉冲加入后依次轮流导通的,后一相可控硅的导通,使前一相可控硅承受反向电压而强迫关断,所以在大电感负载下,后一相可控硅导通是前一相可控硅关断的重要条件。在上述第二种情况中,如果三相脉冲正常,虽然维持电流小,也能保持正常换相,不致于失控。但如果出现丢脉冲,不能保持正常换相,那就非出现失控不可了,其结果与上述2种情况相同。
出现丢脉冲,不仅是因脉冲单元本身故障所致,脉冲引线接触不良,或是被老鼠咬断,也会造成丢脉冲,这种现象在电站常有发生。更普遍的是脉冲单元里的移相电阻变值、电容漏电,使移相特性改变,往往使脉冲移到同步的容许范围以外,相当于丢脉冲,这是尤其值得注意的。
3 防止整流桥可控硅元件失控的措施
根据上述励磁装置失控的种种原因,加强维护是减小事故发生的有效措施。我中心对属下所有电站进行定期检修,并为防止装置失控采取针对性措施,主要有以下方面:
1)在更换可控硅元件时,硅元件的正、反向阻断电压不得低于原出厂电压,可控硅的维持电流不小于50mA;硅元件尽可能不要在市面上购买,而在专业生产厂购买,以确保名牌技术指标的可靠性。
2)如要更换续流管,续流管的管压降以小为好,最好小于0.5V。
3)触发极的引线要经常保持完好,防止截断引起丢脉冲。
4)定期用示波器检查可控桥的直流输出波形,保证在调节范围内可控桥的直流输出波形三相齐全、大小基本相同。
5)三相触发器输出脉冲宽度、幅值、相位(移相)正常,如直流输出波形三相不对称,可调整触发器脉冲相位来实现(调节RC移相电阻R)。
4 结束语
总之,熟悉、理解半控整流桥产生失控的原因和调节器的基本原理,加强维护,可以有效地避免半控整流桥失控,提高安全运行的可靠性,这对发电厂是非常重要的。
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微机励磁出现,励磁装置主回路大都采用三相全控整流桥,全控整流桥的优点是反应快、能逆变灭磁,把储藏在转子绕组磁场能量反馈到交流电网中。更重要的是,全控桥能从根本上解决半控整流桥的失控现象。2003年,我中心在白水寨电站励磁改
1 整流桥可控硅元件失控的现象
励磁装置在数十年的运行过程中,也多次出现过一些问题,突出表现为整流桥可控硅元件失控。一旦出现失控,整流装置输出的励磁电流可迅速上升到额定励磁电流的1.5~2倍(按励磁变压器二次电压高低而不同),致使励磁装置误强励。如果原发电机正在并网运行,将因励磁电压和励磁电流的猛增,使无功急剧增加,导致发电机过负荷(定子过电流);如果发电机空载时出现失控(或如上所述并网运行时失控,再甩负荷)将会导致发电机过电压。无论是过负荷或是过电压对发电机运行都是不容许的。而且出现失控后调节器将不能调节,无论是“自动”或“手动”方式均不能把励磁电流降下来。此时如用示波器观察励磁输出电压波形,可以看到此时已经不再是每个周期输出3个波形相同、三相对称的波形,而是像马鞍形一样,然后过零,连续不断(见图1)。
图1 整流桥可控硅元件失控时励磁输出电压波形
2 整流桥可控硅元件失控的主要原因
2.1 可控硅元件的正向阻断能力下降
可控硅在长期不使用,而且密封不良的情况下,由于受潮(尤其是春天,长时间停机),硅元件正向阻断能力是很容易下降的。一旦硅元件的正向阻断能力下降到低于整流变压器的二次电压,硅元件就不需要等触发脉冲到来便自然导通,造成脉冲控制不起作用,输出的电压波形基本上是1个正半波,使励磁电压升高,引起误强励。
2.2 可控硅元件的维持电流太小
因发电机转子是一个以电感为主的大电流负载,对半控桥来说,电流流过大电感,电压过零后,电流并不为零。虽然半控桥在电感负载侧设有续流管,但如果续流管的管压降不低于正在导通的可控硅元件的管压降的话,电感上的电流除了大部分从续流管流过外,仍有部分电流在原导通的可控硅上流过。这个电流虽然是衰减的,但是在外加电压整个负半周,电流仍未能减到小于维持电流(即原导通可控硅仍未关断),到下1个正半周到来时,该硅元件就不需要等触发脉冲到来就继续导通。如此连续下去,一相可控硅连续导通,同样会因输出大电流而造成误强励。
2.3 触发器丢脉冲
在三相整流电路里,3个可控硅是在3个脉冲加入后依次轮流导通的,后一相可控硅的导通,使前一相可控硅承受反向电压而强迫关断,所以在大电感负载下,后一相可控硅导通是前一相可控硅关断的重要条件。在上述第二种情况中,如果三相脉冲正常,虽然维持电流小,也能保持正常换相,不致于失控。但如果出现丢脉冲,不能保持正常换相,那就非出现失控不可了,其结果与上述2种情况相同。
出现丢脉冲,不仅是因脉冲单元本身故障所致,脉冲引线接触不良,或是被老鼠咬断,也会造成丢脉冲,这种现象在电站常有发生。更普遍的是脉冲单元里的移相电阻变值、电容漏电,使移相特性改变,往往使脉冲移到同步的容许范围以外,相当于丢脉冲,这是尤其值得注意的。
3 防止整流桥可控硅元件失控的措施
根据上述励磁装置失控的种种原因,加强维护是减小事故发生的有效措施。我中心对属下所有电站进行定期检修,并为防止装置失控采取针对性措施,主要有以下方面:
1)在更换可控硅元件时,硅元件的正、反向阻断电压不得低于原出厂电压,可控硅的维持电流不小于50mA;硅元件尽可能不要在市面上购买,而在专业生产厂购买,以确保名牌技术指标的可靠性。
2)如要更换续流管,续流管的管压降以小为好,最好小于0.5V。
3)触发极的引线要经常保持完好,防止截断引起丢脉冲。
4)定期用示波器检查可控桥的直流输出波形,保证在调节范围内可控桥的直流输出波形三相齐全、大小基本相同。
5)三相触发器输出脉冲宽度、幅值、相位(移相)正常,如直流输出波形三相不对称,可调整触发器脉冲相位来实现(调节RC移相电阻R)。
4 结束语
总之,熟悉、理解半控整流桥产生失控的原因和调节器的基本原理,加强维护,可以有效地避免半控整流桥失控,提高安全运行的可靠性,这对发电厂是非常重要的。
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微机励磁出现,励磁装置主回路大都采用三相全控整流桥,全控整流桥的优点是反应快、能逆变灭磁,把储藏在转子绕组磁场能量反馈到交流电网中。更重要的是,全控桥能从根本上解决半控整流桥的失控现象。2003年,我中心在白水寨电站励磁改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