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情水调自动化系统在南盘江流域中的应用
2006-08-08 15:30:10 来源:天生桥一级水电开发有限公司水电厂
A-
A+
电力18讯: 作者:杨应举
摘要:为了保证天生桥一、二级电站安全经济运行而建立的天生桥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由2个中心站,4个分中心站,3个水位站,8个水位雨量站,26个雨量站组成,功能齐全,界面友好,操作简便。该系统在天生桥一、二级电站的水文预报、联合调度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天生桥 水情自动测报系统 应用
1 概述
天生桥一、二级总装机容量为2520MW,为红水河梯级开发的"龙头电站",担负着"西电东送"的重任,为50139平方公里,流域内年内与年际降雨分布极不均匀,汛期为每年5月20日至11月11日,雨季中降雨量主要集中在6-8月,约占全年降雨量的60%,暴雨主要发生在6-9月,暴雨分布呈多中心,多位于中下游。近坝区的马别河流域与黄泥河流域为南盘江流域的两个暴雨中心,形成的洪水峰高量大,且汇流历时短,对电站的防洪构成了严重威胁,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的建成,对提高一、二级电的防洪安全、水库联合调度起到了积极的重要作用。
2 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的建设
2.1 系统建设、组成及通信方式简介
天生桥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由南京自动化研究院承建,并分两期兴建。其中一期工程位于三江口水文站--天生桥区间,采用超短波方式进行组网,控制流域面积为5869km2,于95年兴建,于96年6月投入试运行;二期工程位于三江口----小龙潭区间,采用卫星方式进行组网,控制流域面积21000km2,于98年2月兴建,于同年9月投入试运行。系统由2个中心站,4个分中心站,3个水位站,8个水位雨量站,26个雨量站组成 。 系统通信方式为国际移动卫星组织提供Inmarsat-C卫星组网方式、超短波组网及VSAT组网方式进行混合组网,工作体制为自报式。系统网络图见图1。
2.2 中心站
天生桥一级电厂水情中心站计算机系统采用Client/Server(客户机/服务器)结构,网络采用ETHERNET(以太网)网,网络互连采用工业标准TCP/IP协议。中心站局域网经路由器和微波专线与一级厂房机组负荷监控信息相连。通过vsat卫星通信方式与鲁布革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相连,以接收鲁布革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的实时水情信息,天二厂水情中心站局域网经路由器和微波专线与二级厂房分中心站、南电公司、坝索分中心相连,并经双网卡路由与天生桥总厂Intranet(MIS)系统相连。通过微波及vsat卫星通信等两种互为备用的通信方式与鲁布革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相连。
2.3 系统主要功能
2.3.1 水情测报应用功能
(1)数据传输和管理功能
实时接收全系统VHF、Inmarsat-C测站的增量自报或定时自报信息以及VSAT系统实时传输的鲁布革的水情信息;定时(定时段设置)召测Inmarsat-C测站;数据的安全管理;人工采集数据的录入界面。
(2)系统管理功能
具有良好的人机界面、便于系统的管理和操作;进行测站设置、建立监控和超警参数设置;动态设置召测参数,定时召测、查询系统的Inmarsat-C测站。
(3)查询、统计和输出功能
本地和远程查询;灵活生成和输出各类统计报表;水文信息的图形显示和输出。
2.3.2 洪水预报和水库调度
天生桥一级电站实时洪水预报模型由河海大学朱华教授研制,于1998年投入使用,模型采用D模型原理。本模型投运以来,可全天自动定时预报,不需要人工干预;软件功能:定时预报、补做预报、修正预报、估作预报、预报曲线查看。
2.3.3 网络主要功能
(1) 满足客户机/服务器计算模式; (2)支持颁式数据建设; (3)文件传输;(4)远程查询和远程诊断功能;(5)文件和打印的共享;(6)具有扩充和升级能力;(7)提供与一级水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数据通信接口;(7)与电厂Intranet 系统相联接;支持过程调用的颁式应用程序;与其它电站的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相连。
2.3.4 与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进行数据交换。
2.3.5 向南电公司、天一公司进行数据的发送。
2.3.6 应用开发功能
(1)用户编辑图形;(2)用户二次开发。
2.4 运行维护管理
系统运行维护管理按"谁投资、谁受益、谁管理"的原则,天生桥水情自动测报系统一期工程三江口以下由天生桥二级电厂负责,二期工程三江口以上由天生桥一级水力发电厂负责,系统共配备维护人员2名助理工程师,13名水库调度人员。系统建成初期,水调班人员参加了设备安装调试与计算机软件编制工作;系统建成后,先后派人到南京自动化研究院南瑞水情公司天生桥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的运行维护学习。设备<
摘要:为了保证天生桥一、二级电站安全经济运行而建立的天生桥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由2个中心站,4个分中心站,3个水位站,8个水位雨量站,26个雨量站组成,功能齐全,界面友好,操作简便。该系统在天生桥一、二级电站的水文预报、联合调度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天生桥 水情自动测报系统 应用
1 概述
天生桥一、二级总装机容量为2520MW,为红水河梯级开发的"龙头电站",担负着"西电东送"的重任,为50139平方公里,流域内年内与年际降雨分布极不均匀,汛期为每年5月20日至11月11日,雨季中降雨量主要集中在6-8月,约占全年降雨量的60%,暴雨主要发生在6-9月,暴雨分布呈多中心,多位于中下游。近坝区的马别河流域与黄泥河流域为南盘江流域的两个暴雨中心,形成的洪水峰高量大,且汇流历时短,对电站的防洪构成了严重威胁,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的建成,对提高一、二级电的防洪安全、水库联合调度起到了积极的重要作用。
2 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的建设
2.1 系统建设、组成及通信方式简介
天生桥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由南京自动化研究院承建,并分两期兴建。其中一期工程位于三江口水文站--天生桥区间,采用超短波方式进行组网,控制流域面积为5869km2,于95年兴建,于96年6月投入试运行;二期工程位于三江口----小龙潭区间,采用卫星方式进行组网,控制流域面积21000km2,于98年2月兴建,于同年9月投入试运行。系统由2个中心站,4个分中心站,3个水位站,8个水位雨量站,26个雨量站组成 。 系统通信方式为国际移动卫星组织提供Inmarsat-C卫星组网方式、超短波组网及VSAT组网方式进行混合组网,工作体制为自报式。系统网络图见图1。
2.2 中心站
天生桥一级电厂水情中心站计算机系统采用Client/Server(客户机/服务器)结构,网络采用ETHERNET(以太网)网,网络互连采用工业标准TCP/IP协议。中心站局域网经路由器和微波专线与一级厂房机组负荷监控信息相连。通过vsat卫星通信方式与鲁布革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相连,以接收鲁布革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的实时水情信息,天二厂水情中心站局域网经路由器和微波专线与二级厂房分中心站、南电公司、坝索分中心相连,并经双网卡路由与天生桥总厂Intranet(MIS)系统相连。通过微波及vsat卫星通信等两种互为备用的通信方式与鲁布革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相连。
2.3 系统主要功能
2.3.1 水情测报应用功能
(1)数据传输和管理功能
实时接收全系统VHF、Inmarsat-C测站的增量自报或定时自报信息以及VSAT系统实时传输的鲁布革的水情信息;定时(定时段设置)召测Inmarsat-C测站;数据的安全管理;人工采集数据的录入界面。
(2)系统管理功能
具有良好的人机界面、便于系统的管理和操作;进行测站设置、建立监控和超警参数设置;动态设置召测参数,定时召测、查询系统的Inmarsat-C测站。
(3)查询、统计和输出功能
本地和远程查询;灵活生成和输出各类统计报表;水文信息的图形显示和输出。
2.3.2 洪水预报和水库调度
天生桥一级电站实时洪水预报模型由河海大学朱华教授研制,于1998年投入使用,模型采用D模型原理。本模型投运以来,可全天自动定时预报,不需要人工干预;软件功能:定时预报、补做预报、修正预报、估作预报、预报曲线查看。
2.3.3 网络主要功能
(1) 满足客户机/服务器计算模式; (2)支持颁式数据建设; (3)文件传输;(4)远程查询和远程诊断功能;(5)文件和打印的共享;(6)具有扩充和升级能力;(7)提供与一级水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数据通信接口;(7)与电厂Intranet 系统相联接;支持过程调用的颁式应用程序;与其它电站的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相连。
2.3.4 与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进行数据交换。
2.3.5 向南电公司、天一公司进行数据的发送。
2.3.6 应用开发功能
(1)用户编辑图形;(2)用户二次开发。
2.4 运行维护管理
系统运行维护管理按"谁投资、谁受益、谁管理"的原则,天生桥水情自动测报系统一期工程三江口以下由天生桥二级电厂负责,二期工程三江口以上由天生桥一级水力发电厂负责,系统共配备维护人员2名助理工程师,13名水库调度人员。系统建成初期,水调班人员参加了设备安装调试与计算机软件编制工作;系统建成后,先后派人到南京自动化研究院南瑞水情公司天生桥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的运行维护学习。设备<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