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核心区供电可靠性与对策
2008-08-06 09:56:23 来源:
A-
A+
电力18讯:
华北电力大学 路俊海
摘要:该文通过调查分析北京城市核心区电网结构、设备管理以及发生的重要停电事故情况,研究探索北京城市核心区配电网存在的供电风险规律,并从电网规划设计、建设发展、运行管理等方面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核心区;配网;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TM619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3-0867(2008)06-0007-03
北京市电力公司作为国家电网公司在北京地区的执行单位,担负着北京地区和奥运会期间的安全可靠供电的责任。为了提高北京城市配电网供电可靠性,需要对北京城市配电网的现状进行研究和评估,提出进一步建设和改造的技术条件与建设方案,使城市核心区供电可靠率达到99.995%及以上,真正将首都核心地区建设成为高可靠性的配电网示范区。
1 北京城市核心区配电网简介
城区供电公司担负着首都核心区供电的重任,负责东城、西城、崇文、宣武四个行政区管辖范围内的所有用户的供用电业务。城区电网是北京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保障首都政治活动、经济发展、居民生活安全用电的使命。城区配电网经过多年建设后,供电能力和供电可靠性都得到了提高,但城区配电网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改进,供电能力和供电可靠性还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
1.1 网架结构
架空线路主要为多分段多联络结构。部分架空线路联络点少,分段不合理,主要表现在部分支线缺乏联络,在主干线路发生故障时,分支线路负荷无法倒出,需要随着电网的发展与改造逐步完善。
电缆网主要为双放射网,多由同一变电站不同母线作为双路电源,以保证供电的高可靠性。但对于目前二级以上重要用户及不满足N-1运行的线路,双放射网向另一变电站转移负荷的能力及互倒互带能力较差,存在一定的运行风险。随着城区范围内双放射网密集程度越来越高,部分地区已自然形成双环网结构。对于城区范围内的重要用户,可以在网架结构上进一步完善,根据用电需求与改造建设情况,有计划的发展双环网,从而提高供电可靠性,缩短故障停电时间。
1.2 线路主干线长度
城区范围内因路径资源、电源点分布等原因,还存在部分10kV线路主干线偏长的情况,可根据电源点建设、供电范围等进行合理分配,对10kV线路进行合理切改。
1.3 线路负荷与容量
2006年,城区范围内还存在14路重载直配线路,有15座开闭站不满足N-1安全运行要求,同时还有部分线路处于轻载状态。线路容量不均衡与电源点布局不尽合理,是造成负载不均衡情况的主要原因。
1.4 设备水平
城区供电公司运行维护的开闭站还存在约16.5%的油开关及硅整流的直流设备;配电室采用SF6负荷开关的比例为60.6%,实施一期消隐工程及配网自动化一期工程后,增加到了65.5%,但还有约35%的FN及ZFN系列负荷开关在运行使用;10kV油纸绝缘和低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还占有一定的比例,一些电缆绝缘老化,电缆接头年久失修,发热、漏油等缺陷时有发生。因此,城区配电网的设备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1.5 线路运行环境
架空线路已全部绝缘化,目前正在进行全部设备绝缘化和老旧设备改造整治工作。
电缆线路运行环境有三种:电力隧道、电力管井、直埋敷设。近几年,随着北京地区电力工程量的急剧增长,电力隧道与管井建设量也随之增加,保证了电力通道的及时建设,同时减少了电力设施的外力破坏事故。但是,目前还有较多老旧电缆,仍以直埋敷设为主,这部分老旧电缆将随着电网的进一步发展,改造为电力隧道与电力管井敷设。
1.6 配网自动化
实施了配网自动化一期工程,涵盖5座开闭站、13座配电室、32座电缆分界室、60户重要用户,实现了对配电网运行状态的实时监视、负荷监测以及故障的快速判断和定位。
2 城区供电公司配网故障情况及典型事故分析
2.1 城区供电公司2007年事故概述
城区供电公司2007年1月1日至9月30日共发生主网事故1起(6月25日110kV新街口变电站2#变差动保护动作跳闸),发生电缆网跳闸事故22起,架空线路跳闸事故23起,跳闸后重合成功障碍104起。电缆网跳闸事故中,用户原因、外力、设备自身原因引起的故障几率较高,其中用户原因占40%,外力原因占22%,鸟害占18%。
在城区供电公司架空线路跳闸停电事故中,用户原因、外力施工、恶劣天气引起的故障几率较高,其中,用户影响造成故障11次(包括恶劣天气所引发的用户自管设备的故障跳闸),占49%,外力施工原因造成故障5次,占22%,恶劣天气原因造成的故障为4次,占17%。
2007年1月1日至9月30日城区供电公司共受理低压报修14657起,其中计量装置故障为10023起,占事故总量的68.38%,低压线路故障为2236起,占事故总量的15.26%,其他故障原因占16.36%。
2.2 典型事故分析
2.2.1 110kV变电站全停事故
2007年2月27日,因220kV长椿街变电站1#主<
华北电力大学 路俊海
摘要:该文通过调查分析北京城市核心区电网结构、设备管理以及发生的重要停电事故情况,研究探索北京城市核心区配电网存在的供电风险规律,并从电网规划设计、建设发展、运行管理等方面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核心区;配网;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TM619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3-0867(2008)06-0007-03
北京市电力公司作为国家电网公司在北京地区的执行单位,担负着北京地区和奥运会期间的安全可靠供电的责任。为了提高北京城市配电网供电可靠性,需要对北京城市配电网的现状进行研究和评估,提出进一步建设和改造的技术条件与建设方案,使城市核心区供电可靠率达到99.995%及以上,真正将首都核心地区建设成为高可靠性的配电网示范区。
1 北京城市核心区配电网简介
城区供电公司担负着首都核心区供电的重任,负责东城、西城、崇文、宣武四个行政区管辖范围内的所有用户的供用电业务。城区电网是北京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保障首都政治活动、经济发展、居民生活安全用电的使命。城区配电网经过多年建设后,供电能力和供电可靠性都得到了提高,但城区配电网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改进,供电能力和供电可靠性还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
1.1 网架结构
架空线路主要为多分段多联络结构。部分架空线路联络点少,分段不合理,主要表现在部分支线缺乏联络,在主干线路发生故障时,分支线路负荷无法倒出,需要随着电网的发展与改造逐步完善。
电缆网主要为双放射网,多由同一变电站不同母线作为双路电源,以保证供电的高可靠性。但对于目前二级以上重要用户及不满足N-1运行的线路,双放射网向另一变电站转移负荷的能力及互倒互带能力较差,存在一定的运行风险。随着城区范围内双放射网密集程度越来越高,部分地区已自然形成双环网结构。对于城区范围内的重要用户,可以在网架结构上进一步完善,根据用电需求与改造建设情况,有计划的发展双环网,从而提高供电可靠性,缩短故障停电时间。
1.2 线路主干线长度
城区范围内因路径资源、电源点分布等原因,还存在部分10kV线路主干线偏长的情况,可根据电源点建设、供电范围等进行合理分配,对10kV线路进行合理切改。
1.3 线路负荷与容量
2006年,城区范围内还存在14路重载直配线路,有15座开闭站不满足N-1安全运行要求,同时还有部分线路处于轻载状态。线路容量不均衡与电源点布局不尽合理,是造成负载不均衡情况的主要原因。
1.4 设备水平
城区供电公司运行维护的开闭站还存在约16.5%的油开关及硅整流的直流设备;配电室采用SF6负荷开关的比例为60.6%,实施一期消隐工程及配网自动化一期工程后,增加到了65.5%,但还有约35%的FN及ZFN系列负荷开关在运行使用;10kV油纸绝缘和低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还占有一定的比例,一些电缆绝缘老化,电缆接头年久失修,发热、漏油等缺陷时有发生。因此,城区配电网的设备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1.5 线路运行环境
架空线路已全部绝缘化,目前正在进行全部设备绝缘化和老旧设备改造整治工作。
电缆线路运行环境有三种:电力隧道、电力管井、直埋敷设。近几年,随着北京地区电力工程量的急剧增长,电力隧道与管井建设量也随之增加,保证了电力通道的及时建设,同时减少了电力设施的外力破坏事故。但是,目前还有较多老旧电缆,仍以直埋敷设为主,这部分老旧电缆将随着电网的进一步发展,改造为电力隧道与电力管井敷设。
1.6 配网自动化
实施了配网自动化一期工程,涵盖5座开闭站、13座配电室、32座电缆分界室、60户重要用户,实现了对配电网运行状态的实时监视、负荷监测以及故障的快速判断和定位。
2 城区供电公司配网故障情况及典型事故分析
2.1 城区供电公司2007年事故概述
城区供电公司2007年1月1日至9月30日共发生主网事故1起(6月25日110kV新街口变电站2#变差动保护动作跳闸),发生电缆网跳闸事故22起,架空线路跳闸事故23起,跳闸后重合成功障碍104起。电缆网跳闸事故中,用户原因、外力、设备自身原因引起的故障几率较高,其中用户原因占40%,外力原因占22%,鸟害占18%。
在城区供电公司架空线路跳闸停电事故中,用户原因、外力施工、恶劣天气引起的故障几率较高,其中,用户影响造成故障11次(包括恶劣天气所引发的用户自管设备的故障跳闸),占49%,外力施工原因造成故障5次,占22%,恶劣天气原因造成的故障为4次,占17%。
2007年1月1日至9月30日城区供电公司共受理低压报修14657起,其中计量装置故障为10023起,占事故总量的68.38%,低压线路故障为2236起,占事故总量的15.26%,其他故障原因占16.36%。
2.2 典型事故分析
2.2.1 110kV变电站全停事故
2007年2月27日,因220kV长椿街变电站1#主<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