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喀什康帕二级水电站增容改造
2007-08-13 17:19:54 来源:
A-
A+
电力18讯: 一、电站概况
康帕二级水电站地处新疆喀什地区英吉沙县境内,位于昆仑山北麓、塔里木盆地西沿。电站始建于二十世纪80年代中期,是康帕大渠上的第二级梯级电站,利用康帕大渠下游的灌溉用水进行发电,布置形式为引水式。电站主要由进水闸、进水渠、直线沉沙池、调节池、前池、压力钢管、发电厂房和尾水渠组成,装机容量P=2×800+1×
1600kW,但长期以来一直未能达到设计出力。
随着英吉沙县国民经济的不断增长,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和提高,对电能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尤其2002年该县被列入全国第四批中级电气化县后,对电能的需求量更大,现有的发电量已不能满足需要,必须开发新的电源,对原有电站进行增容改造是重要的途径之一。
二、电站达不到额定出力的原因分析
通过现场调查,分析康帕二级水电站长期未能达到设计出力的原因,从水工建筑物来讲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引水渠衬砌采用干砌卵石灌浆,由于引水渠沿线是含粘土较多的砂卵砾石层,渗透性较差,冬季在衬砌的卵石灌浆底部发生冻胀,衬砌层膨胀或塌落(尤其是背阴面),造成引水渠断面减小,糙率增加,使流速较大幅度降低,达不到设计引用流量。
2.引水渠与前池联接处扭面角度较大,形式不合理,造成过流断面收缩减小过大,水流不畅,水头损失加大。
3.库山河多年平均含沙量为2.83kg/m3,平均粒径达0.182mm,中值粒径0.0951mm,粒径大于0.050mm的泥沙占全年泥沙总量的67%,其原因是该河上游汇集公格尔、慕士塔格的冰川堆积物,再加上坡陡、流急,故泥沙颗粒粗。夏季来水量大时,通过直线沉砂池也只能排除来水中部分砂石;冬季上游来水量小时,连发电用水量都不能满足,更没有多余的水冲砂,造成引水渠淤积,大量泥砂进入前池。
4.前池排砂能力较差,使大量泥砂进入水轮机,造成过流部件严重磨损。
5.压力管道较长(583.9m),直径小(∮=1.3m),造成较大水头损失,降低了有效运行水头。
6.尾水管出口端与尾水渠联接处设计不合理,造成尾水出口出流不利,尾水水面壅高,水面波动较大,水轮机发生振动,影响机组出力。
此外,机组过流部件经多次修复后,型线已与原机型不符,机组效率大幅度下降,也是机组达不到额定出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根据以上分析,本次将对引水渠、前池和尾水管出门端与尾水渠联接段加以改造,降低机组进口前、出门后的水头损失,为电站增容改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三、电站改造的基本内容
1.水工建筑物。本次康帕二级电站增容改造水上建筑物方面的基本内容有如下几项:
(1)引水渠改造
本次改造将原衬砌的干砌卵石全部拆除,在衬砌层底部增设30cm厚的戈壁石防冲层。为提高衬砌层的抗冻性,考虑冬季运行水位,引水渠从渠底1.Om高(包括渠底)采用浆砌卵石,表层打60厚C15细石砼,降低引水渠表面糙率(原糙率为干砌石0.033,现改为砼0.017),提高了渠道的引水能力。改造后,渠道流速增为1.94m/s,远大于输冰流速,输冰问题解决了,渠道引用流量也由原来的6.Om3/s增至8.0m3/s。为保证冬季排冰效果,使浮冰顺利流到排冰悬板上,冬季引水渠水面宽度应与前池宽度基本相等,渠底宽度取1.2m,边坡取1:1,当冬季通过4.Om3/s水时,水面宽度3.08m,而前池宽度为3.05m,基本相等,从而保证了排冰顺畅。
(2)引水渠与前池联接扭面改造
原引水渠与前池的联接扭面结构形式不合理,角度过大,过流断面小,水流不畅,本次改造将原扭面拆除,扭面采用浆砌卵石砌筑,扭面厚为400mm,采用C15细石砼砌筑,水泥砂浆钩缝,扭画的平面角度取a=13.4°,长度由原来5.25m改为16.4m,使引水渠边坡与前池垂直挡土墙很平顺的联接,保证水流流态的平稳性。
(3)前池改造
前池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排冰排砂不利,拦污栅清污不方便。因为前池已布有排冰悬板,悬板安装高程与引水渠末端高程基本相等,原设在倒坡始端到悬板间的舌瓣门只起到切断发电引水的作用,引水渠来水中的悬浮物和冬季冰凌由于舌瓣门的阻挡,全部进入进水室,造成流道阻塞和产生磨蚀。因此,将舌瓣门拆除,在挡砂坎与排冰悬板之间用浆砌石做一挡水墙,并在顶部设宽0.3m、高0.5m的钢筋砼卧梁,卧梁下设0.3m×O.3m的排气孔。卧梁作为拦污栅铰支座的基础,将原发电水从悬板底部<
康帕二级水电站地处新疆喀什地区英吉沙县境内,位于昆仑山北麓、塔里木盆地西沿。电站始建于二十世纪80年代中期,是康帕大渠上的第二级梯级电站,利用康帕大渠下游的灌溉用水进行发电,布置形式为引水式。电站主要由进水闸、进水渠、直线沉沙池、调节池、前池、压力钢管、发电厂房和尾水渠组成,装机容量P=2×800+1×
1600kW,但长期以来一直未能达到设计出力。
随着英吉沙县国民经济的不断增长,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和提高,对电能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尤其2002年该县被列入全国第四批中级电气化县后,对电能的需求量更大,现有的发电量已不能满足需要,必须开发新的电源,对原有电站进行增容改造是重要的途径之一。
二、电站达不到额定出力的原因分析
通过现场调查,分析康帕二级水电站长期未能达到设计出力的原因,从水工建筑物来讲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引水渠衬砌采用干砌卵石灌浆,由于引水渠沿线是含粘土较多的砂卵砾石层,渗透性较差,冬季在衬砌的卵石灌浆底部发生冻胀,衬砌层膨胀或塌落(尤其是背阴面),造成引水渠断面减小,糙率增加,使流速较大幅度降低,达不到设计引用流量。
2.引水渠与前池联接处扭面角度较大,形式不合理,造成过流断面收缩减小过大,水流不畅,水头损失加大。
3.库山河多年平均含沙量为2.83kg/m3,平均粒径达0.182mm,中值粒径0.0951mm,粒径大于0.050mm的泥沙占全年泥沙总量的67%,其原因是该河上游汇集公格尔、慕士塔格的冰川堆积物,再加上坡陡、流急,故泥沙颗粒粗。夏季来水量大时,通过直线沉砂池也只能排除来水中部分砂石;冬季上游来水量小时,连发电用水量都不能满足,更没有多余的水冲砂,造成引水渠淤积,大量泥砂进入前池。
4.前池排砂能力较差,使大量泥砂进入水轮机,造成过流部件严重磨损。
5.压力管道较长(583.9m),直径小(∮=1.3m),造成较大水头损失,降低了有效运行水头。
6.尾水管出口端与尾水渠联接处设计不合理,造成尾水出口出流不利,尾水水面壅高,水面波动较大,水轮机发生振动,影响机组出力。
此外,机组过流部件经多次修复后,型线已与原机型不符,机组效率大幅度下降,也是机组达不到额定出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根据以上分析,本次将对引水渠、前池和尾水管出门端与尾水渠联接段加以改造,降低机组进口前、出门后的水头损失,为电站增容改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三、电站改造的基本内容
1.水工建筑物。本次康帕二级电站增容改造水上建筑物方面的基本内容有如下几项:
(1)引水渠改造
本次改造将原衬砌的干砌卵石全部拆除,在衬砌层底部增设30cm厚的戈壁石防冲层。为提高衬砌层的抗冻性,考虑冬季运行水位,引水渠从渠底1.Om高(包括渠底)采用浆砌卵石,表层打60厚C15细石砼,降低引水渠表面糙率(原糙率为干砌石0.033,现改为砼0.017),提高了渠道的引水能力。改造后,渠道流速增为1.94m/s,远大于输冰流速,输冰问题解决了,渠道引用流量也由原来的6.Om3/s增至8.0m3/s。为保证冬季排冰效果,使浮冰顺利流到排冰悬板上,冬季引水渠水面宽度应与前池宽度基本相等,渠底宽度取1.2m,边坡取1:1,当冬季通过4.Om3/s水时,水面宽度3.08m,而前池宽度为3.05m,基本相等,从而保证了排冰顺畅。
(2)引水渠与前池联接扭面改造
原引水渠与前池的联接扭面结构形式不合理,角度过大,过流断面小,水流不畅,本次改造将原扭面拆除,扭面采用浆砌卵石砌筑,扭面厚为400mm,采用C15细石砼砌筑,水泥砂浆钩缝,扭画的平面角度取a=13.4°,长度由原来5.25m改为16.4m,使引水渠边坡与前池垂直挡土墙很平顺的联接,保证水流流态的平稳性。
(3)前池改造
前池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排冰排砂不利,拦污栅清污不方便。因为前池已布有排冰悬板,悬板安装高程与引水渠末端高程基本相等,原设在倒坡始端到悬板间的舌瓣门只起到切断发电引水的作用,引水渠来水中的悬浮物和冬季冰凌由于舌瓣门的阻挡,全部进入进水室,造成流道阻塞和产生磨蚀。因此,将舌瓣门拆除,在挡砂坎与排冰悬板之间用浆砌石做一挡水墙,并在顶部设宽0.3m、高0.5m的钢筋砼卧梁,卧梁下设0.3m×O.3m的排气孔。卧梁作为拦污栅铰支座的基础,将原发电水从悬板底部<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