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 kV线路双侧电源单相高阻接地的故障分析
2008-04-16 11:01:42 来源:
A-
A+
电力18讯:
湖南省常德电业局 唐海军 杨承卫 王焕琼
摘 要:对双侧电源220 kV线路单相经高阻接地故障,利用故障录波报告信息和故障向量分析方法,阐明了两侧故障电流变化不同的原因,澄清了线路故障类型和性质,为故障点的查找提供了有力依据,并阐述了对继电保护动作的影响。
关键词:双侧电源;单相;高阻接地;故障分析
中图分类号:TM71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3-0867(2006)06-0030-02
2003年8月,常德电业局220 kV黄德线相继发生了三次故障跳闸,从故障录波图看,黄秧坪变压器侧故障相电流增大、德山变压器侧故障相电流减小现象,不合常理,就此现象进行了分析。
1 故障现象
2003年8月3日,德山变压器侧微机保护装置的动作报告为:黄德线的黄秧坪变压器602断路器及德山变压器608断路器三相跳闸,当时负荷潮流方向为黄秧坪变压器送德山变压器有功负荷170 MW。
2003年8月27日,该线路又发生了两次两侧断路器三相跳闸,故障现象与8月3日基本一致。
2 故障录波分析
基于三次故障现象基本相同,以8月3日的黄德线故障为典型进行分析。
2.1 德山变压器侧故障录波数据及波形
故障前2个周波及启动后8个周波,德山变压器608断路器三相电流有效值及录波记录分别见表1和图1。
表1 德山变608断路器电流有效值
图1 德山变608断路器电流故障录波图
从德山变压器侧看:故障前,负荷电流Ia、Ib、Ic为1.76 A(TA:1200/5),故障后Ia、Ib基本没变,但故障后两周波左右,C相电流Ic降低为1 A,3I0缓慢增加到0.744 A,3I0超前Ic大约80°。
2.2 黄秧坪变压器侧故障录波数据及波形
故障前2个周波及启动后8个周波,黄秧坪变压器602断路器三相电流有效值及录波记录,见表2和图2。
表2 黄秧坪变602断路器电流有效值
图 2 黄秧坪变602断路器电流故障录波图
从黄秧坪变压器侧(假定为N侧)看:故障前,负荷电流Ia、Ib、Ic(二次)1.74 A(TA:1200/5),故障后Ia、Ib基本没变,但故障后两周波左右,C相电流Ic增加为3 A,3I0缓慢增加为1.6 A,3I0滞后Ic大约40°。
3 向量图分析
出现故障相C相的一侧电流增加,而另一侧电流减少,特别是故障相侧电流减小,似乎不可能,也从未碰见过;线路是否真正有故障,是否是区外故障,通过分别作两侧的向量图进行仔细分析,便发现不难理解此现象。
故障时,相关变电站接线简图如图3所示。
图 3 相关变电站接线简图
IM、IN分别为两侧C相故障分量电流,Ifc为C相负荷电流,由黄秧坪变压器侧流向德山变压器侧,Z为K点接地阻抗。
黄秧坪、德山变压器两侧的向量图如图4(a)、(b)所示。
图 4 两侧的向量简图
故障时,认为两侧(电势)电压相位基本一致,故障相电压相位基本不变,根据单相接地分析,IM、IN分别超前各自的3U0为y角约95°(其电流大小暂不考虑)。Ifc滞后德山变压器侧UC为φM=180°+ φ,滞后黄秧坪侧UC为φN =φ( φ为负荷阻抗角)。
由上图可以看到:故障后故障录波图中,德山变压器侧C相电流ICM = IM + Ifc ;黄秧坪侧C相电流ICN = IN + Ifc 也就是故障后,各自的故障相C相电流为该相故障分量与负荷电流的合成。
对于德山变压器侧,故障分量电流不大时(小于约1.5倍负荷电流),即经高阻接地,受电侧故障相电流小于负荷电流,小于两健全相电流。那么,据统计,90%为导线对附近的树木放电,其阻抗大小在100 w以上。
4 结语
双电源负荷220 kV线路单相经高阻接地时,送电侧故障相电流增加,受电侧的故障相电流,很可能小于健全相电流,即此时故障相电流可能会减少。在此种情况下,有些继电保护,特别是相间距离保护、相电流保护等难以反映,会产生拒动;因零序电流不大,相应零序保护灵敏度也不高,也可能会拒动。因此出现上述发生单相高阻接地故障时,故障相一侧电流增加,一侧电流降低现象。
湖南省常德电业局 唐海军 杨承卫 王焕琼
摘 要:对双侧电源220 kV线路单相经高阻接地故障,利用故障录波报告信息和故障向量分析方法,阐明了两侧故障电流变化不同的原因,澄清了线路故障类型和性质,为故障点的查找提供了有力依据,并阐述了对继电保护动作的影响。
关键词:双侧电源;单相;高阻接地;故障分析
中图分类号:TM71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3-0867(2006)06-0030-02
2003年8月,常德电业局220 kV黄德线相继发生了三次故障跳闸,从故障录波图看,黄秧坪变压器侧故障相电流增大、德山变压器侧故障相电流减小现象,不合常理,就此现象进行了分析。
1 故障现象
2003年8月3日,德山变压器侧微机保护装置的动作报告为:黄德线的黄秧坪变压器602断路器及德山变压器608断路器三相跳闸,当时负荷潮流方向为黄秧坪变压器送德山变压器有功负荷170 MW。
2003年8月27日,该线路又发生了两次两侧断路器三相跳闸,故障现象与8月3日基本一致。
2 故障录波分析
基于三次故障现象基本相同,以8月3日的黄德线故障为典型进行分析。
2.1 德山变压器侧故障录波数据及波形
故障前2个周波及启动后8个周波,德山变压器608断路器三相电流有效值及录波记录分别见表1和图1。
从德山变压器侧看:故障前,负荷电流Ia、Ib、Ic为1.76 A(TA:1200/5),故障后Ia、Ib基本没变,但故障后两周波左右,C相电流Ic降低为1 A,3I0缓慢增加到0.744 A,3I0超前Ic大约80°。
2.2 黄秧坪变压器侧故障录波数据及波形
故障前2个周波及启动后8个周波,黄秧坪变压器602断路器三相电流有效值及录波记录,见表2和图2。
从黄秧坪变压器侧(假定为N侧)看:故障前,负荷电流Ia、Ib、Ic(二次)1.74 A(TA:1200/5),故障后Ia、Ib基本没变,但故障后两周波左右,C相电流Ic增加为3 A,3I0缓慢增加为1.6 A,3I0滞后Ic大约40°。
3 向量图分析
出现故障相C相的一侧电流增加,而另一侧电流减少,特别是故障相侧电流减小,似乎不可能,也从未碰见过;线路是否真正有故障,是否是区外故障,通过分别作两侧的向量图进行仔细分析,便发现不难理解此现象。
故障时,相关变电站接线简图如图3所示。
IM、IN分别为两侧C相故障分量电流,Ifc为C相负荷电流,由黄秧坪变压器侧流向德山变压器侧,Z为K点接地阻抗。
黄秧坪、德山变压器两侧的向量图如图4(a)、(b)所示。
故障时,认为两侧(电势)电压相位基本一致,故障相电压相位基本不变,根据单相接地分析,IM、IN分别超前各自的3U0为y角约95°(其电流大小暂不考虑)。Ifc滞后德山变压器侧UC为φM=180°+ φ,滞后黄秧坪侧UC为φN =φ( φ为负荷阻抗角)。
由上图可以看到:故障后故障录波图中,德山变压器侧C相电流ICM = IM + Ifc ;黄秧坪侧C相电流ICN = IN + Ifc 也就是故障后,各自的故障相C相电流为该相故障分量与负荷电流的合成。
对于德山变压器侧,故障分量电流不大时(小于约1.5倍负荷电流),即经高阻接地,受电侧故障相电流小于负荷电流,小于两健全相电流。那么,据统计,90%为导线对附近的树木放电,其阻抗大小在100 w以上。
4 结语
双电源负荷220 kV线路单相经高阻接地时,送电侧故障相电流增加,受电侧的故障相电流,很可能小于健全相电流,即此时故障相电流可能会减少。在此种情况下,有些继电保护,特别是相间距离保护、相电流保护等难以反映,会产生拒动;因零序电流不大,相应零序保护灵敏度也不高,也可能会拒动。因此出现上述发生单相高阻接地故障时,故障相一侧电流增加,一侧电流降低现象。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