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18
  • 网站首页
  • 最新
  • 新闻 要闻 国内 电企 国外 电网 发电 深度 财经 评论
  • 管理 安全生产 经营管理 党建政工 人力资源 企业文化 社会责任 企业风采 管理创新 实践案例
  • 政策 公告通知 政策监管 电力法规 资料报告 访谈观点
  • 商务 商务 招标采购 项目 产品 企业 会展
  • 行业 电网 发电 可再生能源 风电 光伏 光热 氢能 储能 售电 核电 农电 规划设计建设 综合能源服务
  • 频道 能源互联网 电力科技 电动汽车 数字电网 全球能源互联网 增量配电 电力市场 特高压 电力数字化 电力自动化 电力通信 泛在电力物联网 节能环保 电力教育培训 电力技术论文 电力人物 电力文苑
  • 招聘
  • 热点 2020电企年中工作会 2020电力安全生产月 “十四五”电力规划 2020两会说电力 电力新基建 电企2020年工作会议 2019中央巡视电企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国务院要求降电价 电力央企审计整改
  • 热词
  • Tags
首页 > 专题 > 节能环保 > 地方新闻 > 正文

鲁尔区华丽转型:从煤炭中心到文化之都

  2018-05-09 00:00:00    来源: 
A- A+
电力18讯:

鲁尔区华丽转型:从煤炭中心到文化之都

   德国鲁尔区曾是著名的煤钢工业区。过去,这里烟囱林立,浓烟滚滚。上世纪50年代,这里是德国的煤炭重镇,煤炭产业大大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2018年,鲁尔区将关闭最后2座煤矿。

  200年的煤炭开采历史无可避免地在欧洲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在德国准备关闭其最后2座硬煤煤矿之际,埃森举办了一场名为“煤炭时代”的回顾展览。该展览在关税同盟煤矿的综合采矿大楼前展出了1200件展品。每一件展品背后,都有着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

  例如,展览中陈列着一只靴子。1930年,一座煤矿发生坍塌,一名矿工被困在矿坑中,他与外部世界唯一的联系是一个小孔。救援人员将汤和水通过这个小孔倒入矿坑中。没有任何工具的他,用这只靴子将汤水收集起来果腹,靠着这种方式他等到了救援。展厅陈列着一块重达7吨的煤炭――这是有史以来最大的整块硬煤。对于那些从博特罗普的Prosper-Haniel煤矿将它拖上来的矿工来说,它的意义远不止是一块很大的煤而已。

  “今年年底,Prosper-Haniel煤矿将关闭。矿工们希望能够留下一件纪念品。”埃森鲁尔博物馆研究员阿克塞尔・海姆索斯(Axel Heimsoth)说。他也是“煤炭时代”展览的策划人之一。在展厅还可以看到装着各种颜色液体的小玻璃瓶子,这些液体都体现着煤炭的多功能性。因为,煤炭不仅可以用作能源或者是生产钢铁,还可以当作化学用品来使用,用来合成染料。此外,硬煤焦油中的提取物也可用于塑料和制药工业。

  “煤炭时代”展览上还展出了一份重要的政治文件:1951年,法国、意大利、西德、比利时、荷兰和卢森堡组成的欧洲钢铁联盟的原始合同书。签署国都受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并达成一致意见:煤炭和钢铁不能用于发动战争。这个联盟的形成是欧洲国家走上经济共同体道路的第一步,欧洲经济共同体后来演变为欧盟。

  二战后,煤炭需求量骤然增加。海姆索斯称之为“煤炭大旱灾时期”。随着对煤炭需求的增加,对矿工的需求也在增加。欧洲不同国家都贴出了宣传海报,利用额外的口粮和高额的报酬来吸引人们投身井下。开始,招聘的范围主要是在欧洲附近国家,后来招聘的范围扩大到了非洲国家。“对于我们来说,这个展览很重要的一个意义是,展示了10万人在此扎根并相互融合的过程。”海姆索斯说。他补充说,尽管鲁尔地区的人们以煤矿为中心,实现了融合,但是歧视与排外的现象每天都在上演。尽管如此,煤矿的工作确实有助于加速融合的过程。

  多年来,鲁尔地区吸收了来自波兰、意大利和土耳其的劳动力。他们已经相处融洽,形成了一个强大的社交网。过去几年,该地区已经接纳了数千名叙利亚难民。矿工需求旺盛,这也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

  施罗德・克拉默(Gerhard Klammer)1959年开始在煤矿工作,那个时候煤炭的衰落已经初见苗头。“那时我们的工作时间开始减少了。”施罗德说,“矿业的形象也不像先前那么伟大了。”

  为了支持采矿业,德国人在每次缴纳电费时都要额外缴纳一种被称为“煤炭便士”的费用。“人们都不知道为什么他们要被迫支持采矿业,其他行业从来都没得到过这种待遇。”施罗德说。

  今天,失业是鲁尔地区许多城市面临的主要问题。上世纪50年代中期,德国一共有128座煤矿,到70年代末,只剩下20座了。施罗德曾经在煤矿担任工程师,退休后,他在关税同盟煤矿担任导游。这个欧洲最大的煤矿于1986年关闭,并开始发展工业文化,并于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

  对于德国硬煤产业的终结,施罗德感到很遗憾,他说,煤炭开采不是一份容易的工作,但是他全心全意地热爱着这份工作。在展览上有一块大屏幕,滚动播放着采访矿工的纪录片,以便参观者了解在煤矿的工作意味着什么以及在井下工作的感觉。

  每一次有新煤矿关闭时,博物馆都会收到新的藏品。

高慧君  



在线投稿   投稿信箱:e@ep18.cn 请赐稿件
评论
用户名: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浙江能监办通报前三季浙江电力

2018-11-18

节能技术改造与服务供需精准对

2018-10-21

涉及11台机组!山东公示2018年电

2018-09-17

宁夏公布2018年煤电淘汰落后产

2018-07-05

大连一热电厂倾倒粉尘造成污染

2018-05-26

热点排行
  • · 三条“高压线”最高可罚百万
  • · 浙江温岭:村庄用起太阳能路灯
  • · 环保艺术团演到电厂
  • · 亚行伸援手 帮阿富汗挖掘太阳能资源
  • · 江苏电网投资170亿“强身健体”
  • · 核电发展驶入“快车道
  • · 光伏发电将使敦煌更辉煌
  • · 美国聚焦海洋能发电
  • · 中电投集团添环保“翼”
  • · 国家环保总局:26个被停建项目可陆续复工
推荐阅读
  • · 渭河热电:超低排放投运

手机版 - 关于我们 - 投稿信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2018 电力18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53787号-1    北京网维八方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