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低碳发展道路 是我们未来的必然选择
在会上做最后一个发言,压力比较大。我记得曾经读一本书的时候看到过,描述朝鲜战争,说是在一个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和错误的对手,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我想我们今天是在一个合适的时间,与合适的嘉宾,选择了合适的议题,开展了一个有效的讨论,我想这个很简单,时间明年要启动全国碳市场,现在正处在积极的准备进程中。大家可能都有很多想法,有很多疑问需要交流,这个时间我想选择在这个时候,就这个议题进行交流,是一个非常合适的。
有一些想法,听了大家的发言,我想讲几点自己的感受。第一,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已经是国际社会普遍的共识,从去年年底达成巴黎协定以来,我们注意到最近一段时间,国际上关于气候变化的谈判进展应该说是很快的。就在刚刚过去的十月份、十一月份,发生了一系列可能会对今后一段时间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有影响的事情。首先是10月4日,巴黎协定满足和生效了两个门坎,接着在10月份我们看到国际民航组织通过了有关应对气候变化协议,成为第一个全球行业性减排的协议。我们也看到了蒙特利尔议定书经过几年的谈判,对于控制氢氟碳化合物达成了协议,当然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对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不同有区别的要求。国际海事组织同样是在十月份,尽管没有达成最终协议,但是我们已经看到了它的方案,它期待在2018年能够达成关于在国际航运业减排的协议。所以我们看到在过去一段时间,发生了很多事情,表明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方向的步伐在加快,这是我感受的第一点。
第二,对于中国来说,走低碳发展的道路,是我们未来的必然选择,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还面临繁重的发展任务,要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应该说还有很艰巨的任务,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我们国家大家也已经看到了,我们在资源和环境方面受到了约束,可以说资源环境已经成为我们进一步发展的瓶颈。要实现我们长远的目标,就必须解决这个问题,我想未来一个时期,我们国家的低碳发展道路,恐怕主要是要实现三个方面的转型,也就是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居民社会消费方式、生活方式的转型,能源生态供给体系的转型。我想这些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这是第二个方面,中国现在面临艰巨的任务。
第三,我们国家已经制定了未来一个时期应对气候变化,特别是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方面的目标,我们看到了在2014年我们发布了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在今年已经制定的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又反映了我们在今后五年的目标。实际上更早一些,我们在2009年发布了关于到2020年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也就是二氧化碳排放要比2015年下降45%这样的目标,2015年在我们中国自主决定贡献的文件中,提出到2030年前后,要实现峰值的目标,并且要增值,尽早的达成。我们制定这么多的目标,制定了这样的规划,接下来我想我们可以看到对于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方面,我们应该说面临着几个方面的变化。温室气体排放应该说正在从自由的排放,转向受控的排放;正在从局部的控制,转向全部的控制;正在从免费的排放,转向有偿的排放;也正在从过去长时间对强度的控制,转向实行总量的控制。这是未来一个阶段要实现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要发生的转变。实际上这些目标,这些规划,我们需要有恰当的政策工具。大家知道,我们从政府部门来讲,有多种政府政策工具可以选择,可以有命令型、控制型的工具,这些工具可能是过去我们政府部门非常习惯采用的工具,好处是见效比较快,可能会立竿见影,但是问题是我们可能要付出比较大的代价。可以更多的采取市场手段,我想这是我们政府正在越来越多做的事情,就像类似于采取碳定价的措施。第三种我们还可以采用鼓励型、自愿型的,比如说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协议或者指导性的,非强制性的标准等等,采取这样的一些措施,来实现我们的规划,实现我们的目标。当然这些措施,我想这些政策工具各有优势,各有不足,需要我们根据具体情况加以选择。对于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来说,我想我们面对一个很大的障碍,实际上是企业对于减排成本的关注,企业可能关注的是如果要减排温室气体,是不是会削弱它在市场中的竞争力,这是企业很关注的问题。解决这样的问题,实际上我们确定采取的是碳定价的方式或者更具体来说,我们采取的是碳定价中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而不是采取征收碳税的手段。开展碳排放权交易,与碳税比较起来,我想在很多方面大家知道都是具备优势的,比如说它可以赋予企业更大的灵活性,社会比较容易接受,当然了同时可能也有减排的确定性更大一些。我想它唯一不足的地方就是实施管理的行政成本,可能要比征收碳税更高一些。这是政府经过各种政策工具选择之后做出的决定,也已经宣布要在明年启动全国碳市场建设。
我想之所以我们的最高领导人宣布了要在2017年启动全国碳市场,主要是基于我们对于开展七个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所取得的成功,具有信心。在过去的几年中,如果说刚刚开始提出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这个想法的时候,可能还有人对这个事情表示担心。应该说现在对碳市场的问题表示怀疑或者否定的人已经很少了,更多人是在期待着全国碳市场尽快到来。所以这主要是我们七个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取得的成功,带给大家信心。在国家发改委气候司统一指导下,我们七个试点应该说在多个方面开展了工作,在构建政策法规,确定碳排放总量和配额分配,在排放的测量报告,在交易和履约管理各方面开展了很多探索性的工作,为我们开展全国碳市场建设积累了经验。同时,我想大家也看到了在我们的碳试点现在的状况,应该说也并不是尽善尽美的,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或者问题。我想今天大家听到了很多的同志,第一线同志介绍的情况。我们看到七个试点中,有关开展碳排放权交易的法规,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是缺失的,可能除了北京、深圳有人大的决定,其他都是以政府规章的形式公布的文件。我们有些地区总量设计有可能是天生的,因为我们从总体上看,从2013年以来,七个试点比较普遍的现象,碳价在下降,在一些试点碳价可能还有比较大的波动,但是这也反映了我们可能对于市场的认识,还有一定的局限。这几个试点交易,很多的地方应该说交易流动性还不够活跃,交易规模也有限,市场参与方也是比较有限的,我想这是我们现在看到的一些存在的局限。
看未来全国的碳市场,我想不管是对于政府部门,对于作为市场参与主体的企业,对于作为重要的中介交易机构,对于我们在市场上开展核查、认证的第三方机构来说,大家都面临新的任务,对政府来说,最关键是要尽快的明确我们的制度,大家都在期待着全国碳市场管理条例的尽早出台,只有我们的法规制度清晰了,才能给予企业和市场参与各方有清晰的概念,才能够知道未来向哪个方向走。对于企业来说,我想全国碳市场的全面展开,意味着更多的企业将会在排放上受到限制,会有定量的控制目标,一方面要履约,要完成这样的目标,另一方面,我想对企业来说,还有很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学会管好用好碳资产,因为对企业来说,将是一笔财富,与过去我一般意义上说下达一个指标不太一样,过去的指标可能你完成了就完成了,没有完成有时候会贴进去一点。但是现在不一样,配额实际上意味着财富,你要把它用好。对于交易所,对于交易平台来说,刚才几位交易所的同志也都讲到了,我想全国碳市场的展开,交易量可以说比现在增大了很多,对于交易的管理如何提供公平、公正、透明的交易系统,是我们交易平台重要的任务。我想总的来说,开展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对于各方来说,都是新的任务,面临新的形势,有很多需要进一步研究的热点。我今天听了一下,我觉得在大家讨论中已经提出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包括比如有关碳排放权交易立法问题,实际上不仅仅是反映在碳排放权交易条例中,国家发改委还正在起草应对气候变化法,哪些能够需要在法律层面,哪些可以通过碳排放权交易条例来反映,实际上我想可能有些同志看到过,由于之前有人已经把条例草稿曾经发到网上去。可能会看到,即使这个条例通过出台了,并不是所有问题都解决了,需要进一步制定制度、办法,应该说还有很多任务,需要研究这些问题,比如讲到地域的差异,我们将要赋予地方政府灵活性的问题。地方怎么样把握这个灵活性,比如刚才周总讲到北京除了全国碳市场,还会有一个北京地方市场。包括我们的试点,怎么样向全国市场过渡的问题,包括未来如何能够形成一个合理的碳价形成机制,政府怎样调控价格,刚才也讲到了,大家可能很关注,我们办法可能政府可以预留一部分配额,政府将来以什么形式使用预留的配额,怎么样干预市场的价格,可能也是大家非常关注的问题。还有比如说我们企业的会计制度,怎么样满足在企业参与碳市场活动中的要求,包括讲到像CCER怎么样来参与到配额交易中来。
所以我想我们未来需要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所以今天我想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让我们来自各个方面的人士,汇集在一起,来共同交流,共同探讨,我是来自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我们作为一个致力于应对气候变化研究的智库,我们也非常希望能够和大家在这个方面加强合作。谢谢大家!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 浙江能监办通报前三季浙江电力
2018-11-18
- 节能技术改造与服务供需精准对
2018-10-21
- 涉及11台机组!山东公示2018年电
2018-09-17
- 宁夏公布2018年煤电淘汰落后产
2018-07-05
- 大连一热电厂倾倒粉尘造成污染
2018-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