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化系统评价方法
2008-03-26 09:50:26 来源:
A-
A+
电力18讯:
广东电网公司广州供电局 黎炼 冯庆燎 吴志刚
摘要:该文依据管理学中的统计学理论,以广州供电局配网工程综合管理系统的实施和推广应用为案例,通过对该信息化系统应用的各类人员的各个方面进行问卷设计,并对133份有效问卷所反馈的意见进行分类统计和量化分析,结合本案例的实践进行深入科学的研究,从而探讨出一种企业信息化系统的评价方法。两会代表委员说电力专题
关键词:信息系统;配电网;综合管理系统;统计;评价访问
中图分类号:TM76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3-0867(2007)01-0033-03资料频道提供电力行业最新统计资料
2005年3月,广州供电局工程部和软件公司合作开发了一套配网工程综合管理系统,只用了短短9个月的时间就高质优效地完成了该信息化项目的建设和推广应用工作。
目前,企业信息系统在开发应用以后,往往忽略或缺乏一种有效的手段去科学评价该信息系统的优缺点。本案例采用统计学的方法,运用调查取样、量化统计、综合分析的手段,对配网工程综合管理系统进行评价,是信息化工程实施过程中的一种必要的尝试。
1 调查说明
1.1 调查背景及目的
目前电力企业都十分依赖计算机工作,同时随着信息科技及网际网络之蓬勃发展,供电企业面临内、外部环境变动之挑战。内有因设备老旧、功能欠佳而需进行信息作业平台移转及应用系统更新,外则须响应国家“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号召,推动网上申报项目、电子采购及公文电子交换等作业。信息化办公的优点有:提升合作单位的沟通效率,扩大专家参与,增强国有企业的组织效能,掌握正确信息,简化决策程序并提升决策质量,精简人力资源,节约作业成本等。在此发展趋势下,电力企业员工除心态必须配合调整为网络雇员,还需具备相当信息及网络应用能力,如收发e-mail来和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等公司或内部人员沟通,甚至上网查询相关信息或将相关信息提供上网。
广州供电局的配网工程项目具有量多面广、项目工期短的特点,以2004年度为例,10 kV以下城网工程项目共437项,10 kV以下县城网工程项目共505项,10 kV以下农村配网项目共342项,涉及广州供电局及其下东区、南区、西区、北区、中区、黄埔区、花都区、番禺区、从化区和增城区等十个区供电局,还有不同的施工单位、监理公司、造价公司、设计单位等约有100多个,总投资金额达7.85亿元。
过去,这些项目是分由广州供电局属下的各区供电局分别负责的,资金处理零散、滞后。2003年机构改革以后,广州供电局开始对全市基建配网工程项目进行统一管理。每个配网项目都由来自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造价公司和监理单位等人员组成项目团队,在短期内完成一个项目如图1所示。从中产生的小而多的配网项目资金流、信息流越来越难以管理,急需一套管理信息系统去实现高效规范的工程管理。
图1 配网项目团队组织结构图
因此,2005年广州供电局工程部通过科技立项,配合数字化推行10 kV配网工程典型设计图和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转型的工作,与软件公司合作开发了一套以优化和规范化管理流程为目的的配网工程综合管理系统,在全局各工程管理、设计、施工、监理、造价等106个单位中被广泛应用。该系统实现了工程立项、工程设计和预算、图纸审查、工程招标、施工管理、竣工结算、工程监理、造价审核、工程验收和工程管理等闭环一体化综合管理。
为了使该系统在应用推广中不断优化,并以科学的方法评价该信息化工程,我们在中山大学管理学院的协助下,对该系统进行调研,以直接使用系统的配网项目团队成员为研究对象,试图找出促进或阻碍员工使用新系统的因素,为系统推广和改善提供重要参考。以管理学的统计学方法,对该企业信息化系统进行评价。
1.2 调查样本说明
本次调查历时两个多月,调查对象均为各单位直接参与配网项目并使用系统的员工。根据回收的133张有效问卷统计,各样本分布情况如下。
单位:10个单位,分别是从化、番禺、花都、增城供电局、番禺设计公司、广州设计公司、监理公司、施工单位、造价公司以及各区局。
性别:以男性员工居多,女性员工仅占21.9%。
年龄:受访者集中在20~39岁这一年龄段,其中以30~39岁为
广东电网公司广州供电局 黎炼 冯庆燎 吴志刚
摘要:该文依据管理学中的统计学理论,以广州供电局配网工程综合管理系统的实施和推广应用为案例,通过对该信息化系统应用的各类人员的各个方面进行问卷设计,并对133份有效问卷所反馈的意见进行分类统计和量化分析,结合本案例的实践进行深入科学的研究,从而探讨出一种企业信息化系统的评价方法。两会代表委员说电力专题
关键词:信息系统;配电网;综合管理系统;统计;评价访问
中图分类号:TM76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3-0867(2007)01-0033-03资料频道提供电力行业最新统计资料
2005年3月,广州供电局工程部和软件公司合作开发了一套配网工程综合管理系统,只用了短短9个月的时间就高质优效地完成了该信息化项目的建设和推广应用工作。
目前,企业信息系统在开发应用以后,往往忽略或缺乏一种有效的手段去科学评价该信息系统的优缺点。本案例采用统计学的方法,运用调查取样、量化统计、综合分析的手段,对配网工程综合管理系统进行评价,是信息化工程实施过程中的一种必要的尝试。
1 调查说明
1.1 调查背景及目的
目前电力企业都十分依赖计算机工作,同时随着信息科技及网际网络之蓬勃发展,供电企业面临内、外部环境变动之挑战。内有因设备老旧、功能欠佳而需进行信息作业平台移转及应用系统更新,外则须响应国家“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号召,推动网上申报项目、电子采购及公文电子交换等作业。信息化办公的优点有:提升合作单位的沟通效率,扩大专家参与,增强国有企业的组织效能,掌握正确信息,简化决策程序并提升决策质量,精简人力资源,节约作业成本等。在此发展趋势下,电力企业员工除心态必须配合调整为网络雇员,还需具备相当信息及网络应用能力,如收发e-mail来和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等公司或内部人员沟通,甚至上网查询相关信息或将相关信息提供上网。
广州供电局的配网工程项目具有量多面广、项目工期短的特点,以2004年度为例,10 kV以下城网工程项目共437项,10 kV以下县城网工程项目共505项,10 kV以下农村配网项目共342项,涉及广州供电局及其下东区、南区、西区、北区、中区、黄埔区、花都区、番禺区、从化区和增城区等十个区供电局,还有不同的施工单位、监理公司、造价公司、设计单位等约有100多个,总投资金额达7.85亿元。
过去,这些项目是分由广州供电局属下的各区供电局分别负责的,资金处理零散、滞后。2003年机构改革以后,广州供电局开始对全市基建配网工程项目进行统一管理。每个配网项目都由来自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造价公司和监理单位等人员组成项目团队,在短期内完成一个项目如图1所示。从中产生的小而多的配网项目资金流、信息流越来越难以管理,急需一套管理信息系统去实现高效规范的工程管理。
因此,2005年广州供电局工程部通过科技立项,配合数字化推行10 kV配网工程典型设计图和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转型的工作,与软件公司合作开发了一套以优化和规范化管理流程为目的的配网工程综合管理系统,在全局各工程管理、设计、施工、监理、造价等106个单位中被广泛应用。该系统实现了工程立项、工程设计和预算、图纸审查、工程招标、施工管理、竣工结算、工程监理、造价审核、工程验收和工程管理等闭环一体化综合管理。
为了使该系统在应用推广中不断优化,并以科学的方法评价该信息化工程,我们在中山大学管理学院的协助下,对该系统进行调研,以直接使用系统的配网项目团队成员为研究对象,试图找出促进或阻碍员工使用新系统的因素,为系统推广和改善提供重要参考。以管理学的统计学方法,对该企业信息化系统进行评价。
1.2 调查样本说明
本次调查历时两个多月,调查对象均为各单位直接参与配网项目并使用系统的员工。根据回收的133张有效问卷统计,各样本分布情况如下。
单位:10个单位,分别是从化、番禺、花都、增城供电局、番禺设计公司、广州设计公司、监理公司、施工单位、造价公司以及各区局。
性别:以男性员工居多,女性员工仅占21.9%。
年龄:受访者集中在20~39岁这一年龄段,其中以30~39岁为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