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电乌达热电厂UG-480型CFB锅炉运行情况简介
2008-10-28 10:01:44 来源:
A-
A+
电力18讯: 华电乌达热电厂一期工程安装了两台无锡华光锅炉厂生产的UG-480/13.7-M循环流化床锅炉,#1、2炉分别于2005年3月和6月通过72+24小时满负荷试运,投入商业运行,#1炉连续运行116天,下面对有关情况进行介绍:
一、 设备基本情况
480t/h CFB锅炉采用超高压参数中间再热机组设计,与150MW等级汽轮发电机组相匹配,可配合汽轮机定压(滑压)启动和运行。锅炉采用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循环物料的分离采用高温绝热旋风分离器。锅炉采用平衡通风。
锅炉主要由炉膛、高温绝热分离器、自平衡“U”形回料阀和尾部对流烟道组成。燃烧室蒸发受热面采用膜式水冷壁,水循环采用单汽包、自然循环、单段循环系统。采用水冷布风板,内嵌逆流柱型风帽,具有布风均匀、防堵塞、防结焦和便于维修等优点。燃烧室内布置水冷屏来增加蒸发受热面。燃烧室内布置屏式Ⅱ级过热器和屏式热段再热器,以提高整个过热器系统和再热器系统的辐射传热特性,使锅炉过热汽温和再热器气温具有良好的调节特性。
锅炉采用2个内径为7.1米的高温绝热分离器,进口采用蜗壳形式,布置在燃烧器与尾部对流烟道之间,外壳由钢板制造,内衬绝热材料及耐磨耐火材料,分离器上部为圆筒形,下部为锥形。防磨绝热材料采用拉钩、抓钉、支架固定。
高温绝热分离器回料腿下布置一个非机械型回料阀,回料为自平衡式,流化密封风用高压风机单独供给。回料阀外壳由钢板制成,内衬绝热材料 和耐磨耐火材料。耐磨材料和保温材料采用拉钩、抓钉、支架固定。
以上三部分构成了循环流化床锅炉的核心部分―物料热循环回路,煤与石灰石在燃烧室内完成燃烧及脱硫反应。经过分离器净化过的烟气进入尾部烟道。尾部对流烟道中布置Ⅲ级、Ⅰ级过热器、冷段再热器、省煤器、空气预热器。过热蒸汽温度由在过热器之间布置的两级喷水减温器调节,减温喷水来自给水泵出口,高加前。冷段再热器和热段再热器中间布置有一级喷水减温器,减温水来自给水泵中间抽头。Ⅲ级、Ⅰ级过热器、冷段再热器布置在由包墙过热器组成的膜式壁烟道中,省煤器、空气预热器烟道采用护板结构。
燃烧室与尾部烟道均采用水平绕带式刚性梁来防止内外压差作用造成的变形。
锅炉设有膨胀中心,各部分烟气、物料的连接烟道之间设置性能优异的非金属膨胀节,解决由热位移引起的密封问题,各受热面穿墙部位均采用国外成熟的密封设计,确保锅炉的密封性。
锅炉钢构架采用高强螺栓连接,按8度地震烈度设计。
锅炉采用支吊结合的固定方式,除分离器筒体、冷渣器和空气预热器为支撑结构外,其余均为悬吊结构。
为防止因炉内爆炸引起水冷壁和炉墙的破坏,锅炉设有刚性梁。
二、 锅炉运行情况
1、 锅炉正常运行的主要参数情况及情况分析
锅炉在150MW负荷正常运行时,主汽流量偏大,最大能达到520t/h,主汽压力和再热汽温能够达到设计值,主汽温度偏低,将过热器减温水全部关闭后,主汽温度在150MW负荷时,有时会低到510℃,排烟温度比设计值高20℃左右,为使排烟温度达到设计值,采取多次吹灰的方法来降低排烟温度,烟道甲乙两侧烟温有40℃的偏差,水平烟道甲乙两侧存在积灰现象。
锅炉床温的控制范围通过运行观察,目前的控制标准:下层平均床温不超过930℃,下层单个床温测点不超过1000℃。中、上层单个床温测点不超过1000℃。
锅炉一次流化风量的控制,在锅炉150 MW负荷时,一次流化风量最大不超过190000 Nm3,随着负荷的降低一次流化风量也相应降低,当下层床温单个测点温度高于或低于下层床温150℃时,可以短时间提高一次流化风量加强床料的流化,防止结焦的形成。
锅炉炉内受热面的磨损,在锅炉停炉检修,对锅炉炉内受热面的检查发现,在炉内水冷壁密相区和稀相区结合处存在磨损,在炉内水冷壁四角连接处存在磨损,尾部烟道高温段过热器两侧包墙管处存在磨损,以及省煤器悬吊管与顶棚包墙管让管处存在磨损,省煤器悬吊管浇注料与防磨瓦过渡处存在磨损,针对以上存在磨损的部位,经过认真分析,在水冷壁密相区和稀相区结合处进行金属喷涂,以增强管子的抗磨性能。在炉内水冷壁四角,由安装产生的不流线性产生严重磨损,因此在四角包墙管和顶棚包墙管让管处全部采用金属喷涂,以提高抗耐性。通过这些防磨措施,可大大降低锅炉受热面的磨损现象,延长锅炉受热面的运行周期,炉内悬吊屏存在变形现象,尤其是高温段再热器变形严重,主要是设计膨胀量不足并且在浇注料部分抓丁处产生应力,抓丁周围管子处产生大量裂纹造成多处泄漏。
锅炉飞灰含碳量现仍较高,一般在6―8%之间,为控制和降低飞灰含碳量,在运行过程中,必须保证锅炉氧量在3%以上。
锅炉底渣含碳量在0.7―2%,比较稳定。由于此锅炉采<
一、 设备基本情况
480t/h CFB锅炉采用超高压参数中间再热机组设计,与150MW等级汽轮发电机组相匹配,可配合汽轮机定压(滑压)启动和运行。锅炉采用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循环物料的分离采用高温绝热旋风分离器。锅炉采用平衡通风。
锅炉主要由炉膛、高温绝热分离器、自平衡“U”形回料阀和尾部对流烟道组成。燃烧室蒸发受热面采用膜式水冷壁,水循环采用单汽包、自然循环、单段循环系统。采用水冷布风板,内嵌逆流柱型风帽,具有布风均匀、防堵塞、防结焦和便于维修等优点。燃烧室内布置水冷屏来增加蒸发受热面。燃烧室内布置屏式Ⅱ级过热器和屏式热段再热器,以提高整个过热器系统和再热器系统的辐射传热特性,使锅炉过热汽温和再热器气温具有良好的调节特性。
锅炉采用2个内径为7.1米的高温绝热分离器,进口采用蜗壳形式,布置在燃烧器与尾部对流烟道之间,外壳由钢板制造,内衬绝热材料及耐磨耐火材料,分离器上部为圆筒形,下部为锥形。防磨绝热材料采用拉钩、抓钉、支架固定。
高温绝热分离器回料腿下布置一个非机械型回料阀,回料为自平衡式,流化密封风用高压风机单独供给。回料阀外壳由钢板制成,内衬绝热材料 和耐磨耐火材料。耐磨材料和保温材料采用拉钩、抓钉、支架固定。
以上三部分构成了循环流化床锅炉的核心部分―物料热循环回路,煤与石灰石在燃烧室内完成燃烧及脱硫反应。经过分离器净化过的烟气进入尾部烟道。尾部对流烟道中布置Ⅲ级、Ⅰ级过热器、冷段再热器、省煤器、空气预热器。过热蒸汽温度由在过热器之间布置的两级喷水减温器调节,减温喷水来自给水泵出口,高加前。冷段再热器和热段再热器中间布置有一级喷水减温器,减温水来自给水泵中间抽头。Ⅲ级、Ⅰ级过热器、冷段再热器布置在由包墙过热器组成的膜式壁烟道中,省煤器、空气预热器烟道采用护板结构。
燃烧室与尾部烟道均采用水平绕带式刚性梁来防止内外压差作用造成的变形。
锅炉设有膨胀中心,各部分烟气、物料的连接烟道之间设置性能优异的非金属膨胀节,解决由热位移引起的密封问题,各受热面穿墙部位均采用国外成熟的密封设计,确保锅炉的密封性。
锅炉钢构架采用高强螺栓连接,按8度地震烈度设计。
锅炉采用支吊结合的固定方式,除分离器筒体、冷渣器和空气预热器为支撑结构外,其余均为悬吊结构。
为防止因炉内爆炸引起水冷壁和炉墙的破坏,锅炉设有刚性梁。
二、 锅炉运行情况
1、 锅炉正常运行的主要参数情况及情况分析
锅炉在150MW负荷正常运行时,主汽流量偏大,最大能达到520t/h,主汽压力和再热汽温能够达到设计值,主汽温度偏低,将过热器减温水全部关闭后,主汽温度在150MW负荷时,有时会低到510℃,排烟温度比设计值高20℃左右,为使排烟温度达到设计值,采取多次吹灰的方法来降低排烟温度,烟道甲乙两侧烟温有40℃的偏差,水平烟道甲乙两侧存在积灰现象。
锅炉床温的控制范围通过运行观察,目前的控制标准:下层平均床温不超过930℃,下层单个床温测点不超过1000℃。中、上层单个床温测点不超过1000℃。
锅炉一次流化风量的控制,在锅炉150 MW负荷时,一次流化风量最大不超过190000 Nm3,随着负荷的降低一次流化风量也相应降低,当下层床温单个测点温度高于或低于下层床温150℃时,可以短时间提高一次流化风量加强床料的流化,防止结焦的形成。
锅炉炉内受热面的磨损,在锅炉停炉检修,对锅炉炉内受热面的检查发现,在炉内水冷壁密相区和稀相区结合处存在磨损,在炉内水冷壁四角连接处存在磨损,尾部烟道高温段过热器两侧包墙管处存在磨损,以及省煤器悬吊管与顶棚包墙管让管处存在磨损,省煤器悬吊管浇注料与防磨瓦过渡处存在磨损,针对以上存在磨损的部位,经过认真分析,在水冷壁密相区和稀相区结合处进行金属喷涂,以增强管子的抗磨性能。在炉内水冷壁四角,由安装产生的不流线性产生严重磨损,因此在四角包墙管和顶棚包墙管让管处全部采用金属喷涂,以提高抗耐性。通过这些防磨措施,可大大降低锅炉受热面的磨损现象,延长锅炉受热面的运行周期,炉内悬吊屏存在变形现象,尤其是高温段再热器变形严重,主要是设计膨胀量不足并且在浇注料部分抓丁处产生应力,抓丁周围管子处产生大量裂纹造成多处泄漏。
锅炉飞灰含碳量现仍较高,一般在6―8%之间,为控制和降低飞灰含碳量,在运行过程中,必须保证锅炉氧量在3%以上。
锅炉底渣含碳量在0.7―2%,比较稳定。由于此锅炉采<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 《电力节能技术监督导则》版本
2018-11-04
- 【典型案例】信号干扰引起温度
2018-08-14
- 标准解读|电站热工自动化标准
2018-08-04
- 某1000MW超超临界机组DEH故障
2018-07-05
- 钰海燃气热电智能化建设探索与
2018-06-09
热点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