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市农网规划与建设
2008-03-19 11:51:48 来源:
A-
A+
电力18讯:
广东电网江门市供电局 陈德明 向海清 两会代表委员说电力专题
摘要:“农网是半壁江山”,农网的安全、可靠、经济运行对于整个电网来说至关重要,而农网技术装备落后、供电能力不强、缺乏科学规划,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该文提出了加强农网规划与建设,将农村电网规划纳入城镇总体规划中,以提高农网规划、建设、运行管理水平,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访问
关键词:农网规划;电网建设资料频道提供电力行业最新统计资料
中图分类号:TM72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3-0867(2008)01-000 -03
江门市供电局管辖的农村电网担负着蓬江区、江海区七个镇、街道办的供电任务。近几年,江门市郊区村镇的工业发展形势良好,经济发展迅猛,用电负荷大幅增长。而农村电网建设严重滞后,使电力供需矛盾紧张,一直以来,由于受投资体制、管理体制和农网处于电网末端等因素制约,致使农网的发展缓慢,技术装备落后,供电能力不强,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
为了改造农村电网,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江门市供电公司扎实地开展农网规划与建设工作,加大了农网资金的投入,农网建设取得可喜的成绩。通过农网改造,农村配电网的设备陈旧老化、布局不合理、供电半径长、导线截面小、电能质量差、供电可靠性差、停电频繁、事故频发的状况大大改善了,电网结构趋于合理,供电能力明显增强,电能质量稳定,进一步提高了电网的安全运行水平和供电可靠性,推动了地方经济发展。2006年各项经营指标圆满完成,全年供电量1.7 TWh,供电可靠性达到99.98%,电压合格率98%,综合线损率7.91%,全年电费回收率100%。
1 农网规划存在的问题
自1999年开展农网改造工程以来,使农网的安全性、供电可靠性等方面得到很大的提高,农网建设改造取得显著成绩,但由于农电企业管理比较粗放,农网基础比较薄弱,服务水平较低,还有大量的中、低压线路设备急需改造,农网改造任务还相当艰巨。目前,农网普遍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缺乏对农网的整体规划,造成农网结构不合理。以往由于资金不足,无法统一规划建设,新增负荷时,就近拉一条线,临时应付,对于过载线路或台区,简单化地加大导线截面或改用电缆,增大配变容量,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造成网络结构混乱,不仅所投资金难以发挥应有效益,有时反而给电网的安全经济运行带来麻烦。
第二,过载线路多,供电半径长。10 kV线路主干长度、线路负载率、主干线截面、10 kV配变线路装接配变容量、配变负载率等不合理,负荷过重线路多、供电半径过长,急需进行改造。
第三,现有农村配电网是辐射型供电接线模式,不能能满足“N-1”原则。七个镇街有65%的线路(75条)是无互供备用能力的辐射型供电模式,网架结构还较薄弱,将无法对上级电网形成有效的支持,加上各镇负荷密度越来越高,工业园区逐渐形成规模,招商引资的力度加大,用电负荷将进一步猛增,使原有线路的供电压力增大,降低了线路供电可靠性。
第四,农网低压网络薄弱。低压电力网普遍存在装备陈旧落后,供电半径长,导线截面小,绝缘水平低,无功补偿严重不足,配电变压器容量不足等问题。
2 加强农网规划建设,提高农网安全运行水平
对农网的建设和改造工作采取全面部署、抓住重点、分步实施的办法,坚持做到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和统一管理,以安全稳定为基础,全面改造农村高低压电网,从改造现有电网入手,“新建与改造相结合,近期与远期相结合”,努力建成网架坚实、布局合理、装备先进、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农村配电网。
2.1 确定农网改造项目,控制改造质量
第一,合理安排建设与改造项目。首先依据地方经济发展情况,建立配网工程项目库,初步筛选出初选项目,进行经济评估,形成可行性研究报告,然后对项目进行评审论证,全面考虑项目的经济价值、安全生产等因素,最终确定农网改造项目。由于“规划在先,技术把关在后”,我们所确定的项目都符合江门市区经济发展要求,从而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使农网改造项目顺利进行。因此,农网改造成功与否,项目确定是关键。一是不能偏离减轻农民负担的大方向;二是不能脱离地方经济发展的轨道;三是要充分考虑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
第二,创建优质农网工程。在农网改造工程建设过程中严格执行“四
广东电网江门市供电局 陈德明 向海清 两会代表委员说电力专题
摘要:“农网是半壁江山”,农网的安全、可靠、经济运行对于整个电网来说至关重要,而农网技术装备落后、供电能力不强、缺乏科学规划,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该文提出了加强农网规划与建设,将农村电网规划纳入城镇总体规划中,以提高农网规划、建设、运行管理水平,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访问
关键词:农网规划;电网建设资料频道提供电力行业最新统计资料
中图分类号:TM72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3-0867(2008)01-000 -03
江门市供电局管辖的农村电网担负着蓬江区、江海区七个镇、街道办的供电任务。近几年,江门市郊区村镇的工业发展形势良好,经济发展迅猛,用电负荷大幅增长。而农村电网建设严重滞后,使电力供需矛盾紧张,一直以来,由于受投资体制、管理体制和农网处于电网末端等因素制约,致使农网的发展缓慢,技术装备落后,供电能力不强,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
为了改造农村电网,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江门市供电公司扎实地开展农网规划与建设工作,加大了农网资金的投入,农网建设取得可喜的成绩。通过农网改造,农村配电网的设备陈旧老化、布局不合理、供电半径长、导线截面小、电能质量差、供电可靠性差、停电频繁、事故频发的状况大大改善了,电网结构趋于合理,供电能力明显增强,电能质量稳定,进一步提高了电网的安全运行水平和供电可靠性,推动了地方经济发展。2006年各项经营指标圆满完成,全年供电量1.7 TWh,供电可靠性达到99.98%,电压合格率98%,综合线损率7.91%,全年电费回收率100%。
1 农网规划存在的问题
自1999年开展农网改造工程以来,使农网的安全性、供电可靠性等方面得到很大的提高,农网建设改造取得显著成绩,但由于农电企业管理比较粗放,农网基础比较薄弱,服务水平较低,还有大量的中、低压线路设备急需改造,农网改造任务还相当艰巨。目前,农网普遍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缺乏对农网的整体规划,造成农网结构不合理。以往由于资金不足,无法统一规划建设,新增负荷时,就近拉一条线,临时应付,对于过载线路或台区,简单化地加大导线截面或改用电缆,增大配变容量,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造成网络结构混乱,不仅所投资金难以发挥应有效益,有时反而给电网的安全经济运行带来麻烦。
第二,过载线路多,供电半径长。10 kV线路主干长度、线路负载率、主干线截面、10 kV配变线路装接配变容量、配变负载率等不合理,负荷过重线路多、供电半径过长,急需进行改造。
第三,现有农村配电网是辐射型供电接线模式,不能能满足“N-1”原则。七个镇街有65%的线路(75条)是无互供备用能力的辐射型供电模式,网架结构还较薄弱,将无法对上级电网形成有效的支持,加上各镇负荷密度越来越高,工业园区逐渐形成规模,招商引资的力度加大,用电负荷将进一步猛增,使原有线路的供电压力增大,降低了线路供电可靠性。
第四,农网低压网络薄弱。低压电力网普遍存在装备陈旧落后,供电半径长,导线截面小,绝缘水平低,无功补偿严重不足,配电变压器容量不足等问题。
2 加强农网规划建设,提高农网安全运行水平
对农网的建设和改造工作采取全面部署、抓住重点、分步实施的办法,坚持做到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和统一管理,以安全稳定为基础,全面改造农村高低压电网,从改造现有电网入手,“新建与改造相结合,近期与远期相结合”,努力建成网架坚实、布局合理、装备先进、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农村配电网。
2.1 确定农网改造项目,控制改造质量
第一,合理安排建设与改造项目。首先依据地方经济发展情况,建立配网工程项目库,初步筛选出初选项目,进行经济评估,形成可行性研究报告,然后对项目进行评审论证,全面考虑项目的经济价值、安全生产等因素,最终确定农网改造项目。由于“规划在先,技术把关在后”,我们所确定的项目都符合江门市区经济发展要求,从而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使农网改造项目顺利进行。因此,农网改造成功与否,项目确定是关键。一是不能偏离减轻农民负担的大方向;二是不能脱离地方经济发展的轨道;三是要充分考虑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
第二,创建优质农网工程。在农网改造工程建设过程中严格执行“四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