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控系统中遥信与遥测的问题及建议
2008-05-28 11:07:48 来源:
A-
A+
电力18讯:
北京电力变电公司 李杰 李辉
摘要:该文结合当前变电运行的实际情况,讨论监控系统,尤其是集控站监控系统中遥信中存在的信号多、杂、误发、人机交互不便等问题,从运行工作的角度提出了进一步加强信号优化、简化的主要方面,特别针对集控站的运行特点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方面,初步探索加强信号先期处理的方向及方法、建议。同时对监控系统中遥测数据的种类、精度进行了讨论,并建议在监控系统,尤其是集控站系统中增强遥测数据的后期分析、统计及辅助判断功能,以加强监控系统的实用性、易用性和人性化特点,进一步提高变电运行工作的效率和安全性。
关键词:监控系统;集控站;遥信;遥测
中图分类号:TM764.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3-0867(2006)12-0039-03
随着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近年来在北京电网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变电公司绝大部分旧站都进行了自动化改造,而新建的220 kV变电站、集控站都采用了综合自动化装置,实现了无人值班或少人值班,达到了减人增效的要求,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变电综合自动化系统的使用,使得变电运行的主要监控方式也由监控传统的盘、表改变为计算机监控系统。只有使运行人员准确而迅速地得到所需的电网运行实时数据、电气设备实时状况,运行人员才能及时而全面的掌握变电站的确切情况,进而对各种事件作出正确判断和处理。因而监控系统中完成这项功能的“遥信”和“遥测”两部分显得格外重要。随着变电运行专业向集控方向发展,新的运行模式也对监控系统提出了更高的、与常规监控系统不同的要求。
本文从提高运行工作的安全、效率,提高监控系统的实用性角度出发,讨论现行的监控系统“遥信”与“遥测”存在的不足,提出由监控系统初步对遥测、遥信数据进行整理,然后提供给运行人员决策的设想及可行性。
1 遥信功能的问题及建议
1.1 遥信信号的简化、优化问题
现在大多数运行监控系统的变电站,包括自动化改造后的变电站,监控系统遥信的数量都比采用传统光字牌大为增加,一个220 kV站大约3000点左右。集控站的信息量就更为庞大,当发生事故或异常时,大量信号出现在登录窗。这些信号中直接反应事故或异常的较少,大部分都是伴随着上传的其他信号,严重干扰了运行人员对事故及异常原因的判断。为解决此问题变电公司于2003年曾制定了《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信号设计、优化原则》(试行本)。但在实际中,由于各种原因,在执行上存在不少问题。从运行的角度上讲,以下方面可进行改进。
延时计数屏蔽,采用延时计数的方法屏蔽一部分信号,如已实现的“打压频繁”的信号。其他如开关拉合过程中因短时的弹簧储能过程造成的“控制回路断线”、“弹簧未储能”信号也可由延时来屏蔽。这部分工作应进一步深化。
减少不必要信号,部分信号可以完全屏蔽,如“故录启动”等与运行工作关系不大的信号。
微机串口信号的优化。微机保护通过串口发出的信号中,分得非常细,将保护每一个动作元件分时限上报,一套保护的信号就很多,而故障时往往几套保护同时感受到故障,信号就更多。建议将每一套保护装置设立两个信号,一个主保护动作信号,一个后备保护动作信号。具体动作元件及动作情况,可由保护装置的事故报告提供。但集控站监控系统不适用此条。
回避面向监控系统的信号分类,监控系统信号分为soe和变位两种类型。这两种信号是面向监控系统作的分类,给运行人员造成了很多困扰。soe和变位的区分是系统内部的问题,不应在人机交互环节出现。对运行人员来讲,信号的顺序及反映的内容最为重要,是哪类机制并不重要。建议登录窗内发出的信号只有一类。
优化原则的问题,集控站建立之后,集控站主站的优化原则暂时沿用原有版本,应建立集控站的优化原则,规范集控站信号与当地站信号的关系及主站当地的运行方式。
在实际中,有部分信号采用了串口上发,如西直门变电站的风冷全停信号,瞬发瞬复,与实际不符,这是不合适的。
同时由于电力系统各类设备的迅速发展,很多设备如开关,原来制定的信号不适合新设备的监视需要,所以应加强《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信号设计优化原则》的更新和调整。
1.2 信号通道及规约造成的问题
通讯不够稳定。信号通道不够稳定,造成信号传送速度较慢(当地监控系统10 kV系统较普遍);集控站集控系统显得更为突出,因通道问题造成信号误发,重复上报较多,并有丢失信号的情况。因信号通道类型较多,各种传输方法、介质功能效果不同,建议针对集控站集控系统的特点规定多采用可靠性高、带宽大、传输稳定的通道。
通讯规约不统一。集控站、无人站两端所用系统不一样,相互通讯经常出问题,建议集控站监控系统应作规划或者在对外的通讯接口上设计更为完善。
北京电力变电公司 李杰 李辉
摘要:该文结合当前变电运行的实际情况,讨论监控系统,尤其是集控站监控系统中遥信中存在的信号多、杂、误发、人机交互不便等问题,从运行工作的角度提出了进一步加强信号优化、简化的主要方面,特别针对集控站的运行特点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方面,初步探索加强信号先期处理的方向及方法、建议。同时对监控系统中遥测数据的种类、精度进行了讨论,并建议在监控系统,尤其是集控站系统中增强遥测数据的后期分析、统计及辅助判断功能,以加强监控系统的实用性、易用性和人性化特点,进一步提高变电运行工作的效率和安全性。
关键词:监控系统;集控站;遥信;遥测
中图分类号:TM764.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3-0867(2006)12-0039-03
随着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近年来在北京电网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变电公司绝大部分旧站都进行了自动化改造,而新建的220 kV变电站、集控站都采用了综合自动化装置,实现了无人值班或少人值班,达到了减人增效的要求,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变电综合自动化系统的使用,使得变电运行的主要监控方式也由监控传统的盘、表改变为计算机监控系统。只有使运行人员准确而迅速地得到所需的电网运行实时数据、电气设备实时状况,运行人员才能及时而全面的掌握变电站的确切情况,进而对各种事件作出正确判断和处理。因而监控系统中完成这项功能的“遥信”和“遥测”两部分显得格外重要。随着变电运行专业向集控方向发展,新的运行模式也对监控系统提出了更高的、与常规监控系统不同的要求。
本文从提高运行工作的安全、效率,提高监控系统的实用性角度出发,讨论现行的监控系统“遥信”与“遥测”存在的不足,提出由监控系统初步对遥测、遥信数据进行整理,然后提供给运行人员决策的设想及可行性。
1 遥信功能的问题及建议
1.1 遥信信号的简化、优化问题
现在大多数运行监控系统的变电站,包括自动化改造后的变电站,监控系统遥信的数量都比采用传统光字牌大为增加,一个220 kV站大约3000点左右。集控站的信息量就更为庞大,当发生事故或异常时,大量信号出现在登录窗。这些信号中直接反应事故或异常的较少,大部分都是伴随着上传的其他信号,严重干扰了运行人员对事故及异常原因的判断。为解决此问题变电公司于2003年曾制定了《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信号设计、优化原则》(试行本)。但在实际中,由于各种原因,在执行上存在不少问题。从运行的角度上讲,以下方面可进行改进。
延时计数屏蔽,采用延时计数的方法屏蔽一部分信号,如已实现的“打压频繁”的信号。其他如开关拉合过程中因短时的弹簧储能过程造成的“控制回路断线”、“弹簧未储能”信号也可由延时来屏蔽。这部分工作应进一步深化。
减少不必要信号,部分信号可以完全屏蔽,如“故录启动”等与运行工作关系不大的信号。
微机串口信号的优化。微机保护通过串口发出的信号中,分得非常细,将保护每一个动作元件分时限上报,一套保护的信号就很多,而故障时往往几套保护同时感受到故障,信号就更多。建议将每一套保护装置设立两个信号,一个主保护动作信号,一个后备保护动作信号。具体动作元件及动作情况,可由保护装置的事故报告提供。但集控站监控系统不适用此条。
回避面向监控系统的信号分类,监控系统信号分为soe和变位两种类型。这两种信号是面向监控系统作的分类,给运行人员造成了很多困扰。soe和变位的区分是系统内部的问题,不应在人机交互环节出现。对运行人员来讲,信号的顺序及反映的内容最为重要,是哪类机制并不重要。建议登录窗内发出的信号只有一类。
优化原则的问题,集控站建立之后,集控站主站的优化原则暂时沿用原有版本,应建立集控站的优化原则,规范集控站信号与当地站信号的关系及主站当地的运行方式。
在实际中,有部分信号采用了串口上发,如西直门变电站的风冷全停信号,瞬发瞬复,与实际不符,这是不合适的。
同时由于电力系统各类设备的迅速发展,很多设备如开关,原来制定的信号不适合新设备的监视需要,所以应加强《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信号设计优化原则》的更新和调整。
1.2 信号通道及规约造成的问题
通讯不够稳定。信号通道不够稳定,造成信号传送速度较慢(当地监控系统10 kV系统较普遍);集控站集控系统显得更为突出,因通道问题造成信号误发,重复上报较多,并有丢失信号的情况。因信号通道类型较多,各种传输方法、介质功能效果不同,建议针对集控站集控系统的特点规定多采用可靠性高、带宽大、传输稳定的通道。
通讯规约不统一。集控站、无人站两端所用系统不一样,相互通讯经常出问题,建议集控站监控系统应作规划或者在对外的通讯接口上设计更为完善。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