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厂分开以后水电厂管理几个问题探讨
2006-08-08 17:15:54 来源:中国华能集团公司水电开发部
A-
A+
电力18讯: 作者:韩大伟
摘要:网厂分开以后,各个发电公司注重水电开发和管理,在发电公司管理构架下,面对市场竞争,水电企业面临哪些问题,如何适应发电公司管理方式,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本文就此进行探讨。
关键词:水电厂 改革 管理 体制
2002年电力体制发生重大变革,五大发电公司和两大电网公司应运而生。各发电公司诞生之日起就把目光投向市场,注重电源结构的调整,注重水电资源开发和管理,以求占据市场优势。新的市场态势要求我们水电工作者认真总结经验和教训,努力建立适应发电公司构架下的管理理念和管理办法。
1 我国水电企业管理现状
1.1 管理体制
改革以前除了网省公司直接管理的全资水电厂以外,许多水电企业多采用股份制形式组建有限责任公司。按照产权关系,基本是中央企业和地方政府以及跨行业投资方,按照《公司法》建立法人治理结构,组建董事会、股东会和监事会,董事长由控股方(或相对控股方)担任。从管理层面上看,水电企业投产以后,一般委托控股方(相对控股方)管理,控股方既是该企业的投资者(出资方),又是该企业主管上级。就资产的性质而言全部是国有资产,仅仅是持有者不同而已。
1.2 生产管理水平
目前我国绝大部分水电站运用了机组计算机监控系统,生产管理水平得到极大提高,大型水电站全部实现机组监控自动化、大坝监测自动化、水库调度自动化。运行和维护人员大幅度减少,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实现无人值班(少人职守)。个别电站管理水平已经达到或接近国外同类电站先进水平。
1.3 人员素质和管理理念
近年来,水电厂运行、检修以及经营管理者文化素质较高,主要岗位工作人员已获得相应管理职称,胜任专业岗位工作,具备较高的技术水平。就企业管理理念看,由于多年的管理习惯,多数员工还没有建立起经营意识、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人才结构中经营骨干缺乏,不够注重基础管理工作,不够注重成本控制,对水电企业考核的机制和内容不够科学。
2 网厂分开以后面临的问题
国务院国发[2002]5号文件下发了电力体制改革方案,对改革的总体目标做了全面阐述,即"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健全电价机制,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电力发展,推进全国联网,构建政府监管下的政企分开、公平竞争、开放有序、健康发展的电力市场体系"。这是党中央和国务院对电力体制改革总体要求,我们要从这个思路出发来审视水电所处的环境和面临问题以及采取的对策。
2.1 隶属关系改变发生管理理念变化
水电企业划转到五个发电公司,隶属关系发生变化。各个发电集团的管理职员或是原国家电力公司专业骨干或是基层企业生产经营骨干,公司成立伊始高层领导就策划企业发展战略和本公司企业文化。发电集团公司成立一年多以来,管理构架已经形成,在生产和经营等一系列环节建立与市场相适应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具有精干组织机构和完善的规章制度,因此新划转的水电企业不仅仅是法人代表和公司名称改变,也伴随管理方式和管理习惯的改变,如何尽快"适应、磨合、靠拢"是各水电企业面临的首要问题。
2.2 利益格局发生变化
网厂分开以后原有的利益格局必将发生质的变化。而决定各个发电集团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包括:发电公司所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所拥有的能源资源状况、发电方式、发电机组参数和性能、管理水平等,电力市场化格局已初露端倪。
2.3 经营方式发生变化
经营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来产、供、销由国家电力公司(网、省公司)统一安排,现在发电企业要自行组织销售产品,参与市场竞争,水电企业的电价既要考虑滚动发展又要有市场竞争优势,这是原来没有营销环节的水电企业一开始就要应对困难。
外部环境要求水电企业必须建立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在生产和经营管理环节上建立与电力市场相适应办法,在建立快速反应的财务经营系统等基础性工作方面下功夫。
2.4 体制改革后机遇
电力体制改革后,水电行业的自身优势越来越受到重视,我国正处在世界水电开发的最前沿,一批大型、巨型电站建成投产必将带来新的技术和新的管理,为水电企业管理工作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一批优秀水电管理人才必将脱颖而出,展现才华。
3 水电企业应采取的对策
鉴于上述分析,电力体制改革以后水电生产企业所面临问题不是简单归属变化,而是要进入市场,要规范和约束水电生产经营机制使之成为市场竞争的优胜者。水电企业力求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应对市场化局面。
摘要:网厂分开以后,各个发电公司注重水电开发和管理,在发电公司管理构架下,面对市场竞争,水电企业面临哪些问题,如何适应发电公司管理方式,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本文就此进行探讨。
关键词:水电厂 改革 管理 体制
2002年电力体制发生重大变革,五大发电公司和两大电网公司应运而生。各发电公司诞生之日起就把目光投向市场,注重电源结构的调整,注重水电资源开发和管理,以求占据市场优势。新的市场态势要求我们水电工作者认真总结经验和教训,努力建立适应发电公司构架下的管理理念和管理办法。
1 我国水电企业管理现状
1.1 管理体制
改革以前除了网省公司直接管理的全资水电厂以外,许多水电企业多采用股份制形式组建有限责任公司。按照产权关系,基本是中央企业和地方政府以及跨行业投资方,按照《公司法》建立法人治理结构,组建董事会、股东会和监事会,董事长由控股方(或相对控股方)担任。从管理层面上看,水电企业投产以后,一般委托控股方(相对控股方)管理,控股方既是该企业的投资者(出资方),又是该企业主管上级。就资产的性质而言全部是国有资产,仅仅是持有者不同而已。
1.2 生产管理水平
目前我国绝大部分水电站运用了机组计算机监控系统,生产管理水平得到极大提高,大型水电站全部实现机组监控自动化、大坝监测自动化、水库调度自动化。运行和维护人员大幅度减少,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实现无人值班(少人职守)。个别电站管理水平已经达到或接近国外同类电站先进水平。
1.3 人员素质和管理理念
近年来,水电厂运行、检修以及经营管理者文化素质较高,主要岗位工作人员已获得相应管理职称,胜任专业岗位工作,具备较高的技术水平。就企业管理理念看,由于多年的管理习惯,多数员工还没有建立起经营意识、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人才结构中经营骨干缺乏,不够注重基础管理工作,不够注重成本控制,对水电企业考核的机制和内容不够科学。
2 网厂分开以后面临的问题
国务院国发[2002]5号文件下发了电力体制改革方案,对改革的总体目标做了全面阐述,即"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健全电价机制,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电力发展,推进全国联网,构建政府监管下的政企分开、公平竞争、开放有序、健康发展的电力市场体系"。这是党中央和国务院对电力体制改革总体要求,我们要从这个思路出发来审视水电所处的环境和面临问题以及采取的对策。
2.1 隶属关系改变发生管理理念变化
水电企业划转到五个发电公司,隶属关系发生变化。各个发电集团的管理职员或是原国家电力公司专业骨干或是基层企业生产经营骨干,公司成立伊始高层领导就策划企业发展战略和本公司企业文化。发电集团公司成立一年多以来,管理构架已经形成,在生产和经营等一系列环节建立与市场相适应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具有精干组织机构和完善的规章制度,因此新划转的水电企业不仅仅是法人代表和公司名称改变,也伴随管理方式和管理习惯的改变,如何尽快"适应、磨合、靠拢"是各水电企业面临的首要问题。
2.2 利益格局发生变化
网厂分开以后原有的利益格局必将发生质的变化。而决定各个发电集团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包括:发电公司所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所拥有的能源资源状况、发电方式、发电机组参数和性能、管理水平等,电力市场化格局已初露端倪。
2.3 经营方式发生变化
经营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来产、供、销由国家电力公司(网、省公司)统一安排,现在发电企业要自行组织销售产品,参与市场竞争,水电企业的电价既要考虑滚动发展又要有市场竞争优势,这是原来没有营销环节的水电企业一开始就要应对困难。
外部环境要求水电企业必须建立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在生产和经营管理环节上建立与电力市场相适应办法,在建立快速反应的财务经营系统等基础性工作方面下功夫。
2.4 体制改革后机遇
电力体制改革后,水电行业的自身优势越来越受到重视,我国正处在世界水电开发的最前沿,一批大型、巨型电站建成投产必将带来新的技术和新的管理,为水电企业管理工作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一批优秀水电管理人才必将脱颖而出,展现才华。
3 水电企业应采取的对策
鉴于上述分析,电力体制改革以后水电生产企业所面临问题不是简单归属变化,而是要进入市场,要规范和约束水电生产经营机制使之成为市场竞争的优胜者。水电企业力求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应对市场化局面。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