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流化床锅炉的巨大效益
2008-01-29 16:06:32 来源:
A-
A+
电力18讯: 1.前言
流化燃烧技术是在6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洁净燃烧技术。它的最大特点是燃料在炉 内通过物料循环系统循环反复燃烧,使燃料颗粒在炉内滞留时间大大增加;直至燃烬。燃烧 效率显著提高,不仅如此,循环流化床锅炉还具有适用煤种广、负荷调节性能好、灰渣综合 利用性能好等一般常规锅炉所不具备的优点,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特别受到中小 型热电厂的青睐。临沂热电厂于98年3月投产运行一台济南锅炉厂生产的466型75t/h循环 流化床锅炉,该炉是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与济南锅炉厂共同研制开发的新型 产品,型 号为YG―75/3.82―M1,该炉采用高温旋风分离器,炉膛为膜式水冷壁结构,过热器分高、 低温两级,中间设喷水减温器,尾部设三级省煤器和一、二次风空气预热器,采用床下油点 火,入炉煤粒度0-13mm,设计烟煤发热量3000kcal/kg。
2.通过技术改造和设备治理,提高锅炉的运行的经济效益
流化燃烧是一门新的燃烧技术,需有一个认识和熟练的过程才能掌握其规律,在理论上尚有许多不成熟和不完善的地方,加之国内开发、研制的流化床锅炉,由于资金投入不足,开发力量分散,试验手段欠缺等因素的制约,新研制的锅炉推上市场后,必然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我厂75T/循环流化床锅炉投产运行以来,发现在设计上和结构上许多不甚合理之处,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通过大量的技术改造和设备治理,逐步得以克服和完善,并取得较好的效果。总结起来,主要做了以下几点:
2.1 完善设备,保证锅炉的安全经济运行
2.1.1 解决结焦关,稳定运行周期。提高热电厂的经济效益,离不开锅炉的稳定连续运行。返料器结焦是流化床锅炉经常发生的问题,锅炉一旦出现结焦,轻则降负荷运行,重则停炉清理,少则一二天,多则一星期。我厂流化床锅炉运行的初期,即从98年3月到9月份期间返料器结焦达高达8次之多,给我厂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经过多次的观察、分析和研究,终于摸清了结焦的原因:一是返料风量不足,造成返料不畅;二是煤中的细粉末过多,在燃烧过程中,大量的细煤末未经燃烧进入返料器中,在返料器中二次燃烧,造成高温结焦;三是煤种变化太大,未能及时发现和调整。
针对这一状况,我们采取下列措施:
(1)加大返料风管的直径,增加返料风量,返料风管由原来Φ89mm更换成Φ133mm;同时将原设计150度的返料热风改造成自然冷风,降低了返料器内温度,解决了返料器结焦的根本问 题。
(2)稳定入炉煤种,改变燃料的颗粒配比,严格按照设计煤种和粒度要求配煤,降低细煤颗粒所占的比例。保持较理想的粒度级配,使炉内有均匀的温度场。
上述改造完成投入运行后,再没出现因返料器结焦造成停炉的现象,从而保证了锅炉运行的稳定性。
2.1.2 解决断煤问题。投产初期,我们发现该炉多次出现燃煤在落煤口堵塞的现象,造成断煤,严重影响锅炉的安全经济运行。经过观察发现问题:一是出在给煤口的转弯角度上,由于角度接近垂直,一旦煤湿,绞龙会在给煤口处堵塞,根据以上情况我们调整了给煤口角度,由直角改为斜角度;二是播煤风采用二次风,在锅炉点火并炉期间,二次风并不投入运行,造成煤在点火期间经常在绞笼口堵塞。因此我们把播煤风由二次风改为一次风。经过以上改造,煤的堵塞现象迎刃而解。
2.2 通过技术改造,提高锅炉运行的经济性
2.2.1 解决负荷难题
国产流化床锅炉存在的最根本问题锅炉蒸发量达不到设计值,在我厂情况更加严重,锅炉最高出力在72吨,平均出力在65吨左右,达不到其额定值,使锅炉的经济性受到严重影响。由于循环流化床运行工况的复杂性,影响这一问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根据我厂实际情况,经过分析和论证,并向有关专家请教,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点来解决锅炉的负荷问题:
(1) 增加物料循环灰量,提高旋风分离器工作效率。
在运行初期,由于缺乏经验,对燃料的粒度级配要求不甚严格,致使燃料中粗颗粒占有的较大比例,细颗粒的份额较小,造成锅炉下部燃料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不能及时被受热面吸收,使锅炉带负荷能力降低。问题发现后我们及时调整入炉燃料的级配,使之达到或接近设计值。调整后炉膛内的温度场趋于更加合理,从而使负荷率大大提高。
另一方面,在实际运行中,我们发现旋风分离器的工作效率不是很高,返料灰量较少。由于采用的是高温旋风分离器,其进口尺寸和内部结构直接影着分离器的运行效率,经仔检查, 发现其进口截面尺寸是930×2500mm 2,设计值是890×2400mm 2,进口截面的增大,使烟气流速降低,分离器效率降低,物<
流化燃烧技术是在6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洁净燃烧技术。它的最大特点是燃料在炉 内通过物料循环系统循环反复燃烧,使燃料颗粒在炉内滞留时间大大增加;直至燃烬。燃烧 效率显著提高,不仅如此,循环流化床锅炉还具有适用煤种广、负荷调节性能好、灰渣综合 利用性能好等一般常规锅炉所不具备的优点,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特别受到中小 型热电厂的青睐。临沂热电厂于98年3月投产运行一台济南锅炉厂生产的466型75t/h循环 流化床锅炉,该炉是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与济南锅炉厂共同研制开发的新型 产品,型 号为YG―75/3.82―M1,该炉采用高温旋风分离器,炉膛为膜式水冷壁结构,过热器分高、 低温两级,中间设喷水减温器,尾部设三级省煤器和一、二次风空气预热器,采用床下油点 火,入炉煤粒度0-13mm,设计烟煤发热量3000kcal/kg。
2.通过技术改造和设备治理,提高锅炉的运行的经济效益
流化燃烧是一门新的燃烧技术,需有一个认识和熟练的过程才能掌握其规律,在理论上尚有许多不成熟和不完善的地方,加之国内开发、研制的流化床锅炉,由于资金投入不足,开发力量分散,试验手段欠缺等因素的制约,新研制的锅炉推上市场后,必然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我厂75T/循环流化床锅炉投产运行以来,发现在设计上和结构上许多不甚合理之处,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通过大量的技术改造和设备治理,逐步得以克服和完善,并取得较好的效果。总结起来,主要做了以下几点:
2.1 完善设备,保证锅炉的安全经济运行
2.1.1 解决结焦关,稳定运行周期。提高热电厂的经济效益,离不开锅炉的稳定连续运行。返料器结焦是流化床锅炉经常发生的问题,锅炉一旦出现结焦,轻则降负荷运行,重则停炉清理,少则一二天,多则一星期。我厂流化床锅炉运行的初期,即从98年3月到9月份期间返料器结焦达高达8次之多,给我厂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经过多次的观察、分析和研究,终于摸清了结焦的原因:一是返料风量不足,造成返料不畅;二是煤中的细粉末过多,在燃烧过程中,大量的细煤末未经燃烧进入返料器中,在返料器中二次燃烧,造成高温结焦;三是煤种变化太大,未能及时发现和调整。
针对这一状况,我们采取下列措施:
(1)加大返料风管的直径,增加返料风量,返料风管由原来Φ89mm更换成Φ133mm;同时将原设计150度的返料热风改造成自然冷风,降低了返料器内温度,解决了返料器结焦的根本问 题。
(2)稳定入炉煤种,改变燃料的颗粒配比,严格按照设计煤种和粒度要求配煤,降低细煤颗粒所占的比例。保持较理想的粒度级配,使炉内有均匀的温度场。
上述改造完成投入运行后,再没出现因返料器结焦造成停炉的现象,从而保证了锅炉运行的稳定性。
2.1.2 解决断煤问题。投产初期,我们发现该炉多次出现燃煤在落煤口堵塞的现象,造成断煤,严重影响锅炉的安全经济运行。经过观察发现问题:一是出在给煤口的转弯角度上,由于角度接近垂直,一旦煤湿,绞龙会在给煤口处堵塞,根据以上情况我们调整了给煤口角度,由直角改为斜角度;二是播煤风采用二次风,在锅炉点火并炉期间,二次风并不投入运行,造成煤在点火期间经常在绞笼口堵塞。因此我们把播煤风由二次风改为一次风。经过以上改造,煤的堵塞现象迎刃而解。
2.2 通过技术改造,提高锅炉运行的经济性
2.2.1 解决负荷难题
国产流化床锅炉存在的最根本问题锅炉蒸发量达不到设计值,在我厂情况更加严重,锅炉最高出力在72吨,平均出力在65吨左右,达不到其额定值,使锅炉的经济性受到严重影响。由于循环流化床运行工况的复杂性,影响这一问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根据我厂实际情况,经过分析和论证,并向有关专家请教,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点来解决锅炉的负荷问题:
(1) 增加物料循环灰量,提高旋风分离器工作效率。
在运行初期,由于缺乏经验,对燃料的粒度级配要求不甚严格,致使燃料中粗颗粒占有的较大比例,细颗粒的份额较小,造成锅炉下部燃料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不能及时被受热面吸收,使锅炉带负荷能力降低。问题发现后我们及时调整入炉燃料的级配,使之达到或接近设计值。调整后炉膛内的温度场趋于更加合理,从而使负荷率大大提高。
另一方面,在实际运行中,我们发现旋风分离器的工作效率不是很高,返料灰量较少。由于采用的是高温旋风分离器,其进口尺寸和内部结构直接影着分离器的运行效率,经仔检查, 发现其进口截面尺寸是930×2500mm 2,设计值是890×2400mm 2,进口截面的增大,使烟气流速降低,分离器效率降低,物<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 《电力节能技术监督导则》版本
2018-11-04
- 【典型案例】信号干扰引起温度
2018-08-14
- 标准解读|电站热工自动化标准
2018-08-04
- 某1000MW超超临界机组DEH故障
2018-07-05
- 钰海燃气热电智能化建设探索与
2018-06-09
热点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