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18
  • 网站首页
  • 最新
  • 新闻 要闻 国内 电企 国外 电网 发电 深度 财经 评论
  • 管理 安全生产 经营管理 党建政工 人力资源 企业文化 社会责任 企业风采 管理创新 实践案例
  • 政策 公告通知 政策监管 电力法规 资料报告 访谈观点
  • 商务 商务 招标采购 项目 产品 企业 会展
  • 行业 电网 发电 可再生能源 风电 光伏 光热 氢能 储能 售电 核电 农电 规划设计建设 综合能源服务
  • 频道 能源互联网 电力科技 电动汽车 数字电网 全球能源互联网 增量配电 电力市场 特高压 电力数字化 电力自动化 电力通信 泛在电力物联网 节能环保 电力教育培训 电力技术论文 电力人物 电力文苑
  • 招聘
  • 热点 2020电企年中工作会 2020电力安全生产月 “十四五”电力规划 2020两会说电力 电力新基建 电企2020年工作会议 2019中央巡视电企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国务院要求降电价 电力央企审计整改
  • 热词
  • Tags
首页 > 专题 > 节能环保 > 地方新闻 > 正文

打赢蓝天保卫战要有政策保障也要有科技支撑

  2018-04-10 00:00:00    来源: 
A- A+
电力18讯:

精准对症源头管控 大气治理如何深耕细作

  2017年,我国大气污染治理取得显著成效,重污染天气应对在京津冀地区已经实现了重大突破,大幅减少了持续时间较长的重污染过程。其中,污染预测预报技术抓住了应对重污染天气的黄金期,废气处理技术对重污染天气的治理功不可没。

  打赢蓝天保卫战,要有政策保障,要有措施落实,还要有科技支撑。

  目前,我国废气处理技术国产化程度不断提升、多项新技术达国际领先水平、技术示范引领有序推进。同时,大气环境监测网络日益完善,监测技术取得长足进步,为治理大气污染物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有效手段。

  废气处理技术虽然实现国产化,取得了非凡成绩。但是,空气质量距国家标准和市民期盼仍有较大差距,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仍然是一个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的过程。废气成分比较复杂,加之多年的大气治理工作不断挺进,大气污染源发生了很大变化,大气治理更加困难,相关领域仍应深耕细作。

  新一轮的大气污染治理要突出精治法治共治,而先进、科学、有效、全面的技术正是精治的体现。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柴发合指出,目前,我国重污染天气预报的空间精细化、预报时长等能力大幅提升,重污染过程预报准确率接近100%。空气污染预警机制不断提升。

  在科研资源的强力整合下,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布设1436个国控监测站点,且全部具备PM2.5等六项指标监测能力,空气监测网络精密化程度不断提高。同时,我国已初步建成最大规模的多要素、天地空大气环境综合立体观测网,集预测预报、监测、分析能力于一体,包括空气质量常规监测站、颗粒物组分站、超级观测站、走航观测车、观测卫星等等。

  此外,“2+26”城市继续加强科研和技术创新,设置109个颗粒物组分采样点,通过建立统一的颗粒物来源解析技术方法,发布新一轮细颗粒物来源解析,提高治理的科学性、针对性。

  监测网络越来越严密,国家环保要求越来越严格,意味着废气处理技术实现国产化后,仍存在一定改进空间。2018年,生态环境部提出要研究推进钢铁等非电行业超低排放改造。打赢蓝天保卫战,要优化产业结构,而实现钢铁、火电等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就是任务之一。目前我国电力行业的脱硫脱硝改造已经较为成熟,但非电领域仍处于改造阶段,市场格局相对分散,技术路线选择不明确,相关市场板块有待进一步拓展。

  蓝天保卫战3年作战计划和京津冀区域中长期环境空气质量改善路线图正在拟定,亟需强有力的科技手段为打赢蓝天保卫战提供保障。随着大气环境质量的逐步恶化和相关行业排放标准不断加严,大气治理技术研发企业迅速发展、已初具规模,涌现了一批先进技术和优秀研发企业。

  相比传统的工艺改进,源头治理和技术创新更具有生命力,更具有竞争性,也更代表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而源头治理离不开监测技术。

  2017年12月中旬,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痕量气体大气化学研究组协同多家单位成功开展了无人机大气立体监测系统实验。这一监测系统首次将低功耗大流量颗粒物采样技术、多通道真空气体采样技术与无人机技术结合,契合了当前大气污染科学迫切需要全方位精细化监测的需求。

  日前,长三角首家、全国第二家为治理恶臭专门成立的联合实验室在嘉兴正式揭牌。实验室将围绕嘉兴及长三角区域的废气臭气污染问题开展基础与应用研发,通过分析、溯源、评价等技术手段帮助企业实现废气治理,为企业提供治理方案、技术支持和治理设备。

  在脱硫、除尘设备、脱硝催化剂废气处理领域,龙净环保、科林环保、雪浪环境等企业翘楚脱颖而出。

  提高预测预报的准确度是提升污染防治技术的一个方面。预报技术精细化发展,为科学指导各地分级、分时有序启动预警应急奠定了基础。在治理行业污染的问题上,要在烧结烟气排放控制、多污染物协同治理、脱硫脱硝等领域继续深耕,在治理技术、监测技术上实现持续创新和不断突破。

高慧君  




在线投稿   投稿信箱:e@ep18.cn 请赐稿件
评论
用户名: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浙江能监办通报前三季浙江电力

2018-11-18

节能技术改造与服务供需精准对

2018-10-21

涉及11台机组!山东公示2018年电

2018-09-17

宁夏公布2018年煤电淘汰落后产

2018-07-05

大连一热电厂倾倒粉尘造成污染

2018-05-26

热点排行
  • · 三条“高压线”最高可罚百万
  • · 浙江温岭:村庄用起太阳能路灯
  • · 环保艺术团演到电厂
  • · 亚行伸援手 帮阿富汗挖掘太阳能资源
  • · 江苏电网投资170亿“强身健体”
  • · 核电发展驶入“快车道
  • · 光伏发电将使敦煌更辉煌
  • · 美国聚焦海洋能发电
  • · 中电投集团添环保“翼”
  • · 国家环保总局:26个被停建项目可陆续复工
推荐阅读
  • · 渭河热电:超低排放投运

手机版 - 关于我们 - 投稿信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2018 电力18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53787号-1    北京网维八方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