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供电公司力推电能替代 千年瓷镇换新颜
“没想到用电后效率会提高这么多!改造之前一直很犹豫,要不是你们不停地给我打气,这好机遇怕是早就错过了。”8月11日,在陕西铜川千年古镇陈炉的兰花花瓷坊,老板李峰一边查看工人修坯情况,一边对前来帮助检修线路的供电所员工说。
铜川陈炉镇,这座被誉为炉火千年不熄的陶瓷古镇,有近百家陶瓷作坊。如今,烧制瓷器的煤窑替代成了电窑,古镇的天更蓝、水更清,瓷乡人家所烧出来的瓷器也是越发精美,产量逐年增长,当地群众都说,煤改电,让古镇更亮堂,生活更富裕。
煤改电
促古镇经济腾飞
8月11日,陈炉供电所所长刘忠义带领员工走进有60多年生产历史的陈炉陶瓷厂,仔细检查用电设备、线路等。随后再次走进袁家瓷坊详细了解用电情况。这些,都是他们一对一服务的电能替代重要客户,每隔两周他们都要来“看望”一下瓷坊的电窑炉,了解用电安全情况,帮助解决用电问题,这已是他们的一项例行工作。
地处陕西铜川市东南15公里处的陈炉古镇,是中国北方最著名的民窑――耀州窑的延续者,也是宋元以后耀州窑唯一尚在制瓷的旧址。陈炉的窑火至今已绵延燃烧了1400余年,创造了一个地方窑火相续不断、炼制陶瓷的最长记录。千百年来,瓷业兴盛,炉火相延,传统的制瓷工艺代代相传。如今,在这个被誉为研究古陶瓷活化石的千年古镇,人们依然传承着古老的烧瓷手艺,只是,在电力企业的推动下,作坊实施电能替代,从昔日的煤窑炉到电窑炉,古镇,历经了一次嬗变。
随着近年来烧制模式的改变,诸多瓷坊尝试将传统模式与现代工艺相结合,对窑炉温度及环境等自动化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作坊主梁爱玲说,以前使用煤窑烧制瓷器,火候难以掌握,烧制出来的瓷器残次品很多,现在接入电炉后,瓷器合格率由以前的50%提高到现在的80%。
生产唐三彩的袁家瓷坊袁广强介绍:“自从接了电窑炉,由于加热均匀,温度上升平稳,缩短了烧制时间,原来用煤一炉最少需要2天半,需要烧煤1500多元,现在只需要8至10个小时,仅仅300元就够了,每年能节约10几万元呢,人力也从以前的3个人减少到1个人,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为积极响应铜川市转型发展的新要求,铜川供电公司在陈炉古镇大力推广电窑炉,积极当好群众用电绿色守卫,倾力服务铜川城市转型。供电所人员逐村逐户上门介绍,宣传电价政策,提供技术指导,实行报装接电特事特办,坚持窑炉到哪里服务就到哪里,教会群众错峰用电节约成本,帮助义务检修线路,并为客户着想,减少用户投资,把电源设备架设到用电点。
目前,陈炉古镇有瓷坊20多户,建成电窑炉11个,在建3个,电能替代负荷440千瓦,年增加售电量约10万千瓦时。陈炉镇镇长路程介绍说,陈炉镇每年产值达10.56亿元,其中陶瓷产业就达到5.12亿元。煤改电后,极大节省了人力、物力。如今的陈炉,天更蓝了,来旅游的人也更多了。电,为千年瓷乡注入了新动力,在带给当地青山绿水的同时,极大促进了古镇经济腾飞。
各方携手保卫蓝天
今年2月24日,经过营销人员前期的多方努力,铜川供电公司与铜川市发改委、市环保局三方联合,出台了《关于在铜川地区加快实施电能替代工作的意见》,成为国网陕西电力首家出台相关意见的企业。这对于昔日依靠水泥、煤炭为支柱产业的工业城市进一步加强治污降霾,还铜川一片青山绿水具有重要意义。随后,铜川供电公司各区、县公司积极行动,分别与当地政府签署了协议,共同推进电能替代在全市范围的推广落实。
铜川市印台区环保局局长杨双冬高兴地说:“以前我们以为治理环境污染是我们环保部门的事情,现在有了供电公司的鼎力协助,相信我们铜川离成为绿色生态养生城市会越来越近。”
与此同时,铜川供电公司还携手大客户促进电能替代技术的推广应用。6月20日,在由铜川供电公司组织的电能替代座谈会上,省电力节能公司专家向铜川车务段、石油公司、陕煤化铜川分公司等16家电力大客户详细讲解电能替代在建筑、工矿业、交通等主要行业领域的应用,宣传推广节能新技术,协助企业挖掘节能项目,为企业降低能耗。铜川供电公司营销人员与客户就各单位能耗情况、以及设备现状进行深入交流,广泛听取客户的意见及建议。铜川市耀州区路灯所的宋纪宏深有感触地说:“真没想到,电能替代领域有这么广,优势有这么多,希望今后我们能加强合作。”
截至今年上半年,铜川供电公司累计完成电能替代项目10类30个,建成了西北地区首家电能替代展示厅,实现替代电量8936.3385万千瓦时,完成年计划的79.08%,电能替代成效在陕西省排名第一。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 浙江能监办通报前三季浙江电力
2018-11-18
- 节能技术改造与服务供需精准对
2018-10-21
- 涉及11台机组!山东公示2018年电
2018-09-17
- 宁夏公布2018年煤电淘汰落后产
2018-07-05
- 大连一热电厂倾倒粉尘造成污染
2018-05-26