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基本扭转二氧化碳排放增长局面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9年度报告》发布
我国基本扭转二氧化碳排放快速增长局面
中国电力新闻网记者 于学华
我国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2018年以来,我国深入推进应对气候变化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近日,生态环境部发布《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9年度报告》显示,经初步核算去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4.0%,比2005年累计下降45.8%,相当于减排了52.6亿吨二氧化碳,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达到14.3%,基本扭转了二氧化碳排放快速增长的局面。
报告的内容涵盖减缓气候变化、适应气候变化、规划编制和制度建设、基础能力、全社会广泛参与、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以及《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5次缔约方大会基本立场与主张等八方面内容,介绍了2018年以来我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政策与行动及取得的成效。其中,煤炭行业作为高碳行业,与降低我国碳排放强度密切相关。报告指出,持续化解过剩产能、控制煤炭消费总量,以及有效推进北方地区清洁取暖等系列措施,助推我国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
今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做好2019年重点领域化解过剩产能工作的通知》,提出了2019年钢铁、煤炭、煤电化解过剩产能工作要点。报告分析,2018年至2019年7月,中央企业化解煤炭过剩产能1265万吨。截至2018年底,我国累计淘汰关停落后煤电机组2000万千瓦以上,已经提前两年超额完成“十三五”目标任务。
2018年7月,国务院印发《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提出在重点区域继续实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五省市煤炭消费总量比2015年下降10%,长三角地区下降5%,汾渭平原实现负增长,新建耗煤项目实行煤炭减量替代,并提出2020年全国电力用煤占煤炭消费总量比重达到55%以上。报告分析,经初步核算,2018年我国煤炭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为59%,比上年下降1.4个百分点。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财政部等部委联合印发《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规划(2017~2021年)》,提出到2019年北方地区清洁取暖率达到50%,替代散煤(含低效小锅炉用煤)7400万吨,到2021年北方地区清洁取暖率达到70%,替代散煤(含低效小锅炉用煤)1.5亿吨。坚持“宜电则电、宜气则气、宜煤则煤、宜热则热”,因地制宜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群众温暖过冬,积极推广使用清洁煤供暖,使用清洁煤替代劣质散煤。报告统计,2017~2018年、2018~2019年两个采暖季,北方地区累计新增清洁取暖面积约36亿平方米,清洁取暖率达到约50.7%,替代散煤约1亿吨。
“‘十四五’期间是我国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时期,也是落实国家自主贡献目标的关键时期,我国将继续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将应对气候变化融入‘十四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和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当中。”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近日在新闻发布上会表示,按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建设美丽中国的要求,继续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为落实到2030年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高慧君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 浙江能监办通报前三季浙江电力
2018-11-18
- 节能技术改造与服务供需精准对
2018-10-21
- 涉及11台机组!山东公示2018年电
2018-09-17
- 宁夏公布2018年煤电淘汰落后产
2018-07-05
- 大连一热电厂倾倒粉尘造成污染
2018-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