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深刻变革 实现低碳转型
气候变化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尤其在我们这样的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气候变化成为我们未来发展转型的关键。经历若干历史转折,今天我们面临着这样的转折应该是非常具有挑战性。作为经济大国,又同时是发展中大国,我们面临工业化、城镇化和全面小康的历史重要机遇和重要的发展阶段,能不能以更低的资源消耗代价,能不能以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去赢得我们未来的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是我们当前面临的巨大挑战。习主席有一句非常著名的论断,应对气候变化不是国际社会要我们做,是我们自己要做,是基于中华民族历史的选择的必然结果。那么在这样情况下,怎样实现低碳转型是我们最重要的考虑和出发点。在去年196个国家签署的巴黎协定和今年11月4日生效的这个全球协定当中,对未来气候变化目标、路径和方法作出了明确规定,在这样情况下,怎样顺应这样的时代,并且利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趋势,去顺利让我们国家,我们民族变成全球更加强大的民族和国家,这对我们来讲是巨大挑战,也是我们一个必须完成的任务。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已签署二十多年,其中很重要的《京都议定书》也实施多年,但我们气候变化从来没有像去年巴黎协定规定的那样迈入一个新日期,到底巴黎协定有哪些重要的规定呢,主要体现在八个方面:
第一,所有的国家在参与应对气候变化过程中,是由各国自主提出对减排贡献目标,我国自主贡献报告INDC也是于去年6月30日,李克强总理向全世界宣布的。
第二,要建立资金机制,特别是发达国家要拿出切实行动,支持正在发展的特别是小岛屿国家实现转变。
第三,所有减排都要不断提高透明度,要让国家自主贡献的目标行动和过程变得更加可监测,可报告和可核查,全球也将对各个国家所开展的自主贡献进行全球盘点,根据公约要求从2023年开始,每五年盘点一次。全球还将在减缓温室气体排放同时,加大适应力度,研究可行的适应机制,加大对气候变化所产生的损失损害影响研究,在最大范围内减缓损失损害。同时,还要促进减碳技术的推广和转让。当然所有这一切实现的前提就是要增强能力建设,从巴黎协定最主要的规定看出,未来全球减碳作为缔约国,作为签约方中国是不可能在减缓过程当中有任何回避和任何保留。我们所有的减碳行动,在未来的巴黎协定实施过程中,都将向全世界公开和透明,这是未来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我们已经走上了一条应对气候变化低碳转型的快车道,这是我们民族的选择,也是全球各国各民族的选择。
在巴黎协定当中还有一些规定,对我们未来减缓温室气体排放值得思考,首先表面上看,各国提出自主贡献报告,它是一个松散的体系和国家安排,但由于它的广泛参与性和在巴黎协定达成之前的全球气候变化合作相比,有部分国家不参与,不承诺的局势相比,就是全球所有的国家都参与,而且都要做出自己的贡献。在这种情况下,未来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形势就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二、尽管各个国家减排目标是基于自主贡献基础、各自能力原则基础之上,但全球将通过规定各个国家自主减排目标和我们控制温升不超过2度,甚至是1.5度目标,来督促各国不断提高减缓力度和加快减缓步伐。未来,在公开透明情况下,作为最大的排放大国和经济大国,中国将进一步加大减缓力度。而且巴黎协定还规定,各国减缓力度是只进不退,我们目前提出来的2030达峰,我们的可再生在2030年时,要在一次能源占比达20%以上,森林蓄积量大量增加,这些措施,只能不断地提高价码,提高目标要求,不可能有任何松懈。因此这些规定,包括每五年进行一次全球盘点,都为我们未来减缓温室气体排放行动,提出挑战。那么如何面对这样的形势,怎么让我们做得更好,让我们经济,社会发展,在延缓趋势下,能够游刃有余,我们必须进行自主深刻变革,这就是我们提出气候变化目标的基本考虑。
实际上早在十八大之前,党中央、国务院就对气候变化作出重要部署,到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以来,应对气候变化政策就更加清晰,路线更加清楚,目标也更加完善。我们要减缓,各行各业都要加入到减缓行动当中。不久前,国务院公布了“十三五”全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在这基础上,我们知道对中华民族来讲,作为一个体量巨大的国家和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国家来讲,要实现低碳转型,实现各项减排目标,并不容易,按照静态估计,需要投入资金是天量数字,怎么让减排行动变得更加科学、可靠、可持续,也更加经济,这就是中央在研究基础上提出的,必须实行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碳排放权交易制度是保证国家目标实现,同时又最大限度地降低减排成本的一个有效制度,这不仅在我们七个试点地区得到了证明,而是全球正在共同采取的措施,它在欧洲,在北美得到了有效证明。
因此,实现国家减排目标,而且用全新的一种制度革命去推进目标实现,是当前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一个必然选择。那么全国碳市场怎么建?我们说必须要采取跟过去传统命令型的,行政主导型的政策措施有巨大的变化变革,否则按一切照常情景,很难去实现目标,而且我们的成本巨大。因此,我们要向财税型和市场型,特别是市场型政策手段转变,这就是排放交易制度和抵消制度。
那么碳市场实际上是一个非常清晰的制度体系,通过这样体系,一方面国家对于各行各业提出了既定的减排目标,变得更加清晰和更加可持续,而且不可动摇。另一方面,又通过配额分配和市场化制度安排,使得各地区,各企业在减排过程中,有更多的选择,如对于技术水平高、管理完善的企业,产品适销对路,可以在未来生产经营过程中,突破国家对配额排放上限的要求。一旦突破了排放上限要求,可以通过市场去购买那些减排成本更低企业的配额,来完成它的责任和义务。对于那些低碳技术发展比较快,减排潜力大的企业,可以通过不断产生更多配额量,到市场实现这些配额的贴现,从而为企业进一步发展获得更多资金。这样的制度安排,使得企业一方面从宏观上满足国家减排要求,另一方面,为企业生产自主决策提供了灵活的机制选择。其实还有一个更主要的意义,企业当明确排放上限,当碳配额成为生产经营重要要素时,它会从低碳、绿色发展的长远目标,不断地去投资,不断地去改善经营,从而真正实现企业转型。因此,这样的制度是最能够帮助中国企业,实现转型,又能够有效地为国家实现碳排放目标制定政策。
从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安排看,特别是配额分配制度看,当前主要还是从转型角度去要求,从这一点上,我们既有的和北美美国的东部和西部碳市场配额有很大区别。首先我们是用强度和监控制配额的发放,换句话说,我们比的是企业单位产品的排放,我们给企业同一个行业设置相同的基准线,当企业处在这个基准线之上时,你生产越多,获得的配额量就越大。如果你加以转型,那么就有可能获得更多配额。因此,对生产和发展并不构成限制,反过来讲,如果企业处在行业基准线之下,你必须一方面要加大投资,尽可能让单位产品排放高于基准线。每生产一个产品,就会向市场购买相应配额。还有一个选择,你向市场出售,或许一些去产能的资金,来获得未来新的转型方向。因此,中国实施的碳排放制度,完全是从推动企业转型升级需要。根据测算,在推动企业转型的同时,国家2020碳强度下降目标和2030年达峰目标能够在这样制度下,以很低成本,远远比不实行这样的制度,所付出的成本要低得多。这样,在推动企业、行业转型升级中,真正实现了减排目标。因此,在参与碳排放权交易过程中,真正体现了习主席对生态文明的要求,转型与应对气候变化,不是别人要求我们做,是我们主动要做,这是我们推动转型升级,调结构的重要抓手和重要措施。当然在配额分配制度当中,对于一些肩负社会发展义务,而且数据获得性比较差的,不可比的一些行业,比如热电联产可能初期还是要碳强度历史强度下降这样的指标,但是随着数据逐渐积累,所有行业都要实现基准线下,最终确保减碳同时,企业、行业转型能够顺利推进,这是碳市场设计最主要的基本思路。
在这样形势下,企业特别是电力企业怎么迎接挑战,真正在转型过程中,实现企业价值提升?我想在这儿提出几方面希望:
第一,电力行业一定要认清自己的角色,把握好定位。电力行业是国民经济最重要的能源供应行业,它不但不会收缩,在工业化发展过程中,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在全面实现小康过程中,电力行业将获得巨大发展。初步估计,现在总的电力装机还不能够满足未来现代化和全面小康的需要。电力行业还将高速增长,未来三十年、二十年,还要巨大发展。因为有现代化,对电力行业提出了巨大需求。在这样过程中,怎样让电力行业发展,不至于造成国家环境恶化和资源消耗。怎样确保能源供应,都能在一个安全的范围内正常地运行,低碳发展,特别是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大前提下,去获得行业巨大发展,这就成了很重要的考验和挑战。因此,在这样情况下,怎样明确电力行业发展定位,把握好角色,是非常重要的。在这个过程中,电力行业应该充当全国制造业、能源供应行业的领先行业,能为其他行业做出示范。我相信电力企业能够在这样的变革中,认清形势,抓住机遇,赢得未来先机。
另外从实际行动来看,能不能够摸清家底,完善制度,特别是对资源消耗,特别是对化石能源消耗,能够从更精确,更高程度要求,完善内部管理,从设施、班组、车间到企业生产经营中,怎样对碳排放,对化石能源消耗以更加精确的方式计量,并且在这个基础上改进管理和技术,对于企业来讲,是未来生存还是死亡的一个巨大挑战。过去几十年来,我们付出了巨大努力,不断淘汰落后的、高污染设备,今后这样的过程将加速,而且今后竞争,不仅仅是能不能生产出产品,能不能高质量生产出产品,而是不仅要生产出高质量、高水平产品,更多是在更低资源消耗下生产出高质量、高水准产品。因此,未来碳市场对于企业来讲,更多的是真正的去对碳约束的环境有更清楚的、更清晰的认识,极早做出准备,我相信未来电力产品,生产经营将获得巨大发展。
未来碳市场还将有很多机遇。因为市场机制,它不仅仅是对纳管的企业自身而言是一个机遇,对于参与投资的企业也意味着巨大机遇,所以这样全面的制度,是非常开放、非常包容的,希望大家关注碳市场,参与碳市场,推动碳市场,让我们共同去努力,去实现INDC,同时更主要的是实现电力行业在未来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 浙江能监办通报前三季浙江电力
2018-11-18
- 节能技术改造与服务供需精准对
2018-10-21
- 涉及11台机组!山东公示2018年电
2018-09-17
- 宁夏公布2018年煤电淘汰落后产
2018-07-05
- 大连一热电厂倾倒粉尘造成污染
2018-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