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更多的资金与机构进入市场
现在其实全国我们几个交易所,大家都在做同样的功课,就是如何迎接明年全国市场启动的历史性时刻,从上海所来讲,重点是能力建设,能力建设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自身的能力建设,一方面是在发改委指导下,帮助非试点企业做能力建设。能力建设刚才其他几个老总都提到,大家都积极去推,在各个地方做培训,我就讲讲我们从自身能力建设上来考虑,我们想一个是我们自己的整个交易规则要完善,服务的品种,服务的效率要进一步提高,服务的品种要齐全,要贴近市场的需求。明年全国市场是我们九个交易所,叫九龙治水也好,九龙并举也好,大家都在作为交易平台,我想势必我判断九个交易所,大家在交易的组织方面,产品的设计方面,服务设计方面,实际上是同质化的。我认为同质化程度会比较高,或者为主,这种差异化相对来说会小一点,越来越是这么一个趋势。因为我们面向的是同样的群体,同样的客户,我们所做的交易品种也是同一个品种。所以大家最终采取的这样的措施和策略,我觉得都会比较类同。比如说我们刚才提到上海希望能够通过碳金融的开发,推出远期品种,像湖北也推出了,北京也推出了,相信其他机构也会在衍生品开发上面做探索。所以我们可能会面临机构的同质化,在同质化情况下,如何体现本交易所的特点。这种特点我预计更多的可能体现在服务上,线下服务上。从我们上海来看,我们觉得一方面上海希望能在服务方面能够更好的贴近用户,贴近控排企业,贴近投资人。无论在地理距离上,还是在服务流程方面,服务门类设计方面,能够让控排企业,让投资人感觉到方便,感觉到有效率,这个是我们要去做的,这是一个期望和体现上海特色的方面。
第二,可能就是想在产品的创新方面,刚才讲产品创新会是同质化的趋势,但是我们觉得可能还是会有一些先后,上海是希望结合上海自身的特点来做一些探索,尤其是在碳金融方面的探索。上海其实它的优势也是它的金融市场,金融市场比较发达,金融门类比较齐全,所以我们交易所定的发展战略,其中有一个叫做金融化,如何把金融化做好,如何把金融市场的一些工具,一些特点和我们碳市场结合起来,我们能在探索方面能够稍稍的走出自己的特色,能够领先一点,这是我们想做的一个策略。
第三,其实我以往在市场上和大家接触的时候,经常会听到两个问题,一个问题经常会问,全国碳到底是谁来用,就是控排企业,它的使用价值就是控排企业用来减排使用,减排量到底多大,履约量到底多大,很多投资人总是觉得市场没有需求,如果光从控排刚性需求来讲,确实市场不用搞九个交易所,一个交易所就够了。我觉得控排企业的减排需求,不是我们未来市场发展的重点,重点在哪里呢?重点是要增加市场弹性,而不是依托刚性需求,这个弹性就是来自于投资人,如何更多引进投资人,投资人进来的越来越多,投资人的需求是为了获得投资利益的,市场觉得有获利机会进来的就会越来越多,需求就会越来越大。所以投资人需求我认为是碳市场的一个海绵,我们要把这个海绵壮大,当然为了吸引投资人进来要有很多的举措,首先你这个市场要有投资价值,要能够获利,价格上面大家有预期,所以现在我们主管部门的领导,包括我们一些专家都认为中国碳市场未来的价格,是能够到100块,200块,这是很好的引导,这首先给投资人建立市场的信心。所以我想从政策层面,从交易体制方面,要能够适应于投资人进场。我们现在说实话,我们几个大家交易平台比较多的精力都放在了控排企业的教育,这当然是很重要的,因为控排企业也具备双重的身份。我们上海觉得,上海金融市场比较发达,各类金融交易平台也比较多,投资群体也比较发达,所以我们想把这个作为上海一个重点,如何培育投资人,吸引更多的投资机构,进入我们碳市场,这是我们的想法。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 浙江能监办通报前三季浙江电力
2018-11-18
- 节能技术改造与服务供需精准对
2018-10-21
- 涉及11台机组!山东公示2018年电
2018-09-17
- 宁夏公布2018年煤电淘汰落后产
2018-07-05
- 大连一热电厂倾倒粉尘造成污染
2018-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