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化行业国际产能合作需走绿色可持续之路
石化行业国际产能合作需走绿色可持续之路
曲艺
6月20日,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研究项目在京发布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撰写的最新报告《“一带一路”油气绿色开发与利用―――炼油和乙烯行业》(以下简称“报告”)。报告首次提出将“一带一路”炼油和乙烯行业的绿色指标体系作为企业“走出去”的指南和要求,重点关注清洁生产、污染物减排和能效水平。
相关国际产能合作需根据东道国的需求和环境承载力,进行统筹规划、优化布局,采用较高的国际环境标准和先进节能的环保技术和环保设备,促进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石化产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一带一路”绿色产能合作潜力巨大
报告显示,目前许多“一带一路”沿线的发展中国家正处在工业化的关键时期,石油和化学工业的相关资源禀赋好,具有劳动力和市场优势。“一带一路”沿线油气资源国致力于摆脱过度依赖单一石油出口,强调发展多元化经济,特别是发展炼油石化工业吸引外国资本和技术,这为我国开展炼化工程、炼化技术的国际产能合作和贸易提供了机遇。报告认为,在全球石化产业结构深度调整的大背景下,绿色发展已成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主要方向。
因此,中国在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炼油和乙烯行业的国际产能合作中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有助于实现高水平的共商共建共享。
报告同时指出,“一带一路”绿色产能合作潜力巨大。未来世界炼油格局持续调整,产业集中度和产能利用率将进一步提高,新建炼厂向大型化一体化发展。未来炼油工业的发展重心将向具有市场优势和资源优势的地区转移,新增炼油产能主要分布于中东和亚太地区。世界乙烯虽市场产量巨大,但全球贸易量小,且主要是以下游衍生物的形式进行全球流通,其中聚乙烯为最大下游产品,其占比在60%左右,其次为乙二醇,占比约17%。未来乙烯原料轻质化、多元化的趋势愈加明显。
绿色低碳的引领是关键所在
在分析“一带一路”国际炼油和乙烯产能合作时,报告强调,绿色低碳的引领是关键所在。炼厂总体的开工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部分地区和国家炼油设施陈旧,技术水平偏低,油品结构不合理,产品质量标准有待提高,炼厂升级改造合作空间大。
据统计,2017年,“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的炼油能力约为15.3亿吨,约占世界炼油能力的32.3%,但其中42个国家的成品油需求量超过产量,需要依靠进口来弥补供需缺口。对于乙烯行业来说,2007~2017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增乙烯产能2591吨/年,主要来自于科威特、印度、沙特、俄罗斯等国家,预计到2027年,“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的乙烯产能将占世界产能的35.3%。但目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石化行业发展参差不齐,大多数国家存在产品较为单一、大宗中低档产品为主、高档附加值产品很少、综合加工能力不强、产业链不长、深加工精加工不够等结构性问题,进行石化产能合作的诉求较高。
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研究项目核心组成员、自然资源保护协会高级顾问杨富强表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炼油和乙烯行业的产能合作有利于促进东道国的经济增长、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加强国际的多边合作。高耗能、高耗水和高污染的石油化工行业在生态环境脆弱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设发展,必须要坚定绿色可持续发展。加强“一带一路”绿色国际产能合作有利于降低项目投资风险、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行业的长久竞争力。
高慧君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 浙江能监办通报前三季浙江电力
2018-11-18
- 节能技术改造与服务供需精准对
2018-10-21
- 涉及11台机组!山东公示2018年电
2018-09-17
- 宁夏公布2018年煤电淘汰落后产
2018-07-05
- 大连一热电厂倾倒粉尘造成污染
2018-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