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t/h循环流化床锅炉后部燃烧及预防措施
2008-09-24 12:26:18 来源:
A-
A+
电力18讯: 1前言
循环流化床锅炉由于具有煤种适应性广、负荷调节性能好、高效节能等方面的优势,最近几 年迅速得以推广,尤其是以煤为原料的氮肥企业,将造气炉渣、无烟煤沫与烟煤混合作为流 化床锅炉的燃料,既解决了造气炉渣的处理问题,又能节约大量燃料,经济环保效益特别明 显。但由于设计、安装及操作不当等多方面的原因,往往在运行中出现后部燃烧,出现后部 燃烧,锅炉床温及返料温度升高,轻者锅炉出力不足,热效率偏低,严重者可能造成返料器 超温结焦,造成不必要的停炉损失。
后部燃烧主要表现为锅炉运行时一次风量过大,烟气将炉料中大量未燃烧的碳颗粒通过炉膛 带到分离器,再到返料器,在此与返料风相遇,形成二次燃烧,返料温度升高,为了保证锅 炉正常运行,必须适当降低一次风量及给煤量,因此锅炉负荷降低,同时因一次风量过大, 烟气中碳的含量增大,导致排烟热损失和机械未完全燃烧热损失增大,热效率降低,造成后 部燃烧的原因较多,笔者仅就我公司三台75t/h济锅产循环流化床锅炉所出现的一些问题在 此作简要介绍。
2安装及砌筑不规范
从侧面看,锅炉风帽布置应为倾角为5°的浅“V”字 形,如果施工中不注意,很可能就会出现风帽呈水平布置或高低不平的波浪型,床面进行浇 注料施工时,就无法保证风帽眼不被浇注料遮挡,造成冷态试验时布风不均匀及风流向无规 律,在这种情况下,按正常风量进行冷态试验床料肯定不能全部浮起,10号锅炉在施 工中就出现这种问题,风帽高低杂乱无章,浇注料施工为一平面,大量风帽眼被堵住,冷态 试验时,一次风挡板开度由正常的55%上升到68%,后经处理部分风帽,流化风量下降,点 火运行正常,但由于处理不彻底,与其它两台锅炉相比,风量依然偏大(高10000m3/h) 、返料温度达1020℃,负荷最大为68t/h,除尘灰可燃物含量高达12%,经正平衡测算,热 效率仅为81%,远低于设计值85%,后经几次停炉,对所有风帽进行改造,成5°倾角“V” 字形,锅炉才逐步恢复正常。
3燃料粒度要求
设计燃料颗粒为≤13mm,在实际运行中,因掺烧大量的湿 造气炉渣及无烟煤沫,在雨季,为了保证给煤,将振动筛网眼加大,导致入炉煤中≤6mm的 占30%,18~22mm占30%,大颗粒较多,沉淀在床层下面,为了保证锅炉正常运行,提高一次风量(较正常相比,约增加10~15%),密相区燃烧份额增大,床温升高,由正常98 0℃升高至1000±5℃,含氧量由正常7%升至10%,返料温度由980℃升至1010℃,锅炉负荷最 高仅为70t/h,9号锅炉一次运行仅10小时就因床料过大而结焦停炉,停炉检查发现,最大床 料直径达30mm,且≥20mm占近一半,为此,加强了入炉煤管理,增加一台专用破碎机, 在天气好的情况下,将造气炉渣晒干破碎,然后与无烟煤沫、烟煤混合,混合后单独存放以 作备用。当雨季来临时,煤湿度较大,增加人员随时对振动筛进行清理,保证入炉煤符合 筛分要求。
4一、二次风合理匹配
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中,一次风作用是保证物料处于正常流化状态,为燃料燃烧提供氧气, 二次风的作用是补充燃烧所需氧气,同时起扰动作用,加强气-固相混合,改变炉内物料分 布,锅炉设计一次风为50~55%,二次风为45~50%,三台锅炉运行初期,由于经验不足,一次风量偏大,一般为60%左右,形成后部燃烧,返料温度为1010℃, 负荷70~73t/h,经两年的摸索,目前一次风量仅为52%,返料温度降为98℃,负荷最高可 达78t/h,运行中主要是根据冷态试验时的风量及煤种的类别进行适当调整,一般情况下,运行中的一次风量应低于冷态试验时的一次风量,因为在热态下,煤受热膨胀,密度降低, 易于浮起,在燃用不同煤种时,低挥发份煤所需一次风量应高于燃用高挥发煤,二次风 要根据床温调整。目前,锅炉设计测温点较少,为了保证二次风的合理搭配,应增设测温点 ,通过不同床层温度来判别上、中、下二次风门的开度,为了减少热电偶的磨损而增加运行费用 ,有些热电偶只在调整二次风期间使用,其余时间抽出来,一旦调整好,在负荷及煤种没有 改变的情况下,风门就固定下来,一般要求上下床层温度不能相差5℃。
5料层控制
料层厚度是保证流化床锅炉运行的关键,在正常运行中料层差压必须保持相对稳定,如果遇 到外界因素影响,造成料层差压变化,要及时进行调整风量,料层过厚,若调整不及时,很 可能局部因流化不良而结焦,并且长期料层过厚,风机风压升高,也浪费厂用电,过薄,一 次风量相应偏大,容易造成后部燃烧,控制料层主要方法是控制排渣,目前,大部分厂家由 于认识不够及操作上的原因,不用冷渣器而改用人工排渣,料层差压波动较大,建议目前使 用人工排渣的厂家安装冷渣器。冷渣器为连续排渣,料层相对稳定,尤其是燃用低热值煤种 时,由于排渣量较大,优越性更为突出,据笔者了解,如选型
循环流化床锅炉由于具有煤种适应性广、负荷调节性能好、高效节能等方面的优势,最近几 年迅速得以推广,尤其是以煤为原料的氮肥企业,将造气炉渣、无烟煤沫与烟煤混合作为流 化床锅炉的燃料,既解决了造气炉渣的处理问题,又能节约大量燃料,经济环保效益特别明 显。但由于设计、安装及操作不当等多方面的原因,往往在运行中出现后部燃烧,出现后部 燃烧,锅炉床温及返料温度升高,轻者锅炉出力不足,热效率偏低,严重者可能造成返料器 超温结焦,造成不必要的停炉损失。
后部燃烧主要表现为锅炉运行时一次风量过大,烟气将炉料中大量未燃烧的碳颗粒通过炉膛 带到分离器,再到返料器,在此与返料风相遇,形成二次燃烧,返料温度升高,为了保证锅 炉正常运行,必须适当降低一次风量及给煤量,因此锅炉负荷降低,同时因一次风量过大, 烟气中碳的含量增大,导致排烟热损失和机械未完全燃烧热损失增大,热效率降低,造成后 部燃烧的原因较多,笔者仅就我公司三台75t/h济锅产循环流化床锅炉所出现的一些问题在 此作简要介绍。
2安装及砌筑不规范
从侧面看,锅炉风帽布置应为倾角为5°的浅“V”字 形,如果施工中不注意,很可能就会出现风帽呈水平布置或高低不平的波浪型,床面进行浇 注料施工时,就无法保证风帽眼不被浇注料遮挡,造成冷态试验时布风不均匀及风流向无规 律,在这种情况下,按正常风量进行冷态试验床料肯定不能全部浮起,10号锅炉在施 工中就出现这种问题,风帽高低杂乱无章,浇注料施工为一平面,大量风帽眼被堵住,冷态 试验时,一次风挡板开度由正常的55%上升到68%,后经处理部分风帽,流化风量下降,点 火运行正常,但由于处理不彻底,与其它两台锅炉相比,风量依然偏大(高10000m3/h) 、返料温度达1020℃,负荷最大为68t/h,除尘灰可燃物含量高达12%,经正平衡测算,热 效率仅为81%,远低于设计值85%,后经几次停炉,对所有风帽进行改造,成5°倾角“V” 字形,锅炉才逐步恢复正常。
3燃料粒度要求
设计燃料颗粒为≤13mm,在实际运行中,因掺烧大量的湿 造气炉渣及无烟煤沫,在雨季,为了保证给煤,将振动筛网眼加大,导致入炉煤中≤6mm的 占30%,18~22mm占30%,大颗粒较多,沉淀在床层下面,为了保证锅炉正常运行,提高一次风量(较正常相比,约增加10~15%),密相区燃烧份额增大,床温升高,由正常98 0℃升高至1000±5℃,含氧量由正常7%升至10%,返料温度由980℃升至1010℃,锅炉负荷最 高仅为70t/h,9号锅炉一次运行仅10小时就因床料过大而结焦停炉,停炉检查发现,最大床 料直径达30mm,且≥20mm占近一半,为此,加强了入炉煤管理,增加一台专用破碎机, 在天气好的情况下,将造气炉渣晒干破碎,然后与无烟煤沫、烟煤混合,混合后单独存放以 作备用。当雨季来临时,煤湿度较大,增加人员随时对振动筛进行清理,保证入炉煤符合 筛分要求。
4一、二次风合理匹配
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中,一次风作用是保证物料处于正常流化状态,为燃料燃烧提供氧气, 二次风的作用是补充燃烧所需氧气,同时起扰动作用,加强气-固相混合,改变炉内物料分 布,锅炉设计一次风为50~55%,二次风为45~50%,三台锅炉运行初期,由于经验不足,一次风量偏大,一般为60%左右,形成后部燃烧,返料温度为1010℃, 负荷70~73t/h,经两年的摸索,目前一次风量仅为52%,返料温度降为98℃,负荷最高可 达78t/h,运行中主要是根据冷态试验时的风量及煤种的类别进行适当调整,一般情况下,运行中的一次风量应低于冷态试验时的一次风量,因为在热态下,煤受热膨胀,密度降低, 易于浮起,在燃用不同煤种时,低挥发份煤所需一次风量应高于燃用高挥发煤,二次风 要根据床温调整。目前,锅炉设计测温点较少,为了保证二次风的合理搭配,应增设测温点 ,通过不同床层温度来判别上、中、下二次风门的开度,为了减少热电偶的磨损而增加运行费用 ,有些热电偶只在调整二次风期间使用,其余时间抽出来,一旦调整好,在负荷及煤种没有 改变的情况下,风门就固定下来,一般要求上下床层温度不能相差5℃。
5料层控制
料层厚度是保证流化床锅炉运行的关键,在正常运行中料层差压必须保持相对稳定,如果遇 到外界因素影响,造成料层差压变化,要及时进行调整风量,料层过厚,若调整不及时,很 可能局部因流化不良而结焦,并且长期料层过厚,风机风压升高,也浪费厂用电,过薄,一 次风量相应偏大,容易造成后部燃烧,控制料层主要方法是控制排渣,目前,大部分厂家由 于认识不够及操作上的原因,不用冷渣器而改用人工排渣,料层差压波动较大,建议目前使 用人工排渣的厂家安装冷渣器。冷渣器为连续排渣,料层相对稳定,尤其是燃用低热值煤种 时,由于排渣量较大,优越性更为突出,据笔者了解,如选型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 《电力节能技术监督导则》版本
2018-11-04
- 【典型案例】信号干扰引起温度
2018-08-14
- 标准解读|电站热工自动化标准
2018-08-04
- 某1000MW超超临界机组DEH故障
2018-07-05
- 钰海燃气热电智能化建设探索与
2018-06-09
热点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