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18
  • 网站首页
  • 最新
  • 新闻 要闻 国内 电企 国外 电网 发电 深度 财经 评论
  • 管理 安全生产 经营管理 党建政工 人力资源 企业文化 社会责任 企业风采 管理创新 实践案例
  • 政策 公告通知 政策监管 电力法规 资料报告 访谈观点
  • 商务 商务 招标采购 项目 产品 企业 会展
  • 行业 电网 发电 可再生能源 风电 光伏 光热 氢能 储能 售电 核电 农电 规划设计建设 综合能源服务
  • 频道 能源互联网 电力科技 电动汽车 数字电网 全球能源互联网 增量配电 电力市场 特高压 电力数字化 电力自动化 电力通信 泛在电力物联网 节能环保 电力教育培训 电力技术论文 电力人物 电力文苑
  • 招聘
  • 热点 2020电企年中工作会 2020电力安全生产月 “十四五”电力规划 2020两会说电力 电力新基建 电企2020年工作会议 2019中央巡视电企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国务院要求降电价 电力央企审计整改
  • 热词
  • Tags
首页 > 专题 > 电力技术论文 > 电网技术 > 正文

送配电带电作业的现状与发展

  2008-03-12 15:55:15    来源: 
A- A+
电力18讯:    
作者:胡 毅 王力农 邹 伟两会代表委员说电力专题

0 前言访问

  随着电网的建设和发展,带电作业已成为送配电设备测试、检修、改造的重要手段,为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和提高经济效益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的带电作业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初,与其他国家相比,无论是在作业方法的多样化、作业工器具的轻巧化、作业项目的操作难度、应用的广泛程度等方面都具有特色。随着各电力单位带电作业的深入开展,在带电作业的技术理论研究、工器具的研究开发、标准制定和安全管理方面也不断地得到了发展。  资料频道提供电力行业最新统计资料
  为了进一步发展和提高我国的带电作业水平,目前正在开展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 标准制定工作。标准化工作是促进带电作业安全开展的重要保证,我国从1978年参加IEC/TC78的标准制定工作,从1980年开始制定我国的带电作业工器具标准,至今已颁布了屏蔽服、绝缘绳、绝缘滑车、绝缘杆等20多个带电作业工器具标准,今后还将进一步加快标准的编制、修订工作,以指导工器具生产厂家的生产和检验。
  (2) 带电作业理论研究。随着带电作业实践经验的积累,技术理论研究也不断深入,一大批带电作业的研究论文在国内外和专业学术交流会议上发表,包括安全距离的研究、作业方式的研究、工器具的研究、新型绝缘材料的研究,涉及到带电作业的每一个领域。随着750kV输电线路、±500kV直流输电线路、紧凑型输电线路、500kV同塔双回线路的建设和发展,对带电作业理论和作业方法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这将对带电作业的安全开展起到指导作用。
  (3) 带电作业工器具的质量监督。
  (4) 带电作业人员的培训和技术交流。
  另外,针对带电作业中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近年来,分别在以下几方面开展了试验研究工作。

1 带电作业安全距离

  在确定带电作业安全距离时,过去基本上不考虑系统、设备和线路长短,一律按系统可能出现的最大过电压来确定。这对部分小塔窗线路、紧凑型线路、升压改造线路的带电作业带来了限制和困难。实际上,当线路长度、系统结构、设备、作业工况不一样时,不同线路的操作过电压会有较大差别。如果装有合闸电阻或在带电作业时已停用自动重合闸,带电作业时的实际过电压倍数将比最大过电压低。因此,在计算带电作业的安全距离和危险率时,应根据系统的实际过电压倍数来计算分析。不同系统的过电压值可通过暂态网络分析仪(TNA)或数字计算机应用专用程序计算求得。在实际作业中,如果无该线路的操作过电压计算数据和测量数据,则应按该系统可能出现的最大过电压倍数来确定安全距离。如果通过计算和测量已知该线路的实际过电压倍数,则可采用标准中推荐的方法进行计算并通过试验来加以校核确定。  
  带电作业最小安全距离包括带电作业最小电气间隙及人体允许活动范围。在IEC标准中,最小电气距离是指在带电作业工作点可防止发生电气击穿的最小间隙距离。最小电气间隙距离的确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间隙外形、放电偏差、海拔高度、电压极性距离等。一般来说,作业间隙的形状对放电电压有明显的影响。在正极性标准冲击电压下,棒―板结构的放电电压最低,其间隙系数为1.0。对于其他不同的间隙结构,可通过真型试验求出不同电极结构下的间隙系数。间隙结构的不同,直接影响到进入高电位的作业方式。试验结果表明:在同样的间隙距离下,处于等电位的模拟人对侧边构架的放电电压要高于对顶部构架的放电电压。这是因为当模拟人成站姿或坐姿位于模拟导线上时,对塔窗顶部构架形成明显的棒―板电极。所以,当模拟人距侧边构架和顶部构架距离相同时,放电路径大部分为沿模拟人头部至塔窗顶部构架。因此,为提高带电作业的安全性,在选择进入等电位的路径时,作业人员应从塔窗侧面水平进入,而不应从塔窗顶部垂直进入。

2 带电作业用保护间隙

  为避免因带电作业而额外增大塔头尺寸,美国、加拿大、巴西、俄罗斯等国均开展了加装保护间隙来进行带电作业。加装保护间隙后,不仅使紧凑型线路的带电作业变得可行,保证了作业人员的安全,而且由于带电作业间隙不再成为控制因素,有效地减小了杆塔的塔头尺寸。
  目前,在我国相当一部分线路的塔头设计中,为了满足带电作业安全距离和组合间隙的要求,塔头尺寸必须加大,从<


在线投稿   投稿信箱:e@ep18.cn 请赐稿件
评论
用户名: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配电网概述及管理体系

2019-03-02

电力线路故障向量图图分析与画

2018-12-19

热点排行
  • · 配电网概述及管理体系
  • · 采用±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减小对环境影响
  • · 耐热铝合金导线性能参数
  • · 电网自动化专业发展的若干问题探讨
  • · 电力企业技术发展面临四大挑战
  • · 电力线路故障向量图图分析与画法
  • · 浅谈两改后的线损管理措施
  • · 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的主要特点
  • · 农网改造中施工及技术方面的几点建议
  • · 双端口RAM及其在CAN总线适配卡中的实现
推荐阅读

手机版 - 关于我们 - 投稿信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2018 电力18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53787号-1    北京网维八方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