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城市的绿色之选
浙江湖州自古以来素有丝绸之府、鱼米之乡、文化之邦的美誉,是镶嵌在太湖南岸一颗闪亮的明珠。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十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州安吉提出了“两山”理念。十年间,当地政府坚定不移地践行“两山”理念的发展之路,全力实施“生态优市”方略,大力实施电能替代,政府、供电企业、生产企业等多方合作共赢的推进模式,不仅让湖州山更青水更绿,也推动了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生态之选
湖州产业发达,100亿元以上的块状经济有8个,其中织里是全国童装生产加工重镇,童装生产企业达5700多家,国内市场占有率达21%;南浔为全国著名地板生产地,共有木地板企业470多家,产量占全国的35%左右;安吉则是中国竹产业之都,以全国 1.5%的立竹量创造了全国 15%的竹产值。这些产业个体大多规模不大,多以家庭作坊等形式存在,生产几乎全部靠煤锅炉作为主要动力来源。除了环保的问题,煤锅炉也容易因安全问题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近年来,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深入到湖州发展的各行各业,湖州各界清醒地认识到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具竞争力的优势之一,用生态文明的理念来看待环境问题,其本质是经济结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的问题,绝不是简单的环境污染治理问题。
当地政府也认识到电力作为这个城市发展的源动力,理应在湖州生态文明之旅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2014年,湖州市政府制定《湖州市大气污染防治行动三年计划》,要求控制煤炭消耗总量,开展清洁能源替代,淘汰 10蒸吨 /小时以下的燃煤锅炉,以达到能源和产业结构调整,改善环境空气质量。电能替代,成为践行“两山”理念、助力“两美”浙江和美丽湖州建设的优先选项之一。
改电之困
“实施电能替代对优化能源结构、建设生态文明、节能减排意义重大,但实施过程并没有想象的顺利。”自 2014年以来,湖州供电公司客户经理卢晓勇负责电能替代项目的推广实施,据他介绍,煤锅炉改电锅炉是湖州实施电能替代的主要方向,但是起初大部分客户并不愿意把煤锅炉改造成电锅炉,推动起来难度较大。
为全面掌握客户的诉求,湖州供电公司对客户进行调研,通过梳理分析发现,成本费用问题是重要因素。由于改造工作涉及到外部线路、内部配电设施的改造和电锅炉设备购置,给中小企业带来了短期改造成本的增加。另外,目前电价政策由省政府制定,尚未出台专门针对电能替代项目的电价政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湖州煤改电潜在客户点多面广,电锅炉供应商难以准确掌握改电企业的需求,改电企业也存在着对电锅炉供应商、施工企业缺乏了解的情况,难以做出比较、判断。
在推进电能替代的过程中,湖州供电公司梳理自身服务流程,发现面对电能替代客户的特殊诉求,自身的工作机制还不够灵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缺乏有效的市场化手段,难以运用融资、价格策略、利润分享等方式推动电能替代项目落地,灵活性较差,缺乏竞争力;二是内部协同机制欠缺,电能替代工作涉及物资、财务、运检等多个部门,受计划、招投标等内部管理职责分工和流程影响,对客户需求响应还需要提升。
模式之变
“我们都是家庭作坊,生产规模较小,我准备把厂里的煤锅炉改成电锅炉。”在南浔区庠上村村委会会议室,从事木制品加工的陆鑫康和很多同行一起高高兴兴地办手续。这一天,湖州供电公司把营业厅“搬”到了村里,联合政府部门驻点服务,现场受理木业改电业扩申请和集体企业设计、施工委托申请,形成了政府审批、银行贷款、业扩受理和施工委托一条龙服务。而这仅仅是湖州电能替代工作模式的一个缩影。
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南浔区建立了“政府主导、企业主动、供电主推”和“政府补贴一点、企业消化一点、供电优惠一点”的工作模式,顺利地推进了相关工作。今年 4月,湖州供电公司与南太湖产业聚集区南浔分区管理委员会签署关于共同推进南浔区电能替代工程建设的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充分发挥资源优势、运营优势、技术优势和人员优势,共同推动南浔区实现能源消费转型和木业产业绿色发展。
针对电能替代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供电企业主动走访各级政府,强化沟通汇报,为创建服务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献计献策,促请政府出台强制关停煤锅炉、电能替代补贴、减免政府性基金及附加等支持政策,提升电能替代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提高社会主动实施电能替代的积极性。政企携手取得了实效,湖州市政府已将“以电代煤”“推进购煤改购电,推动电锅(窑)炉替代煤(油)锅炉、热泵、双蓄、电气化轨道交通等电能替代项目”纳入多项政府文件中。
在政府的支持下,供电企业推动电能替代的积极性也被激发出来,湖州供电公司发挥专业优势,挖掘内部潜力,针对性开展设计优化和设备选型优化,形成典型设计和典型造价,对纳入绿色通道的电能替代项目推出免外部接入费、免设计费、平价收取设备费和施工费等优惠举措,改电费用下降 30%以上。此外,还出台集体企业支撑服务电能替代项目管理办法,在让利、提速以及服务上出台优惠政策和保障举措,通过引入外部节能管理,鼓励小微企业与节能服务公司、经信委签订三方合作协议,实现资源共享、技术共享、管理共享。在实际工作中,湖州供电公司还依托节能服务公司的技术支撑,以能效服务小组活动的形式,推动小微企业开展煤改电和合同能源管理,注重建立供需双方沟通渠道,联合村委等地方政府组织召开电锅炉产品推介会,邀请小微企业、电锅炉供应商、施工企业等利益相关方参加,为各方搭建沟通交流、合作平台。
为提升服务效率,湖州供电公司为电能替代工程专门开辟“绿色通道”,明确了电能替代项目认定、绿色通道审批和服务内容,涉及业扩配套工程实行“随到随报、随报随批、随批随建”,停电计划审批实行“随到随报、随报随批”,所有改电项目实行“先接入、后改造”。
效益之显
通过切实有效的推进,电能替代产生的综合效益日益凸显。
织里是湖州首个全部完成煤改电的产业集聚区,共有1400户童装企业进行了“煤改电”改造,5200多只煤锅炉“光荣退休”,年替代电量3500万千瓦时,年增加电费3311万元,每年可节约10955吨标煤,减排烟尘424吨、二氧化碳4.42万吨、二氧化硫263吨。有了织里童装产业集聚区煤改电的示范效应,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欢欣鼓舞地将电能替代迎进门。
“五月是南浔木业企业各种板材的销售旺季,以前企业使用的是煤锅炉,生产越忙环保部门上门的次数也就越多,超标排放,交罚款是难免的。但是今年我再也不用担心环保部门的检查了,因为企业已经实现了煤改电。”南浔昱诚木业有限公司经理沈峥说。南浔共有木地板企业470多家,产量占据全国的35%左右,像沈峥一样,目前南浔已有177家木制品加工企业达成改电意向,预计年增加售电量在6000万千瓦时以上,年减少煤炭使用量10万吨左右,减少烟尘2万吨、二氧化碳30万吨。
安吉大富华竹制品厂是当地的一家龙头企业,厂房面积4000多平方米,职工50多人,年产值3000多万元。该公司总经理葛中心在改造后的电锅炉旁介绍说:“我大致算了下,运行成本从原来的每年22万元降低到19.5万元,降低了将近9%,而且安全可靠,全自动智能化控制,无需专人值守。因为不再需要堆放燃煤,还腾出了不少空间来建设厂房。”
自2014年开展电能替代工作以来,湖州共实施电能替代项目300余个,实现累计替代电量近3亿千瓦时,减少煤炭使用量369000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6000吨,二氧化硫排放738吨,通过建立政府、供电公司、企业用户等多方合作共赢的工作机制和模式,电能替代工作真正为当地地方经济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 浙江能监办通报前三季浙江电力
2018-11-18
- 节能技术改造与服务供需精准对
2018-10-21
- 涉及11台机组!山东公示2018年电
2018-09-17
- 宁夏公布2018年煤电淘汰落后产
2018-07-05
- 大连一热电厂倾倒粉尘造成污染
2018-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