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发展的绿色动力
7月12日一早,天津市津南区小站镇天一阀门厂总经理牛桂生便来到车间内视察生产情况。
车间里,两名工人正在操作电窑炉熔炼生铁。电磁铁缓缓下降,从配料箱中吸住了600公斤的生铁,自动送进了锅炉熔炼,方便快捷。牛桂生对电炉生产感到满意。
两年前,小站镇阀门工业园的阀门企业都用冲天炉生产,园区里处处耸立着喷吐工业废气的冲天炉。如今,一大半企业已将冲天炉改造为电窑炉。
污染治理迫在眉睫
小站镇阀门工业园位于小站镇东部地区,阀门生产从上世纪60年代便开始了,是全国最大的阀门生产基地。用冲天炉熔炼铸件是这里长久以来最主要的生产方式。
冲天炉熔炼以焦炭为燃料,将铸铁块熔化成铁水后浇注到砂型中,待冷却后开箱形成铸件。小站镇有一刀切,对于当地经济、就业会有很大影响。”天津市津南区发改委副调研员曹卫东说。
阀门企业76家,原有冲天炉81座,工业园年耗标准煤23400吨,污染严重,排放的粉尘和二氧化硫让园区常年充满刺鼻的气味。
“以前来这里,整个小镇都被煤粉笼罩,几乎看不到蓝天。”国网天津城南供电公司营销部需求侧专责孟凡杰说。
天一阀门有限公司便是阀门工业园中最大的铸造厂家之一。对于冲天炉的生产工艺,牛桂生其实并不满意。冲天炉不仅污染严重,生产流程也很繁琐,加料、配料都需要人工操作,温度控制极其依赖工人经验,产品质量不稳定,无法生产出高精产品,且废品率高。
牛桂生对这样的状况深感忧虑。他并不满足于只生产低品质的铸件,而是想做出耐压、耐漏、高强度的铸件,让天一阀门成为能够铸造中高端产品的企业。他一直在琢磨着怎样用一种更先进、更优越的生产工艺替代冲天炉。
小站镇地区的“煤改电”工程给牛桂生带来了机遇。
近年来,大气污染问题严重,尤其是京津冀地区,雾霾不散。2013年,国务院印发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出到2017年,京津冀地区细颗粒物浓度要下降25%。“具体到天津市,到2017年, 煤炭消耗总量较2012年要减少1000万吨,消减比例达到18.9%。天津 市与国家环保总局签订了责任状,将减少燃煤总量1000万吨,确保到2017年,全市重污染天气大幅度减少,PM2.5浓度较2012年下降25%以上。”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营销部主任赵宝国说。
小站镇阀门生产基地是天津市津南区的燃煤大户。很显然,根据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及天津市《美丽天津建设纲要》的要求,冲天炉已不适应形势发展。“原本政府想关停小站镇阀门工业园,但这里占全国阀门市场接近30%,如果一刀切,对于当地经济、就业会有很大影响。”天津市津南区发改委副调研员曹卫东说。
大气污染治理迫在眉睫,但阀门厂是当地的重要产业之一,不能随意关停。要想在不影响环境的情况下继续生产,改造冲天炉势在必行。为了实现天津市政府提出的“天更蓝、环境更美”的目标,加快推进美丽天津建设,津南区人民政府要求2016年年底完成小站地区“煤改电”工作。
量身定制改造方案
2014年2月20日,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与津南区政府签订了煤改电项目合作框架协议,天津城南供电公司与津南区发改委、小站镇政府共同实施天津最大电能替代项目“小站煤改电工程”,将冲天炉改造成电炉。
但并非所有企业都像天一阀门一样,对待冲天炉改电炉抱着跃跃欲试的态度。改造初期,许多业主顾虑重重。
他们首先担心的是成本问题。“煤改电”之后,生产成本增加,会不会因此导致产品缺少市场竞争力,影响市场销量?
还有供电问题。如果改造施工周期过长、衔接不畅导致供电不及时,或者改造以后电压跟不上,影响正常营业生产怎么办?
没有业主的理解和支持,“煤改电”工程很难顺利推进。种种疑虑,都有待城南供电公司和津南区政府解决。
“阀门企业用冲天炉生产有几十年的历史了,对冲天炉的工艺流程已经非常熟悉,而电炉要怎么用,绝大部分企业完全不了解,不但要重新摸索,工人也要重新培训。资金问题是一方面,但他们更大的顾虑是工艺流程完全改变。”曹卫东说。
为减轻阀门企业的改造成本和负担,国网天津电力和津南区政府共同出资6000万元,组织人员开展110千伏西花园变电站增容等配套电源建设。
冲天炉改电炉的主要成本有三部分:外部电力施工费用、企业内部变电站改造、电炉设备及相关车间改造。在此次小站“煤改电”工程中,外部电力施工由政府和供电企业共同出资,其中政府承担了大部分费用。“一般企业申请增容,从最近的电源点向企业送电的外部工程改造费用是由申报企业来承担的,这部分费用占据了整体改造费用的一大部分。为了推进‘煤改电’工程,政府和供电企业主动承担了这部分费用,阀门企业在改造资金上的压力就小多了。”曹卫东说。
在改造前,小站镇东部地区预期负荷开放能力已接近极限。营盘圈村、大站村、新开路村三个地区需转型企业转型前用电容量为3.7万千伏安,转型后需求总容量为9万千伏安,电力缺口约为5.3万千伏安。为了解决电力缺口,城南供电公司在西花园变电站增设5万千伏安变压器,开辟了4条10千伏线路专供阀门企业用电,新增及切改线路22公里。
政府和供电企业积极为小站“煤改电”提供便利和支持,但是谁来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在众多企业徘徊观望时,天一阀门的牛桂生站了出来。
“因为以前自己也试着用过小电炉,对流程还是比较熟悉的,对电炉生产的优势也很清楚,对于改造还是很支持的。”牛桂生说。
按照天一阀门的生产规模,需要上两台3吨的电炉。但两台电炉要想同时生产,至少需要4000千伏安的变压器,这样一来,投资成本就太高了,企业负担很重。“在改造前,天一阀门使用的是315千伏安的变压器,一下子要扩容到4000千伏安,成本太高了。”城南供电公司营销部大客户经理班班长梁宝江说。如何在保证生产需求的同时,降低改造成本?城南供电公司实地考察了天一阀门,和企业共同协商,为其量身制定了“一拖二”方案,即一个变电室带动二套逆变装置运行,供电给两个锅炉,任意一台电炉进行高功率熔化作业,另一台炉体可保温或将冷料预热,功率按需任意分配,二台电炉的使用功率总和恒定不变,两台电炉连续交替熔化和保温浇铸,以此提高电炉的熔化生产率,可以减少高压变压器容量一半,大大降低变电室投资。
“采用‘一拖二’的供电方案,只需要新建1座2500千伏安的变电室即可,投资成本减少了一半。”梁宝江说。
为打消客户在供电方面的顾虑,城南供电公司开辟绿色通道,搭建内外沟通顺畅的高效推进平台,流程并行实施,大大缩短了改造时间。
“天一阀门厂的改造从申请到送电只用了一个月,比常规流程节省了不少时间。”孟凡杰说。同时,城南供电公司密切关注阀门企业后续需求,增设专属客户经理,每月巡视一次,跟踪改造完成的阀门企业用电情况,并通过走访服务、调查问卷等形式,形成评价反馈机制,及时了解并回应客户需求。
产品利润提高3倍
2014年3月,天一阀门厂电窑炉改造完成。电炉投入运行后,牛桂生对这种新的生产工艺感到兴奋。
“电炉生产的优势太大了,配料的份量有电子秤精准把控,加料有电磁铁自动操作,不像以前需要人工加料,劳动强度大不说,还容易受伤。用了电炉,不但能够节约劳动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还提升了产品质量和产量。”牛桂生说。
电炉的使用让企业节省了80%的人工。冲天炉铸造从上铁、进煤、铸造全部靠人工操作完成,需用工15人。电炉自动化操作,每班仅需两个人即可。
同时,产品质量也有了极大提升。以前,燃煤冲天炉仅能生产低品质、低标号的灰铁铸件,而且铸造的产品质量不稳定,成品率仅为80%左右。电炉不仅能生产灰铁铸件,更能生产高品质、高标号的球铁、铸钢件,成品率达到95%以上,产品质量稳定。
此外,电炉生产提升了产量170%以上。由于燃煤冲天炉每周只能开炉一次,每次开炉之后还要修炉,日产量为15吨,为了保证客户供应,阀门厂必须要做3~5天的库存。而电炉日产量达到40多吨,产品产量有显著提升。“以前客户下了订单,至少要 3~4天才能交货,有些客户要得急,我们就必须做库存。现在不用了,早上下订单,第二天就能取货,不用做库存,减少了我们的资金占压。”牛桂生说。
天一阀门的电锅炉运行显示出了良好的效果,在它的带动下,许多迟疑、观望的企业也纷纷申请改造,中胜全顺、滨海奥杰等40多家阀门企业已经陆续改造完毕。
小站“煤改电”工程实施后,环境问题得到了根本性改善,仅天一阀门一个厂一年便减少了标煤消耗1500吨,工厂里不再处处是煤渣,天空也变得明朗起来。
由于电炉生产提升了铸件产品质量,天一阀门等企业的产品已出口到德国、日本等国外高端制造企业,铸件每吨平均产值可达到8000元以上,大大高于以前普遍生产的低端阀门成品价格,产品利润提高了3倍,推动了小站阀门产业转型升级,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
目前,小站煤改电工程仍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小站东部地区用电负荷紧张,为了满足剩余企业的改造需求,我们今年从西花园变电站新开辟了两条10千伏的线路,相关的配套电源建设会持续跟进,确保小站地区76家阀门企业能够按计划完成‘煤改电’,为美丽天津建设做出贡献。”赵宝国说。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 浙江能监办通报前三季浙江电力
2018-11-18
- 节能技术改造与服务供需精准对
2018-10-21
- 涉及11台机组!山东公示2018年电
2018-09-17
- 宁夏公布2018年煤电淘汰落后产
2018-07-05
- 大连一热电厂倾倒粉尘造成污染
2018-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