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水电站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保护对策
2007-04-09 11:19:02 来源:云南环境科学
A-
A+
电力18讯: 作者:何玉芹 欧晓昆
云南省水能资源丰富, 是国家级水电能源基地。但是, 云南省的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还很低, 仅有5% , 与全国和世界平均水平相比还有相当差距, 水电资源的开发可以形成云南省的优势和支柱产业。
1 水资源及水能资源
云南省境内河流众多, 水量充沛, 径流面积在100Km2 以上的河流有908 条, 分属长江、珠江、红河、澜沧江、怒江和伊洛瓦底江六大水系, 是我国水能资源最为丰富的省份之一。全省常年自产水资源量2222亿m3 , 其中, 地表水1482亿m3 , 占66.7% , 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1.03亿Kw, 水资源量和水能资源蕴藏量均居全国第三位。水电可开发装机总容量约9000Kw, 占全国水电可开发装机容量的23.8%, 居全国第二位。在全省的水能资源中, 金沙江、澜沧江、怒江可开发水能资源占全省可开发利用水能资源的92%以上。
云南水力资源分布广且相对集中, 水量丰沛而稳定, 开发目标相对简单, 淹没损失和迁移人口少, 单位工程量小, 工程造价低, 技术经济指标优越。丰富的水能资源和优越的可开发条件为云南省发展水电事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 水电开发的现状
目前, 云南省水电资源开发率不足6.3% , 远远低于全国20%的开发水平。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 “西电东送”的方针为云南省把水电发展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2003年云南省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快中小水电站发展的决定》, 提出为把云南省的中小水电优势迅速转化为经济优势, 加快培育以水电为主的电力支柱产业, 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的实现。当前, 云南境内六大水系干流上已规划有50座大型水电站, 已经建成或正在建设的大型电站有7座, 近期计划建设的4座。其中, 澜沧江规划16个, 金沙江规划8个, 怒江规划13个, 珠江(南盘江段) 规划10 个, 红河近期计划建设南沙电站。除六大水系干流外, 正在建设和规划将要建设的中小水电站超过216座, 径流面积在100Km2以上的908条河流中已有800条正在和规划将要建设水电站。其中, 金沙江支流岗曲河、普渡河、牛栏江、横江、白水江等56个梯级, 珠江支流北盘江、黄泥河、西洋江等19 级, 红河支流李仙江、泗南江、滕条江、盘龙河等32级, 澜沧江支流西洱河、威远江等39级, 怒江支流老窝河、苏帕河等31级, 伊洛瓦底江水系的龙川江、大盈江、槟榔江等23级。
3 水电开发建设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和影响
3.1 直接产生生态破坏
建设工程的占用土地和开挖, 造成对森林、植被和其他生物资源的砍伐和毁坏, 直接破坏陆生植被, 减少陆生动植物的生存环境和栖息地, 导致陆生动植物个体数量的减少, 危及重要物种和生态系统的生存和存在。如澜沧江干流的小湾电站, 由于修建大坝和相关的道路建设, 对河流两岸进行了大面积的工程开挖, 大坝的面山几乎都被铲平, 表土完全被剥离, 导致原生态环境发生巨大变化, 建设工程附近的动植物失去它们赖以生存的生境。
3.2 影响生态平衡
3.2.1 对鱼类和水生生物的影响
大坝的修建使河流的鱼类和水生生物的栖息地及洄路线受到干扰, 特别是对洄游性鱼类的影响巨大, 大坝阻隔了洄游性鱼类的洄游通道, 对其的影响可能将是毁灭性的。其次, 电站建设所引起的河流水文情势变化, 如河流的水流变缓, 水温和水位等的改变, 使河流中原有鱼类和水生生物区系发生改变, 使原有鱼类的种类和其他水生生物将会因大坝的修建改变其生活路线和生活周期, 导致鱼类和其他水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发生较大变化。从而使整个河流的生物生态系统发生变化。
3.2.2 外来物种入侵
电站水库的形成为人工养殖鱼类等水生经济物种提供了合适的场所, 而人工养殖往往会引入一些生长迅速、生命力强的外来物种, 这些外来物种一旦适应了当地的环境, 大量繁殖和增长, 将会通过占据当地土著鱼类的生态位, 捕杀土著鱼类的鱼卵和幼鱼等方式使当地土著鱼类数量锐减甚至消失。
3.2.3 陆生生物的迁移和交流
电站的建设将会形成各种形式的水库。而大型水库的形成将会截断一些陆生动物的正常迁移路线, 使这些陆生生物的基因交流形成阻碍, 最终使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
3.2.4 生物的分布和繁殖
大坝的修建和水库的形成, 使一些水生生物的栖息地发生改变, 会促使生物的分布和繁殖发生变化。陆生生物由于水位发生变化而淹没原来的生境, 动物可以向更高的地方移动, 而植物所受到的影响也许是灭绝性的。一些大型电站工程的建成,形成的<
云南省水能资源丰富, 是国家级水电能源基地。但是, 云南省的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还很低, 仅有5% , 与全国和世界平均水平相比还有相当差距, 水电资源的开发可以形成云南省的优势和支柱产业。
1 水资源及水能资源
云南省境内河流众多, 水量充沛, 径流面积在100Km2 以上的河流有908 条, 分属长江、珠江、红河、澜沧江、怒江和伊洛瓦底江六大水系, 是我国水能资源最为丰富的省份之一。全省常年自产水资源量2222亿m3 , 其中, 地表水1482亿m3 , 占66.7% , 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1.03亿Kw, 水资源量和水能资源蕴藏量均居全国第三位。水电可开发装机总容量约9000Kw, 占全国水电可开发装机容量的23.8%, 居全国第二位。在全省的水能资源中, 金沙江、澜沧江、怒江可开发水能资源占全省可开发利用水能资源的92%以上。
云南水力资源分布广且相对集中, 水量丰沛而稳定, 开发目标相对简单, 淹没损失和迁移人口少, 单位工程量小, 工程造价低, 技术经济指标优越。丰富的水能资源和优越的可开发条件为云南省发展水电事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 水电开发的现状
目前, 云南省水电资源开发率不足6.3% , 远远低于全国20%的开发水平。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 “西电东送”的方针为云南省把水电发展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2003年云南省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快中小水电站发展的决定》, 提出为把云南省的中小水电优势迅速转化为经济优势, 加快培育以水电为主的电力支柱产业, 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的实现。当前, 云南境内六大水系干流上已规划有50座大型水电站, 已经建成或正在建设的大型电站有7座, 近期计划建设的4座。其中, 澜沧江规划16个, 金沙江规划8个, 怒江规划13个, 珠江(南盘江段) 规划10 个, 红河近期计划建设南沙电站。除六大水系干流外, 正在建设和规划将要建设的中小水电站超过216座, 径流面积在100Km2以上的908条河流中已有800条正在和规划将要建设水电站。其中, 金沙江支流岗曲河、普渡河、牛栏江、横江、白水江等56个梯级, 珠江支流北盘江、黄泥河、西洋江等19 级, 红河支流李仙江、泗南江、滕条江、盘龙河等32级, 澜沧江支流西洱河、威远江等39级, 怒江支流老窝河、苏帕河等31级, 伊洛瓦底江水系的龙川江、大盈江、槟榔江等23级。
3 水电开发建设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和影响
3.1 直接产生生态破坏
建设工程的占用土地和开挖, 造成对森林、植被和其他生物资源的砍伐和毁坏, 直接破坏陆生植被, 减少陆生动植物的生存环境和栖息地, 导致陆生动植物个体数量的减少, 危及重要物种和生态系统的生存和存在。如澜沧江干流的小湾电站, 由于修建大坝和相关的道路建设, 对河流两岸进行了大面积的工程开挖, 大坝的面山几乎都被铲平, 表土完全被剥离, 导致原生态环境发生巨大变化, 建设工程附近的动植物失去它们赖以生存的生境。
3.2 影响生态平衡
3.2.1 对鱼类和水生生物的影响
大坝的修建使河流的鱼类和水生生物的栖息地及洄路线受到干扰, 特别是对洄游性鱼类的影响巨大, 大坝阻隔了洄游性鱼类的洄游通道, 对其的影响可能将是毁灭性的。其次, 电站建设所引起的河流水文情势变化, 如河流的水流变缓, 水温和水位等的改变, 使河流中原有鱼类和水生生物区系发生改变, 使原有鱼类的种类和其他水生生物将会因大坝的修建改变其生活路线和生活周期, 导致鱼类和其他水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发生较大变化。从而使整个河流的生物生态系统发生变化。
3.2.2 外来物种入侵
电站水库的形成为人工养殖鱼类等水生经济物种提供了合适的场所, 而人工养殖往往会引入一些生长迅速、生命力强的外来物种, 这些外来物种一旦适应了当地的环境, 大量繁殖和增长, 将会通过占据当地土著鱼类的生态位, 捕杀土著鱼类的鱼卵和幼鱼等方式使当地土著鱼类数量锐减甚至消失。
3.2.3 陆生生物的迁移和交流
电站的建设将会形成各种形式的水库。而大型水库的形成将会截断一些陆生动物的正常迁移路线, 使这些陆生生物的基因交流形成阻碍, 最终使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
3.2.4 生物的分布和繁殖
大坝的修建和水库的形成, 使一些水生生物的栖息地发生改变, 会促使生物的分布和繁殖发生变化。陆生生物由于水位发生变化而淹没原来的生境, 动物可以向更高的地方移动, 而植物所受到的影响也许是灭绝性的。一些大型电站工程的建成,形成的<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