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损管理中的供售电不同期问题
2008-05-28 11:05:03 来源:
A-
A+
电力18讯:
北京电力石景山供电公司 张云莲
电力网在输送电能时产生的电能损耗直接影响电力的使用效率和经济效益。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化,降低线损越发显现出重要性,本着“技术线损最优化、管理线损最小化”的降损理念,使专业管理由粗放型转向科学、规范的良性循环,从而降低供电成本,提高供电企业经济效益。为保证线损统计的真实性,使线损管理纳入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制度化管理轨道。本文就北京电力公司线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针对现有线损管理中出现的线损率波动大、缺少规律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办法。
1 目前线损管理考核的常用方法与存在的问题
北京电力公司对各供电分公司实行利润考核,其中线损率指标的完成情况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目前在线损计算管理中存在的最突出的问题就是供售电不同期。按照北京电力公司的规定:供电量固定为每月的1日零时,而售电量按照电压等级分为10 kV在每月的1~15日抄表,35 kV、110 kV在每月的20日抄表,人为规定造成了供售电不同期。由于每月的天数不同,导致供电量的天数与售电量的天数不一致,从而造成线损率有大幅度的波动,见表1。
从表1可看出,从当月比较售、供电天数,只有1月和8月两个月的售点天数和供电天数相同,其他月份均不同。最大的时间差为3天;从累计比较售、供电天数,一年中有7个月累计天数是相同的,有4个月累计售电量比供电量多1天,2月份累计售电量比供电量多出3~2天(闰年2月为29天)。
1.1 35 kV、110 kV线损率的变化分析
石景山供电公司管辖的35 kV用户多为连续生产的企业,一般不受气温因素的影响,其用电负荷变化不大,同时由于此类用户多为电缆直配用户,电量的线路损失较少,因此,该电压等级的线损率基本平稳。2004年年底出现线损率大幅上扬是因为按照北京电力公司规定统一将35 kV售电量的抄表时间由月末的24时提前至25日的24时,导致年度累计售电量天数少于供电量天数5天造成的。石景山供电公司35 kV单层线损波动情况见表2。(注明:此处35 kV单层线损率没有采用2005年的数值是因为在2005年3月将1户35 kV用户移交给海淀供电公司管理,为保证全年数据统计口径的一致性,故未采用2005年数据。)
110 kV的用户虽然同样多为电缆直配用户,电量的线路损失较少且多为连续生产的企业,一般不受气温因素的影响。但是由于其中首钢公司作为石景山供电公司管辖用户中的大户,其每月电量占到当月110 kV全部用户电量的92%以上,而且由于受到钢材市场价格、高炉设备检修、其自有发电机组检修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用电负荷极不稳定。如果这些情况发生在某月的18-31日,由于人为规定导致的供、售不同期,则将导致该月的当月线损出现大幅上扬,而在下月出现大幅回落,这种线损率忽高忽低的波动现象,给线损分析带来很大难度。110 kV线损波动情况见表3。
表1 以35 kV、110 kV的抄表时间为例,对比每月的供售天数的差异
1.2 10 kV线损率的变化分析
10 kV的线损率变化与35kV、110 kV相比变化较大。
如表4所示,2003~2005年10 kV当月线损率忽高忽低,几乎没有规律可循。分析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1.2.1 季节变换的影响
由于供电企业的收费特点,先用后抄,月初抄表。从而导致冬季供暖负荷、夏季高温负荷的开始和结束时由于供、售不同期,从而出现线损率的起伏。例如每年3月15日结束供暖,3月份供电量记录的是3月1~31日的供电量(后半个月供暖季结束),而售电量实际抄录的是2月初到3月初的电量(供暖季内),由于供暖季内负荷要远远高于非供暖季负荷,因此,每到3月线损率比出现大幅下降。
11月15日开始供暖,其供电量记录的是11月1~30日的供电量,而售电量实际抄录的是10月初到11月初的电量,供暖负荷升高后的电量只能压至12月份抄回。从而导致11月当月份线损率大幅上升。
每年12月由于供电量记取的时间段为12月1日至12月31日整月的供暖负荷,售电量记取的时间段是11月初至12月初,只记取了半个月的供暖负荷,因此,12月份的当月线损从理论上说应低于11月份但仍维持在较高水平。
同理,当夏季负荷来临,线损率会出现7月大幅上扬、8月小幅下降、到9月降至谷底的现象。
1.2.2 长假的影响
由于每年的元旦、五一、十一均在月初,有时春节长假也赶到月初,这将导致抄表日期有可能进一步提前,从而使当月的售电量降低,导致线损率上升。详见表5。
1.2.3 卡表返还电量的影响
卡表电量的返还是导致10 kV线损率出现异常波动的主要原因。如2005年2月,由于2005年1月35 kV 、110 kV统一将采集时间由20日提前至17日24点,导致2005年全年售电量少计12.84 GWh,经北京电力
北京电力石景山供电公司 张云莲
电力网在输送电能时产生的电能损耗直接影响电力的使用效率和经济效益。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化,降低线损越发显现出重要性,本着“技术线损最优化、管理线损最小化”的降损理念,使专业管理由粗放型转向科学、规范的良性循环,从而降低供电成本,提高供电企业经济效益。为保证线损统计的真实性,使线损管理纳入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制度化管理轨道。本文就北京电力公司线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针对现有线损管理中出现的线损率波动大、缺少规律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办法。
1 目前线损管理考核的常用方法与存在的问题
北京电力公司对各供电分公司实行利润考核,其中线损率指标的完成情况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目前在线损计算管理中存在的最突出的问题就是供售电不同期。按照北京电力公司的规定:供电量固定为每月的1日零时,而售电量按照电压等级分为10 kV在每月的1~15日抄表,35 kV、110 kV在每月的20日抄表,人为规定造成了供售电不同期。由于每月的天数不同,导致供电量的天数与售电量的天数不一致,从而造成线损率有大幅度的波动,见表1。
从表1可看出,从当月比较售、供电天数,只有1月和8月两个月的售点天数和供电天数相同,其他月份均不同。最大的时间差为3天;从累计比较售、供电天数,一年中有7个月累计天数是相同的,有4个月累计售电量比供电量多1天,2月份累计售电量比供电量多出3~2天(闰年2月为29天)。
1.1 35 kV、110 kV线损率的变化分析
石景山供电公司管辖的35 kV用户多为连续生产的企业,一般不受气温因素的影响,其用电负荷变化不大,同时由于此类用户多为电缆直配用户,电量的线路损失较少,因此,该电压等级的线损率基本平稳。2004年年底出现线损率大幅上扬是因为按照北京电力公司规定统一将35 kV售电量的抄表时间由月末的24时提前至25日的24时,导致年度累计售电量天数少于供电量天数5天造成的。石景山供电公司35 kV单层线损波动情况见表2。(注明:此处35 kV单层线损率没有采用2005年的数值是因为在2005年3月将1户35 kV用户移交给海淀供电公司管理,为保证全年数据统计口径的一致性,故未采用2005年数据。)
110 kV的用户虽然同样多为电缆直配用户,电量的线路损失较少且多为连续生产的企业,一般不受气温因素的影响。但是由于其中首钢公司作为石景山供电公司管辖用户中的大户,其每月电量占到当月110 kV全部用户电量的92%以上,而且由于受到钢材市场价格、高炉设备检修、其自有发电机组检修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用电负荷极不稳定。如果这些情况发生在某月的18-31日,由于人为规定导致的供、售不同期,则将导致该月的当月线损出现大幅上扬,而在下月出现大幅回落,这种线损率忽高忽低的波动现象,给线损分析带来很大难度。110 kV线损波动情况见表3。
表1 以35 kV、110 kV的抄表时间为例,对比每月的供售天数的差异
1.2 10 kV线损率的变化分析
10 kV的线损率变化与35kV、110 kV相比变化较大。
如表4所示,2003~2005年10 kV当月线损率忽高忽低,几乎没有规律可循。分析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1.2.1 季节变换的影响
由于供电企业的收费特点,先用后抄,月初抄表。从而导致冬季供暖负荷、夏季高温负荷的开始和结束时由于供、售不同期,从而出现线损率的起伏。例如每年3月15日结束供暖,3月份供电量记录的是3月1~31日的供电量(后半个月供暖季结束),而售电量实际抄录的是2月初到3月初的电量(供暖季内),由于供暖季内负荷要远远高于非供暖季负荷,因此,每到3月线损率比出现大幅下降。
11月15日开始供暖,其供电量记录的是11月1~30日的供电量,而售电量实际抄录的是10月初到11月初的电量,供暖负荷升高后的电量只能压至12月份抄回。从而导致11月当月份线损率大幅上升。
每年12月由于供电量记取的时间段为12月1日至12月31日整月的供暖负荷,售电量记取的时间段是11月初至12月初,只记取了半个月的供暖负荷,因此,12月份的当月线损从理论上说应低于11月份但仍维持在较高水平。
同理,当夏季负荷来临,线损率会出现7月大幅上扬、8月小幅下降、到9月降至谷底的现象。
1.2.2 长假的影响
由于每年的元旦、五一、十一均在月初,有时春节长假也赶到月初,这将导致抄表日期有可能进一步提前,从而使当月的售电量降低,导致线损率上升。详见表5。
1.2.3 卡表返还电量的影响
卡表电量的返还是导致10 kV线损率出现异常波动的主要原因。如2005年2月,由于2005年1月35 kV 、110 kV统一将采集时间由20日提前至17日24点,导致2005年全年售电量少计12.84 GWh,经北京电力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